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抛弃无谓的面子,追求真实的人生(1 / 1)

中国人爱面子,这本没什么错,错的是爱一些无谓的面子,从而在面子的包裹下丧失了识别真伪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必要向犹太人学习,大胆抛弃那些虚假的面子,追求真实而鲜活的人生。

1.忘记面子各取所需

一位欧洲研究中世纪史的学者说:犹太人以“变脸术”去争利,而从没有半步退让,他们要钱不要面子。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公正都足以说明,通常情况下,在金钱问题上,犹太人会擦亮眼睛,高度警惕地瞧着,他们的表情并不代表商谈的成功与否,一旦你错误地理解了,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在大大小小的商业场合,犹太人态度都非常认真。犹太人对每一个细节,都会深思熟虑。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及契约书的格式、内容等,也细致入微。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毫不含糊,即使谈得满嘴白沫也不罢休,因利益冲突发生激烈的争吵也在所难免。争吵时根本没有什么绅士风度,更不谈什么面子了。

犹太人在经商过程中绝对不可容忍的是敷衍了事,马虎大意。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他们的一贯作风是必须深究到底,直至做出决定。这一点与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习惯大相径庭。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观念很接近,大概是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为了保全对方的所谓“面子”,都奉行“马虎主义”,礼让三分,得过且过。犹太人在商务往来中是无“面子”之说的,他们不问对方是何人。权贵也好,尊长也罢,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有时利益之辩演变成相互谩骂而纠缠不清。因此,在商业谈判时,第一天的结果大多都是不欢而散的,更不用说商谈出什么圆满的结果了。然而犹太人在争吵后的第二天,会一改昨天的态度,依旧笑容可掬地前来晤谈,这一点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他们态度转变之快,实在令人叹服。不过,商谈中他们依然是以利益为重,始终不会给你留面子而做出丝毫的让步。犹太人的“变脸术”,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那些在生活中坚持原则的人,我们应当投以尊敬的目光;然而在谈生意中,如果双方都对自己的立场,固执己见,双方的立场又截然不同——那么,谈生意可能就不会有什么结果,只能各行其道。在犹太商人看来,人们要执著于原则,违背原则的事不能干。然而谈生意时,犹太人虽然是比较执著于坚持原则的,但为了利益他们有时会放弃原则而促成合作,至于放弃原则会损伤面子的想法在他们看来简直是笑话。

谈生意者在有些问题上发生争执时,你永远只是维护你自己的原则。你越坚持你的原则,对方就越会反对该原则,你就越会紧抱该原则不放手;你越是设法让别人认可你,你就越难做到不改变。你的“自我”与你所坚持的原则慢慢就混为一体。你有了“保住面子”这项新利益,就比较难以达成一项协调双方原始利益的明智协议。

原则性争执会阻碍谈生意的进行。假如在谈生意中有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买方每年在卖方工厂里进行多少次抽样检查?卖方最后同意每年进行3次检验;买方则坚持不能少于10次。就在这里——各自坚持的原则上——双方的生意谈判破裂,在原则上投入的注意力越多,越不注意调和双方利益,也就越不可能达成协议,即使达成协议,也很可能只是机械式地消除双方在最后立场上的分歧,而不是精心拟出符合双方合法利益的解决方案。这样达成的协议不可能使双方都满意。谈生意双方要想在谈生意中获得各自的利益,讨价还价产生的争执不可避免,但是切忌不要在立场上讨价还价,争执不休,因为,这样的谈生意不论结果如何,一定会耗用大量的时间。而且,只能是使生意谈判进入死胡同,谁也得不到利益!

犹太人怀着赚钱的目的进入谈判场地,他们会因时而变。因为在各种争执中,把自己的观点看得很神圣,通过固守观点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或面子,会阻碍去探求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顾及面子,还会使生意双方关系雪上加霜——双方本已是为各自利益斤斤计较的对手,争执起来就变成了生意上的敌人!双方本是为利益而来,现在却抛开了利益,一心一意在与利益毫不相干的面子上较劲。这是犹太人最不愿干的事!

