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为什么往往不好打交道(1 / 1)

人的成就跟勤奋、智商的关系没我们想的那么大。

聪明人做的社会性思考少,人际关系的连接度就低,同理心就差,所以显得脾气大。

最近我偶然翻到了一本书,叫《社交天性》,作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修·利伯曼。

这本书本身的内容是讲人为什么是一种社交动物的,其中有些洞察很有意思。比如,人为什么通常都害怕在公开场合下演讲?其实我们担心的不是内容,不是怕演讲得不好,不受欢迎。站在人类社交天性的角度理解,真正让我们觉得紧张的原因是:一旦站到了很多人面前演讲,就让一个风险大增——不喜欢自己、拒绝自己的人数大增。

虽然我们知道公开演讲有各种各样的好处,但作为一个社交动物,我们其实内心里非常恐惧在社交上的成本和损失。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一句“不跟你玩了”是小朋友的世界里最严厉的惩罚。

但是这不是我的重点,我想说的是,在这本书的一段材料中,我突然悟到了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宅在家里的人。

既然人是社交动物,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愿意一个人关在家里,长期不和人打交道也过得很好?比如有日本电视节目就报道过,有一个宅男从16岁开始整整27年没有出过门,被称为“日本第一宅男”。要知道,不让一个人和他人接触,这过去是监狱里对待重刑犯的一种惩罚措施,比打他一顿还严厉。宅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违反人的天性。

那我就来说说我从《社交天性》这本书里得到的启发。

我先来问一个问题,我们人的大脑闲下来的时候在干吗?你可能会说,闲下来的时候,当然是什么也不干啊。我以前和你的看法是一样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其实我们的大脑会把所有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只干一件事儿,那就是思考他人和自己的关系。你体会一下,你这会儿什么事都没有,坐那里闲待着。你发现你的大脑一会儿想想这个人,一会儿想想那个人,一会儿在这个关系里待一会儿,一会儿在那个关系里做做白日梦。

这既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也符合科学家的发现。

神经科学家们用一种大脑扫描技术,可以追踪到不同脑区启动或关闭的情况。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技术,就好像你的大脑是一个可以发光的地球仪,某个脑区开始执行任务的时候,被激活的神经元变多,那个部分就会亮起来。在仪器上看起来,你的大脑可能是这里亮一下,那里亮一下。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在你的大脑不做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时,会有一系列脑区变得活跃,亮起来。

也就是说,不管你刚才是在做数学题还是在画画、开会发言,只要你停下来,进入什么都不干的状态,你大脑中的一个区域就会马上打开,自己开始运转起来。神经科学家们管它叫作“默认网络”,也就是一个会在默认情况下打开的网络。就像你手机开机之后,不用经过你同意,就会自动启动的程序。那这个默认网络的作用就是社会认知,也就是你对自己、他人以及你和他人关系进行的思考。

一系列实验发现,不管你原来在执行什么任务,只要接到休息的命令,这个休息的时间无论是30秒还是2秒,你的大脑都会打开这个“默认网络”。换句话说,这不是你主动的选择,这是完全下意识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仅成年人是这样,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是这样。人在什么都不想的时候,默认就开始想各种人际关系。

《社交天性》这本书我看到这儿,突然就想通了好几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是,为什么人的认知能力看起来差距极大,但是生存能力差距没有那么大?在传统社会这个现象看起来更明显。换句话说,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笨笨的,能力没有那么好,但是混得也不差?

你听懂我刚才的那个原理,这笔账就好算了。认知能力强的人,天天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认知能力不那么强的人,好像天天什么都没想,但其实他在想人际关系的事,大家智力活动的底盘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一个人的成就跟勤奋、智商的关系没我们想的那么大,人家没闲着,他某个方面的能力,没准比我们还强一些。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往往都不好打交道?本事大的人,往往脾气不好。过去我们以为,这不过因为他们自负、骄傲、看不起人。但是如果从大脑的这个现象来看,还真不见得是因为什么性格因素。

聪明人往往善于做目的性很强的思考。比如做数学题,比如实施某项计划。问题是大脑的带宽就那么多、时间就那么多,干了这样就不能干那样。目的性很强的思考多了,那种漫无目的的社会性思考就少了。这两个神经网络是互相矛盾的,就好像跷跷板的两头,你开启我就关闭,一个打开的程度高,另一个关闭的程度也就高。

聪明人做的社会性思考少,人际关系的连接度就低,同理心就差,所以显得脾气大。

想通了这两个现象,第三个现象,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宅男”的现象,也就有了解释。其实一个整天宅在家里的人,是什么都不干吗?不是。按照今天讲的理论,一个什么都不干的人,会在人际关系里面想三想四,这是下意识的,他自己都控制不了的。所以,他反而会约人吃个饭打个球聊个天什么的,这样的人不会宅在家里。

宅在家里的人,上网、看小说、看视频、打游戏,通常都忙得很。他的大脑是在做目的性很强的活动。

我曾经讲过一个概念,叫“国民总时间”。很多产业在争抢的就是对人的时间份额的占用。他们用什么东西来抢?当然是目的性很强的认知活动。每一款游戏、软件,都希望你尽可能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分配在目的性特别强的事情上。

比如说打游戏,你的大脑会调动起各个脑区,配合在一起,才能打得好游戏。那个在无所事事情况下才会自己打开的默认网络,当然就无机可乘了。

所以宅男是什么人?他们不是懒人,是一群被目的性智力活动占用了全部大脑带宽的人,他们恰恰不懒,是一点时间都不肯浪费的人,是没空想人际关系所以也人际关系能力低下的人。

想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观念,要珍惜时间,要把时间安排到各种有用的事情上,这本身没有错。

但是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下,每一种商业服务都把自己打扮成非常有用的样子,占用我们的一部分时间。它们在我们的脑子里挤来挤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被迫关闭了那个至关重要的默认网络和里面的社会认知功能。我们追求能力,但到头来反而是对自己的能力造成了致命的损害。

我又顺便想通了第四个现象:为什么创业者群落里,比如硅谷,特别流行冥想?刨除冥想中的那些神秘主义色彩的活动,你会发现,它其实最核心的作用就是一个,强制性地把大脑清空,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内部,把目的性很强的认知活动暂时关掉一会儿。在冥想结束的那一刹那,我们才有可能回到对人际关系想三想四的本来面目,重新回到一个人的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