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话语,不仅要是口语,还要是“套话”(1 / 1)

品牌超级话语,不仅要口语,而且要“套话”。这就要从说话的语言学,进入到语言史学,看看语言学家、传播学家,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从语言的历史中,去寻找语言最深层的原力。

研究《荷马史诗》的人有一个困惑:没有文字记录,那行吟诗人如何能创作并背诵数十万行的诗歌?难道古人的记忆力比现代人要强那么多?难道他们都是超级天才?

哈佛大学米尔曼·帕利教授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原来长篇的史诗不用死记硬背,行吟诗人其实不是在写诗,而是在“编织诗歌”,希腊词“rhapsodize”的意思就是“编织诗歌”。数万行荷马史诗的编织,是靠全套的预制件,去拼装、组装而成。而这些预制件,包括套语、名号、程式、主题、场景等。

所以说《荷马史诗》是靠一些预制的片语编织和拼凑,荷马不是一个创新的诗人,而是一个装配线上的工人。

预制件的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创作概念。前面我们说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固安工业园区”,就是使用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这个预制件。

预制件不仅是传播创作概念,也几乎是一切创作的概念。其实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预制件拼装和编织,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比如007的电影,完全就是在一条生产线上把固定的套语、名号、程式、主题、场景等快速拼装起来,但人们永远会买单。而三千年前,《荷马史诗》就这么干了。

原来,预制件是固定的,原力就在预制件上。

所以说品牌超级符号和品牌超级话语就是品牌神话。这里说的神话,不是它像一个神话,而是说它就是神话本身。它是能够运用神话原力的预制件。

在口语文化里,已经获得的知识必须经常重复,否则就会被人遗忘,因为没有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固化的、套语式的思维模式是智慧和有效管理之必需。

口语套话的思维模式,才是人的思维模式;口语套话的创作,才是以人为本的创作。口语的历史有数万年,而文字的历史只有数千年。

如果你给孩子讲过故事书,你会更有体会。孩子的故事书都是不断重复的口语套话,一遍一遍地重复。而孩子听故事呢?他会长达数月甚至一年,总要求听同一个故事。你觉得他早该倒背如流了,早该厌烦了,他却还是兴致勃勃。但他确实对那故事早就倒背如流了,否则你讲错一个字试试,他马上会指出来,表示抗议。

口语套话是记忆过程,是记忆方式,也是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同时,我们要特别强调,口语套话是人类重要的知识储存方式。在无文字时代,知识的传承就是靠口语套话,否则就失传了。如果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年纪稍大的朋友,会对谚语有概念,比如关于天气的和关于农业的。“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有这样的谚语,这样的口语套话,知识就能被高度浓缩地储存起来,传承下去。每个小孩都能夜观天象,预测天气。

我们的品牌是不是需要一句口语套话,储存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价值,不要让它失传?这就是品牌超级话语。

口语套话更能被记住!

口语套话能储存知识!

传播学家沃尔特·翁给了口语套话准确的评价和热情的赞扬:套话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有助于记忆。套话是固定词组,容易口耳相传。套话在口语文化里不是偶尔发生的现象,套话纷至沓来,不断涌现,构成思想的实质。

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说:“我在电视机里听见,我并没有看见,只是听见你的‘晒足180天,厨邦酱油美味鲜’。这句话好像一下子就印在我心里了,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我说:“对的,这就是口语文化的理论,口语套话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本能、最强大的知识记忆、储存、传播和传承方式。从我们的祖先到我们自己的婴幼儿时代,从人类语言的历史到我们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开始学习语言的过程,我们从生理上就接受这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