犹太人认为,原则性争执很可能演变为意志力的较量。每位谈生意者都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固执地坚持自己愿意的和不愿意的,这使得“彼此共同拟定一种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成为了一场拉锯战。每一方都想以不折不扣的意志力来改变对方立场。“我不会让步。如果你愿意跟我合作,就请接受我的要求。”当一方发现自己被对方坚强的意志折服,而自己的合法利益却得不到保证时,就觉得伤及了面子,愤懑的情绪会因之而生。因此,这种争执只能使双方关系紧张,有时甚至导致双方的断交。这种因为面子而产生的裂痕,可能使人终生难忘。

因此,要记住:不要太看重面子,否则谁也不会取胜,更甭提获得利益了!正确的做法是:忘记面子(或者别把自己看得太高,好像神圣不可侵犯),各取所需。犹太人就一贯这么做。

2.保持求真务实的本性

古往今来,许多民族都有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中国人早就有了“华而不实,耻也”、“君子务实”的警句,阿拉伯民族也是重实际而轻浮华、追成功而弃幻想。这些以求实为本的处世哲学,在犹太人身上也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

在犹太人中间代代流传着这样一则寓言:古时候,有位拉比名叫西蒙,为了躲避罗马人的追捕,不得不逃入一个山洞。他抛弃了一切世俗杂念,潜心研究犹太经典。

十几年之后,当他走出山洞时,看到人们都在忙忙碌碌地耕作,好像除了耕耘、播种之外,人们再也没有别的事了。对此,西蒙不禁叹息道:“唉!这些可怜的人啊,只知道沉溺于这琐碎的世俗生活!”

话音刚落,就有霹雳般的声音从天空传来:“西蒙,你跑出来,就是为了毁灭我的世界吗?回你的洞里去吧!”原来这是上帝在发怒。因为上帝并不喜欢那些追求虚无缥缈的人,而是认为这平平常常的劳作构成了真实的世界。

所以,犹太人追求适度的享乐,追求富足繁华,追求妻贤子肖,追求长寿无忧。他们认为,享受现实生活的人,才没有违背上帝的意愿。

务实的犹太人认为,适度的和为生育而进行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性”也是上帝所造就的人类的本性,为了更完美地生活,不必把自己禁锢于“性”之外。就连神职人员,犹太人也认为不能排除正常的本能需求,所以他们说“凡教师不能没有妻子,凡拉比不能没有结婚”。

犹太文化是比较强调功利性、机巧性与实用性的,正是这种不违背人性特点的信仰方式,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给备受磨难的犹太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与创造能力,使得他们在思想、哲学、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表现。

俄国犹太作家大卫·戈尔东曾担心,2000多年的流散生涯和长期的商业活动,会使犹太人成为一个轻视劳动的不正常的民族。但是,犹太人并没有让他的担心变成现实,他们那种脚踏实地的民族性格,从以色列的发展历程中,就可以得到见证。

1948年,犹太人虽然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了建立国家的理想,但是,干旱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现实问题,犹太人知道:要么创造奇迹;要么走进地狱。所以他们不等不靠,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向沙漠要水、要粮食、要棉花。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回到赚钱这个话题上,也是因为务实的犹太人爱钱,认为钱是好东西,所以才去赚钱,最后才赚了钱。

当中国的先贤们在2000多年前倡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时候,犹太拉比们就已经开始教育犹太人要爱钱:“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圣经》发射光明,金钱散发温暖”……

因为犹太文化的务实性,也因为犹太人重视教育以及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所以,在犹太人中间,有这么一个现象,就是经常是一个家族很多成员都很显赫、发达,而且通常还可以延续几代人。比如罗思柴尔德家族、瓦尔堡家族等等,这与中国的“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是截然不同的。

