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新自由主义时代,我们每个女性该怎么适应它呢?
在这一章里,我们来谈谈这个时期女性面貌的转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她们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了。
虽然90年代的高校入学率在整体上都有所提高,但女性的入学率与男性相比大幅上升。2011年18岁人口的高校入学率为57.6%,考虑到未来18岁人口会减少,如果高校的录取名额不变,“全员大学”的时代不久就会到来。顺便说一句,韩国的高校入学率是92.8%(2010年),几乎达到全员入学,而美国为54.5%(2008年),英国为66.1%(2008年),法国约为41%(2009年),德国为26.5%(2009年)[1]。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美国和英国,高校入学率超过一半,而在社会等级较为固化的法国和德国,约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当然,入学率和毕业率还是不太一样的。在美国和英国,有很多学生进入了高校,但最终没能毕业。而入学率与在籍率也有所不同。在不需要支付学费的德国高校,有很多延期多年没有毕业的成年学生,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掩饰德国高企的青年失业率。
另外,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上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如果不考虑个人偏好,想上就能上的“全员大学”时代真的会到来吗?欧美的大学入学率长期稳定不变,而大学入学名额并没有减少。所有发达工业社会都在经历少子化和18岁人口的减少,而在同一时期,学生人数为什么没有减少?这是因为国内学生人数的下降造成的缺口被留学生填补上了。在英语国家尤其如此。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产业”,营销瞄准全球市场。而留学生的国际流动非常活跃,大学只要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国内入学率即使不怎么提高也不用担心。在这方面,可以说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名牌大学,在国际竞争中已经胜出。不过,美国的问题在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崩溃导致了基础教育和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日本的高校入学率的统计有一个小把戏:把短期大学和本科的入学率加起来计算。在日本,提起短期大学,就想起“女子短大”。在这个大多数短大生都是女生的社会中,把短大和本科的入学率加总的主要目的就是掩盖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差异。
那么,如果我们在考虑入学率中的性别差异以及普通大学和短期大学的差异的基础上,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入学率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见图5-1):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生的大学和短大入学率迅速上升。
第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女生的短大入学率下降。1996年女生的大学入学率超过了短期大学。
图5-1 大学、短期大学入学率推移
资料来源: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调查》
第三,尽管大学有大众化的趋势,但目前男生的大学入学率为55.2%,女生为42.6%(2008年),仍然存在十几个百分点的性别差异。在21世纪初,女生的大学、短大入学率之和超过了男生。即便如此,在大学中,女生仍然是少数。并且,考虑到经合组织国家基本不存在高校入学率的男女差别,还有很多国家的女性入学率高于男性,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在高等教育投资方面,日本父母的确偏爱儿子,歧视女儿。在日本社会,高等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大部分教育费用都由父母的私人收入负担。换句话说,日本父母更舍得给儿子投资教育经费,而不是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