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方法,就是用创意降低成本的方法,你要想着降低自己的营销成本,也要想着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至于降低社会的监督成本,更是品牌得以成立的根本。最后,我们就谈谈降低社会监督成本的问题。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社会对我们的监督成本,恨不得越高越好,咱们去降低它干吗呢?
企业在讨论统一品牌的时候,经常会担心:一出事儿就都完了,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吧?
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这种观点也是非常普遍的。
认识品牌的社会监督成本本质,对今天的中国企业非常重要。认清这一点,能减少好多困惑,少犯好多错。
品牌出事怎么办?答案是:品牌的使命就是为了应对出事,不出事就不需要品牌了。
▲?在孔雀城的报纸广告中,我们放上漂亮的房子,然后醒目地标上价格。
这世上没有不出事的人,也没有不出事的企业。太阳那么伟大,还有日食的时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出事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大事、小事的问题,出大事也是必然的,也是个时间问题。
什么企业出事也没有航空公司出空难可怕,但这世上没有不出空难的航空公司,都只是时间问题,也没有航空公司会仅仅因为出了空难就倒闭。
关键是,如何防止出事?出事之后怎么办?
为了防止企业出事,以及出事之后怎么办,人类社会就发明了品牌。品牌对人类社会有两个功能。
一、出事概率较小;
二、出了事比较容易惩罚它。
企业总以为是自己建立了品牌,错!有品牌,不是因为有你,是因为社会需要。如果社会不需要,你想建也建不起来。
品牌是一种成本机制,是一种风险机制,也是一种社会机制。
从成本机制来说,品牌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选品牌,放心。
从风险机制来说,品牌是一个博弈结果。管理经济学认为,企业通过建立品牌,创造重复博弈,给消费者惩罚自己的机会,这就是品牌的使命。
旅游景区里的饭店不是难吃就是宰客,因为那是一次博弈,你就去一次,没有机会通过第二次不选择它来惩罚。品牌则是一种重复博弈,还有下次,很多次,这就有机会惩罚。
注意下面的逻辑:品牌的本质是降低消费者监督成本,方便消费者惩罚犯错企业的一种社会机制。
品牌越大,则人们监督、惩罚它的成本越低。
如果品牌逃避监督和惩罚,则失去了品牌的本质,所以品牌会大幅度贬值。
如果品牌在出事之后,积极接受监督和惩罚,甚至主动加大惩罚自己的力度,超过消费者期望的力度,则品牌将升值。
品牌不会因为被惩罚一次就被“搞死”,而是因为方便被惩罚而长生。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接受惩罚。
所以当品牌“出事”的时候,就是我们向顾客证明“只要我出问题,你就可以惩罚我”的大好机会。我们只要痛痛快快地接受惩罚,老老实实地付出代价,品牌就升值了,这才是品牌的游戏规则。如果经理人想推卸责任、逃避惩罚,品牌才会真受损失。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在2012年的“反日风波”中,丰田、日产等日本车被砸的事了。日本车被砸,丰田公司、日产公司并没有责任,但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赔偿顾客——你买了我的车,被人砸了,我来赔。
它要保障它的品牌有效。
所以我们看到第一品牌总是处在风口浪尖,当白酒出现塑化剂事件的时候,本来不是茅台的事,但很快就变成它的事。肯德基不停地被各种可怕的食品安全“黑幕”包围。它们垮了吗?事实上肯德基是你最放心的餐厅之一,因为它永远在聚光灯下、放大镜下、显微镜下,被社会所监督。
在制药业内,强生公司出过多少事?不断有它的产品被召回的新闻,但强生是全球声誉最佳的企业之一,在制药业排名第一。为什么?因为它召回呀。
我们很多企业在自己的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大大方方地承认并承担责任,付出代价,而是拼命地删帖、平事儿、抵赖、推诿,希望“减少损失”,白白送了钱给黑公关。我们的企业总是认为品牌出事是丑闻,其实出事不是丑闻,掩盖才是丑闻。召回不是丑闻,是光荣。不要被媒体的批判吓破了胆,误以为媒体能骂垮一个企业。消费者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天天挨骂的企业最靠得住。能把你整垮的,只有你自己。
当你的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坦然地承担责任、接受惩罚,就是品牌之道。
还有一个“有理”和“有利”的原则。出了事还抵赖的企业,往往都自欺欺人、自以为有理,却不懂得怎样对自己有利。你说你有理,消费者不接受。要想对自己有利,老实认错赔罪赔钱,早结束纷争,对自己最有利。
《论语》说:“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仁德的人安于仁德,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是仁德以对。有智慧的人呢,知道仁德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他也行仁德。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蠢人才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