金兹堡家族也是一个很有名望的犹太家族。先从E·金兹堡开始,他在1812年出生于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小接受犹太传统教育,勤于学习,立志长大要创立自己的事业并出人头地。

E·金兹堡读完书后,到一家银行当小职员。因为工作态度好,工作能力强,很快就得到上司的赞赏,几年时间就被升为高级职员。随着对金融业务的熟悉,以及自己的高薪收入有了点小资本后,他就在1840年辞去了银行高级职员的职务,自己开办了一家小小的银行,从事私人小额的存贷业务。

由于他对金融运作技巧很熟练,加上服务周到,讲究信誉,所以业务迅速发展。到1859年,他的银行已发展成为当时俄国最大的几家银行之一。金兹堡银行又及时把业务拓展到国外,与西欧金融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吸纳了国外大量的资金到俄国。金兹堡银行把大量的资金投资修建铁路、开采金矿等,使俄国解决了资金紧缺的困难,对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E·金兹堡如其他犹太人一样,在经营的过程中,注意密切与上层官僚的关系。他不惜捐巨资赞助当地的慈善事业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因此,他获得了俄国皇家男爵的称号,1874年,亚历山大二世还下令把这个封号变为世袭,使他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1878年,E·金兹堡去世了,金兹堡银行由他的次子C·金兹堡主持管理。G·金兹堡出生于1833年,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父亲的银行工作,到1870年后,实际上G·金兹堡就管理着他父亲的银行了。所以,金兹堡银行的业绩又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在发展家族事业的同时,C·金兹堡比他父亲更注重与政府的关系。他曾受俄国政府委任为驻日耳曼的总领事,受赐男爵的封号。沙皇政府同意任命一个犹太人为总领事,这还是首例。另外,沙皇政府还授予他四等文官的称号和最高勋章,这说明俄国对其家族功劳的承认。

D·金兹堡是金兹堡家族的第三代,他也曾在家族银行工作,协助父亲发展金融事业。但是,他的更大志趣在于文化事业方面,他是著名的东方学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通晓多种语言,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还在彼得堡创办了犹太高等学校,并出任第一任校长。他的个人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有珍贵的犹太和阿拉伯的手稿和初期的印版书。

3.不迷信和盲从权威

犹太人总是尽力地在控制权威,这是他们的一种特殊生存传统。

在古代,中国、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国家,都是非常注重强而有力的王权。但犹太人却认为,国王并非是高高在上的强权者,而是负有保护其统治下的“人民权利”使命的人。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王权始终是有所限制的,所以犹太人并不喜欢、也不愿意把他们的领袖视为偶像,连犹太人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摩西也不例外。

摩西是犹太人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导者。在犹太人心中,摩西有崇高的地位,但是犹太人却不视他为偶像。

《犹太法典》中有许多鼓励人们反抗的话语,其基本观念在于:人必须脱离常轨,才能促进进步。换句话说,人不可以盲从权威。

因为犹太人认为不可造成绝对的权威。

《犹太法典》教人脱离常轨,而且事实上,犹太人也从不迷信权威。以天文学为例,伽利略、喀布拉等人都曾向他们那一个时代的天文学挑战,爱因斯坦也就是因为敢于脱离常轨,才推动着人类历史一步一步地前进。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说明犹太人是不迷信和盲从权威的。

一次,拉比以利扎·本·西蒙从老师家里出来,悠闲地骑着毛驴,感到很快活,因为他刚刚学习了不少《律法书》,心中充满了骄傲。突然,一个非常丑的人对他打招呼:“祝你平安,先生。”

他不对人家打招呼而是说:“你可真丑陋啊!你周围的人都和你一样难看吗?”

