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点观察和访谈里,我们调研的是什么?是消费者的行为。

如何完整地研究消费者行为呢?我们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举行消费者小组座谈会。八个消费者一组,有一个主持人,用一种半催眠的谈话方法,探索消费者的观点和行为。

这个调研方法被普遍使用,但是也有很多人不得其法。问题设计得不对,或主持人水平不够,都会让调研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我来谈谈华与华设计消费者小组座谈会的几个关键点。

(1)关于信息渠道的问题

多数调研问卷设计会直奔接收信息的渠道——“请问您是从哪儿知道我们品牌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不问也罢,因为没什么意义。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答案:50%是朋友介绍。

在做信息渠道调研的时候,很多调研公司还很喜欢问:“对您来说,最可信的信息渠道是什么?”在这种调研报告里面,我们一般都会看到最可信的信息渠道是亲朋好友介绍,而电视广告在可信度上往往排名很靠后。

这种调研结论有意思吗?一个年轻的妈妈在回答调研问题的时候,往往言之凿凿地说不相信电视广告,可是在自己孩子咳嗽时,慌忙地去药店买药,看到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包装,想起电视里曾经看到过的广告,就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原因是什么?当你问她“信不信”,她不能回答“信”,那太轻率了,只是听你说过,没试过,没证明。但是她愿意“试一试”。你问她信不信干什么呢,不是给人出难题吗?

很奇怪大家总是痴迷于这两个问题,甚至有研究机构发布“调研报告”,做出20种信息源的信任度排名。大家郑重其事地学习、转发,我不知道大家从这报告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按那个信任度排名来投放媒体吗?

1. 朋友推荐;2. 网上评论;3. 编辑内容(报纸文章等);4. 品牌官网;5. 订阅的邮件;6. 电视广告;7. 品牌赞助;8. 杂志广告;9. 户外广告;10. 报纸广告;11. 广播广告;12. 电影放映前广告;13. 电视节目植入广告;14. 搜索引擎广告;15. 在线视频广告;16. SNS广告……

这个研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数据巫术”。他的研究方法可以想象,设计一份问卷,列上信息源,派发问卷,请受访者排序,统计,出结果。有意义吗?

(2)调研消费者之间现有的传播行为

前面说到,调研者在问“请问您是从哪儿知道我们的品牌的呢”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目的主要是要统计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的传播渠道,百分之多少是朋友介绍,多少是电视,多少是网络……而这个答案,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在这个问题之后,在获得“朋友介绍”这个答案之后,有一个最有价值的黄金问题,绝大多数调研设计者都错过了,就是:“他怎么跟您说的呢?”

华与华方法说传播的关键在于传。传播不仅是我们去播,更是发动消费者替我们传。广告语不是我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说给别人听。

因为通过问这个问题,我们能掌握消费者对我们的看法和概括,找到消费者对我们的购买理由,特别是,找到消费者的“原话”,多数情况下,这原话可以直接拿来当广告口号使用,这也是传播的原力。

在这个问题之后,你还可以追问一个问题:“请问您向朋友推荐过我们的品牌吗?您怎么跟他说的呢?”

他如果说没推荐过,就算了,不要去问:“假如您向朋友推荐我们的品牌,您会怎么说呢?”别让他发想。我们需要知道市场上发生过什么,我们绝不需要消费者帮我们做创意,那是我们的工作。

(3)调研消费知识和消费观念

认知决定行为。事实上,这里的关键点在于要去调研的受众是什么样的受众?就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知识和消费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消费知识,就是他对这类商品懂得多少,有多少知识;消费观念,就是他的判断标准。我们常说,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消费者的认知,因为这是你跟他沟通的基础。

比如,我们去做一个胃药的调研,他对胃药懂什么?他对胃病懂多少?他需要的知识大概是三个:第一,他对胃病的知识;第二,他对胃药的知识;第三,他对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知识。生活方式分两个方面:第一,什么生活方式导致了他的胃病?第二,得了胃病之后要注意什么?这个是消费知识。

对胃病的知识,你要先问他有什么问题,是什么症状,听他怎么描述。再问他是什么胃病,浅表性胃炎还是胃溃疡,这后一个问题,好多人就答不上来了。为什么药品的广告大多陈述症状,而不说具体对病的诊断,就是因为对症人人都会,对病就很多人不知道。

(4)不要问需要消费者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我们很想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很多企业的痛苦都是不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所以我们想问他:“请问您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呢?”

这个问题对吗?这个问题问得不对。

错在哪儿?错在你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为什么买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要总结的,但不能让消费者帮我们总结,当你问他这个问题,他就开始帮你总结了。

应该这样问:“请问您第一次买我们的葵花胃康灵是什么时候?”“当时什么情况呢?”“在哪儿买的?”“买的时候有比较考虑过其他胃药吗?”“店员跟你说什么吗?”“买了几盒?为什么?”“吃后感觉怎么样?”“吃了多久?”“之后又买过几次?”“一直就用葵花,还是又换过别的药?”“什么情况下换的呢?”

关键就在于,你只需要他回忆场景,不要让他帮你作总结。

(5)调研消费者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

调研消费者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对于产品开发和广告策略,都是有巨大价值的。华与华将珍视明滴眼液的包装设计成一个视力表,就是给包装盒也创造出一个使用价值。

药品的使用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消费者都是对症下药,症状一解除,他就停药了,或者明知道该继续巩固,但也容易忘记吃药。这样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当然,对药厂的销售也十分不利。

正是洞察到这种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一些药企在广告中宣传疗程用药的概念,并有明显的收效。但是,随着药品广告监管越来越严格,政府规定,如果你的药品说明书上没有写疗程的,就不得在广告中宣传疗程,所有这一类的广告都被叫停了,就是有一个例外——达克宁,因为在它的说明书里,注明了“症状消失,再用7天”,这就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