位于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区层峦叠嶂,形势非常险要,明朝末年称之为英霍山区,革左五营义军曾经在这里安营扎寨,抗拒官军的追剿;当地一些地主官绅为了对付农民军,也据险结寨,相互连保。1645年清军南下,弘光朝廷覆亡,江南百姓迫于清廷的剃发令奋起抵抗时,这一地区的绅民也闻风而动,利用原先的山寨作为抗清的据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所谓蕲黄四十八寨。
湖北黄冈县白云寨主易道三、大岐寨主王光淑联络附近四十多个山寨,“阻逋粮饷,违抗剃令”[26],商定遇有清军来犯,互相救援。崇祯末年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的张缙彦由于在河南站不住脚,逃到英山,被四十八寨“推为盟主”[27]。在湖北、安徽、江西都被清军占领的情况下,英霍山区的联寨抗清,虽然形同孤注,却因为扼据鄂、皖通道,牵制了清军的行动。1645年(顺治二年)十一月,清湖广总督佟养和与湖广巡抚何鸣銮会商,决定派黄州总兵徐勇领兵进剿。十一月十五日,徐勇率部进抵白云寨,次日大举进攻,大岐寨主王光淑统领各路兵数万人来援,双方苦战一天,互有伤亡。十七日,徐勇重新调整部署,把所部清军分为三路,寅时鸣炮为号,同时杀出。王光淑见西路抵敌不住,亲自前往策应,不料被清兵用枪搠于马下,当阵活捉。各路寨兵见王光淑被擒,无心恋战,纷纷逃窜,清军乘胜追杀数千人。白云寨主易道三心寒胆落,向清军投降。徐勇下令将大岐、白云、泉华等寨城屋一律拆毁。十二月初三日,徐勇引兵进至蕲水县(今湖北省浠水县)斗方寨,把该寨四面包围。斗方寨内除了寨主周从劻本部义军外,还有从英山请来的援兵副将陈福所部四百人。陈福见清军势大难敌,竟暗中带领千总二名于夜间往清军营中投降。徐勇当即面授机宜,让他们返回斗方寨充当内应,约定次晨以炮为号,里应外合。初四日,周从劻正在寨上指挥,清兵攻至寨门,举放号炮,陈福立即配合清军活捉周从劻与张缙彦委任的英山知县刘时叙,斗方寨城屋全部放火焚毁。王光淑、易道三、周从劻、刘时叙被解到武昌斩首示众[28]。
就在英山一带的抗清义军遭到徐勇所统官兵镇压时,被四十八寨推为盟主的张缙彦却腼颜手书投降信札,表示愿与道臣李、邵起(邵为分巡汝南道,李不详)一同归顺清朝。这封信经清安庆巡抚李犹龙转达给在南京的内院大学士洪承畴。由于在崇祯年间洪承畴任职陕西时张缙彦是他的下属,“知信甚深”,洪承畴向清廷力保,准其投降[29]。张缙彦等降清后,英霍山区的抗清斗争仍在继续。义师拥戴明朝宗室朱常巢在太湖县司空山寨,号称荆王,先后趁清军不备,袭破太湖、宿松二县。直到1648年(顺治五年)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时,蕲黄义师还曾配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