那人回答说:“我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去跟我的造物主说:‘你造出来的东西多么丑陋啊。’”

拉比以利扎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他对这个人鞠躬,说:“我在您面前低头,请原谅。”

但是,那个愤怒的人说:“我不会原谅你,除非你去我的造物主那里说‘你造出来的东西多么丑陋啊。’”

拉比以利扎跟在那人身后来到自己的镇子上。当镇上的人看到他们的拉比,都来致意,说:“祝你平安,师尊。”

“你们这是在跟谁致意?”那个人问道。

“跟在你身后的那个人。”人们回答说。

“如果那人是一个老师,”他大声说,“以色列再没有和他一样的人!”

人们很奇怪都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讲了刚刚发生的事情。

“可是你应该原谅他啊,”他们催促着,“因为他是一个很博学的律法师。”

“为了你们,我会原谅他。”那人最后说,“但是他以后再也不许做这样的事了。”

这个非常丑的人之所以不愿原谅拉比以利扎,是因为他并不盲从权威。当他认为拉比犯了错误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正义立场。

在犹太人的语言中,“希伯来”的原意是“站在对岸”,亦即站在隔一条河的地方,或是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每一个人都要去找这么一个地方站着,才能立足于社会上。犹太人就是这样独立地站立着,才不至于盲从。

虽然犹太人不盲从权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认为,并不需要随时向权威挑战,只需适当模仿别人的做法,服从社会主流,就能过得很安乐。但是,一定不要一味地追随,以至于故步自封。如果一旦陷入盲从的境地,就不能算一个自由人了。

因此,犹太人不盲从权威,非常强调自己首先独立。

犹太人认为,每个人都要珍视自己,并且真正地尊重自己。一个人非常地珍视自己时,便能产生个性,然后才能透过个性,发挥专长以贡献社会。因此,对犹太人来说:培育个性是每个人的义务。个人的独立是个人的生存之道,整个民族的独立是这个民族的生命不息之泉。这就是犹太人对于权威不盲从的智慧之处。

4.蔑视谄媚权威的人

在一个重要的逾越节庆典中,犹太人自始至终只呼一次摩西的名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犹太人有一个传统,他们不愿意把一个人哄抬得太高,使他居于太崇高的地位,而自以为是。所以,虽然摩西有大恩于犹太人,但仍然不能例外。

换言之,假如将一个人予以“神格化”,这便违反了犹太人的传统。犹太人对卓越的领导者也表示敬意,但是,他们并不会使一个人成为偶像,因为惟有神才是他们最崇敬的,领袖也只是众人的一分子。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任何卓越的领袖,都绝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由包围他的人共同烘托,才能显出他的伟大。领导者犹如一面镜子,因为他能反映出众生相来。根据《犹太法典》的记载,摩西就是那一个时代里的犹太人汇集时所迸发的火花。

摩西是出现在犹太人的历史中的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圣经》上说,摩西从埃及人的魔掌中,救出以色列子民,使之到达巴勒斯坦以前,他总是坐在岩石上面;虽然他是一位领导者,但是并没有人替他搬一张舒适的座椅,他也没有坐在轿子上,让人们抬着他走。在犹太人的传统中,领袖和人民总是平等的。

领袖是族人的一分子,所以绝对不可能有一个领袖是超人或是神。

所以,犹太人没有铸造摩西的铜像,也没有把他的形象画下来,以供瞻仰,因为犹太教是禁止崇拜偶像的。

没有一个人能够像神,只有神才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在世界上,再也没有另外一个民族,能如同犹太人一样,这么相信在神面前的平等——领袖和众人一样。

为此,犹太人特别嫌恶虚饰,蔑视谄媚权威的人。

以色列建国至今,无论总统、首相或是其他官僚,当他们处在犹太人之中时,就绝不打领带;只有在接见外宾时,他们才会穿上正式的服装,并且打上领带。所以,当造访以色列的旅客们看到官僚都很平易近人地与人打交道,甚至连服装都不拘形式时,一定会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其实,这就是犹太人的领袖观。

也正是因为这一观念,犹太人的领袖能够把自己当做众人中的“一分子”,不敢居于权力之上,而为自己的人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事。

