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正确理解海权——走向世界(1 / 1)

要谈一百年前的美国崛起,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最近几年,他在中国也很出名,因为他写了著名的《海权论》。

现在国内介绍《海权论》的书或者文章,基本上都是强调:马汉主张扩张,比如像荷兰、英国的世界霸权,基本上都是因为海军强大的结果,所以马汉主张美国也要大量建设海军。听起来,马汉就是一个磨刀霍霍、喊打喊杀的军国主义者。

实际上,这是对马汉《海权论》的一个非常深的误解。我们必须回到一百年前,就是19世纪末的美国历史情境中,才能理解马汉到底在说什么。

到1890年的时候,虽然美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向西发展的新边疆没有了。从那个时候往回看一百年,美国都是靠向西发展来立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精神甚至是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这个向西扩展的动态过程中的。现在旧模式不能用了,美国当时也面临一个转换发展方式的问题。

当时美国精英的共识是,既然边疆没有了,那就再去找新边疆,说白了就是要在全球扩张。但是,扩张也存在着一个方式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扩张领土,那就会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美国的政治制度是联邦制。原来在北美大陆上,扩张一片地方就建立一个州,这个州加入美利坚联邦,遵守美国宪法,同时也向美国国会派代表。但是如果美国也像其他老牌帝国主义那样,全世界去征服殖民地,那这个方法就玩不转了。新占领的地方,文化、人种都跟美国不一样,你是让它加入联邦还是不让呢?联邦制和民主政体很可能承载不了更多的领土和人口。

第二,美国崛起得比较晚,世界上有人口的地方基本上已经被列强瓜分得差不多了,像西班牙这样的软柿子毕竟不多,可以通过发动战争接管它的殖民地。美国现在如果也想要地盘,难道去占领南极洲吗?

既然有了这些担心,那美国的扩张应该怎么搞呢?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马汉和他的《海权论》。

马汉是军事世家,他父亲就是西点军校的教授,他自己就出生在西点军校的宿舍楼里面,后来自然就参加了美国海军。不过他本人似乎不是一个优秀的海军指挥官,他指挥的船曾多次发生碰撞事故。马汉真正的过人之处,是在历史研究和战略思维方面,是一个军事理论家,后来他还当过美国海军学院的院长。

1890年,他开始出版《海权论》,指出了一种新的扩张方式。这种扩张方式,让美国和其他欧洲殖民帝国不同,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帝国模式。

《海权论》既然是一本军事著作,那自然要大量谈海洋战争,后来的人主要关注的也是这个方面。但是任何著作都是有背景的,《海权论》的背景不是海战怎么打,而是对美国如何摆脱当时危机的思考。

马汉知道,189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他明确说,“国内消费的增长,跟不上机器带来的生产的增长”,也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怎么办?国内卖不动,就卖到海外去,怎么卖?用海运把货物卖出去,那怎么保护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发展海军啊,这就是马汉“海权论”的基本逻辑。把国内庞大的产能释放到全世界是根本出发点,发展海军和占领殖民地都是手段。

这些理论,今天听起来觉得平淡无奇。但是你想想,那可是19世纪末的美国,他们通过独立战争,好不容易把英国人赶走了,自己在美洲当起了老大。所以,当时美国人的主流情绪是,欧洲的事我们不想管;美洲的事,就是我美国的事,你们欧洲人最好也别来掺和。为什么?

因为有大西洋啊,它阻隔了我们。我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我们是新世界,你们是旧世界,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多好?

但是这个时候马汉站出来说,现在不行了,海洋不再是美国的安全屏障,海洋是美国走出去的路。你看,这是一个很大的心态逆转。

马汉提醒说,咱们不是打算在中美洲开凿巴拿马运河吗?它一旦开通,其他欧洲大国和亚洲的贸易也可能从这里走,我们美国要想像以前那样超然于国际纠纷,就没那么容易了。

过去很多书都把马汉写成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但是他主张的扩张,和以前国家的领土扩张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美国所需要的扩张主要是贸易扩张,是对主要市场和广阔海洋的自由进入,而不是增加直接控制的领土。直到现在,作为域外国家,美国跟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闹别扭,口口声声说的也是什么“自由航行权”,这个思路就是从马汉那里来的。

按照这种思路,美国会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那种典型帝国。像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样,单纯靠领土扩张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

它的基础,是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它要求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

徐弃郁老师在《帝国定型》这本书里用一句话归纳得很精彩,美国是什么样的帝国——“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马汉的《海权论》是为美国找出路的著作,但是这本书的影响力却超出了美国。

英国人看到这本书很兴奋,说这是为我们大英帝国的历史做了总结。但是德国和日本也很兴奋,这就是一个悲剧了。

当时疯狂好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看到马汉的书就迷得不得了,马上下令德国所有的军舰都要配发这本书,拼命发展德国海军力量。在日本的情形也相差不多,当时日本舰艇上每一位舰长都配发一本《海权论》,作为必需的装备之一。日本军方甚至还打算重金聘请马汉担任海军顾问,被马汉婉言谢绝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悲剧?

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和美国的情况根本不同:并不是一个产能过剩、急需输出的国家,也不是要通过海军来扩张全球贸易。它们只是觉得,你看有人说了,想要称霸,海军就得强。有了海军,就可以跑马占地,把国家搞得大大的。

这种理解,和马汉的意思天差地别,完全是误读了。当然,德国和日本后来的悲剧,我们也看到了。

还是回来说我们的中国。

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是一个强国了,海军实力也在迅速增长,之所以要读《海权论》,就是要保护我们的海洋利益。钓鱼岛是我们的,南海也是我们的。

这当然没有错,但是思维如果还停留在这个层面,那就没有真正读懂马汉。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问题,中国和一百年前的美国很像,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我们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已经替代了美国,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坚定主张者和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