但是,作为产生领袖的人们也因此乐于反省自己。在犹太人心中,领袖与人民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卓越的领袖所带领的民族定非顽劣之徒。因此,在下层阶级的人们在埋怨他们自己的领导者之前,会先反躬自省一番,因为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袖。

基于此,犹太人是世界上把领袖与众人关系处理得最恰当最和谐的民族。正是把握好了领袖和众人的关系,犹太人才在近2000年被迫害的历史中,靠着领袖牵引着人民、人民拥戴着自己的领袖,顽强生存下来。

5.做事情不跟别人攀比

犹太人鼓励孩子争取好成绩,但他们强调的是“充实自我”、“尽力而为”。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则根本没有“面子”概念,更不理解为顾情面而妥协,或为争面子争意气而攀比的心态。“总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不好!”是犹太人的一条基本教义。

犹太人很注重培养个人的自我意识,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尽力了就是赢家。连在竞争性很强的体育比赛中,也不能仅以输赢论英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犹太人,更具有自信心,敢于迎接挑战。他们认为若太顾及名次和他人的看法了,反倒会压抑人的能力与天性。

记得一位获得冬季奥运会金牌的俄国选手曾说,以前老想与别人争名次,倒因压力而影响成绩;经过一位犹太人教练指导,他明白了应首先战胜自己,反而放得开了,发挥得特别好。

犹太人在职场、商场做事创业也不会老跟他人比。犹太人对于职场的评估是根据每个人的自我表现,不兴“矮子里面拔将军”。在犹太人创办的企业中想成功得凭真本事,并不靠比较家世背景或有否骄人的学历。

成功的犹太人总结认为,想去除攀比心要有个基本出发点:“个人的言行是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要与别人比或秀给别人看。”例如,当犹太人的股票遭受损失时,他们会认为很平常;当资历水平不如别人或自己的同事被提拔为上司时,他们也不会怨天尤人;失去了高薪职业,也能够接受薪资低得多的新职;拿了高学位却找不到称心工作,也能泰然任职于普通岗位;住过了大房豪宅,搬入小屋也能住得惯;曾经有过名声显赫风光岁月,退休之后也能承受冷落;优等生得了不及格或没进入向往的名校而名落孙山,学生和家长都不会觉得丢面子,等等。

犹太民族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后仍能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上下。他们并不以身份、职业、高低、贫富来划分人的等级。职场中的上下调度,经济局势的朝起暮落,更不足为奇。犹太人注重从童年时期就锻炼能上能下、居安思危的逆境应变力。

6.崇尚坦率直爽的做事风格

杰出的犹太人都是很直率的,也反映出犹太人的文化背景对他们性格的熏陶。他们认为在生活工作中,只有坦率直爽,做事才会直接明了,才不会吃亏。

成功的犹太商人都要求自己的员工在工作中有建议、创意或不同意见,并能及时将创意与建议向上司和同事们表述,而不要指望上司和同事们会揣摩出员工的想法。如果有困难需要帮助,也应及时提出,不然自己受累,完不成任务照样会挨批。

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犹太人也会主动向亲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倾诉,以解脱自己,这样很容易得到理解与帮助。善于抒发内心压力的坦率者,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很强。“忍辱负重”不是犹太人的文化。

有位犹太人在当实习医生时,主治医生曾对她盛气凌人,她主动向该主治医生讲出自己的感受,此后这位主治医生改变了态度,彼此间建立起了互相尊重的健康的工作关系。其实许多时候不能很好相处的原因只是个性差异或缺乏沟通,如果及时公开表达出来,往往可以化解前嫌。犹太人不会打击报复或背地里给你穿小鞋,他们只会坦率直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犹太人认为坦率直爽的另一方面,是需要学会说“不”。他们遇到勉为其难的事、无法排开的时间、不合理的要求等,就会拒绝,而不会有求必应。反之,若被别人拒绝,也会理解对方的难处。这样双方才不至于违心行事或弄得不痛快又得罪人,并可以协商其他取代办法,做到两厢如愿。

犹太人从孩提时代就被“为人要直率坦诚的处事之道”所熏陶,在这种教育和自由民主环境中成长的犹太人,也就养成了直率坦诚的作风。但犹太人的直言不讳却不是鲁莽粗暴,更不会蛮横无理。犹太人尤其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态度,哪怕相互之间语言不通,他们也会做到表情和悦、语调委婉、礼貌待人,而且会常用正面鼓励语和褒义词。

对于思想文化观念而言,求同存异更为必要。犹太民族是个言论自由的民族,犹太人又喜欢开诚布公,任何看法都要说出来或与人辩论,但并不以说服别人或被别人说服为目的。

犹太人中也不乏善辩之士,但他们的辩论只是希望尽量公布自己的想法,并不想将其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抒发了自己胸中的感慨,他们就得到了满足。对于不同观念,他们虽不轻易苟同,却也不忘赞扬对方敢于发表意见。无论是文化、习俗还是政治、宗教,谈归谈,听归听,他们绝对不会非让别人服从自己的观点。

犹太人认为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亲友往来,更有助于扩大社交圈。他们认为要做到求同存异,“尊重”是基础,同时要有耐心,能包容,心胸开阔。这样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既表达得舒畅,又能从他人不同的见解中不断学习新的东西。

7.不必在意别人会说什么,也不必轻信别人

成功的犹太人认为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太在意别人在说什么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有一段时间,犹太人企业家查尔斯面临了一种最为尴尬的情况:他的公司在财务上发生了一些问题。更糟糕的是,这件事被在外面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知道了,并因此失去了工作热情,导致销售量急剧下跌。

为此,销售部门不得不召集全体销售员开了一次大会,在各地的销售员都被召来参加了这次会议。主持这次会议的查尔斯,首先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解释销售量为什么会下跌。这些推销员在被唤到名字后,一一站起来,每个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惊的悲惨故事要向大家倾诉:商业不景气、资金缺乏,人们都希望等到总统大选揭晓之后再买东西等等。

当第五个销售员开始列举使他无法达到平常销售配额的种种困难因素时,查尔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张桌子上,高举双手,要求大家肃静,然后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十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后,查尔斯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这名工友替他把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上不动。在场的销售员都惊呆了,他们有些人认为查尔斯先生突然发疯了。并且开始窃窃私语,会场的秩序变得无法维持了。此时,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了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着,表现出第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完之后,查尔斯先生给了那位黑人小工友一毛钱,然后继续开始发表他的演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他说,“好好看看这个黑人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的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皮鞋的特权。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龄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五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费用。”

停顿了一下,查尔斯接着说:“这位黑人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而且每周还可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白人小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他的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说:“当然了,是那个小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尔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的环境和一年前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鸣般的回答:“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承认是自己的错。”查尔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忱,因此你们就不像以前那样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签下5单买卖,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危机了,以后再卖出的,都是净赚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当然,所有的人都说愿意。这些工作多年的推销员,缺少的不是工作经验或能力,而是对公司状况的信心。

一个实力强大的公司,财务忽然出现困难,甚至导致几千人面临失业的危险,这必然会吞噬员工们乐观向上的情绪,员工们也就不再有什么工作热情了。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这种悲观的态度、消极的做法,却把自己和公司推上了绝路。查尔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一个惊人之举:站在会议厅的办公桌上擦皮鞋,引出了擦鞋小工友的故事,以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销售成绩下降的根本原因,并借此机会破除了弥漫在公司里的悲观情绪,为推销员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效果不难想像,这家公司又取得了优异的销售成绩,安然地渡过了难关。

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企业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人,他们的目标只是想过一天算一天,他们不断抱怨自己的处境,就像是一块浮木,在人生之海上随波逐流,能找到怎样的工作,便担任怎样的职务,而且做事情能省力就省力。他们最高兴的是发薪日以及5点钟下班的时候。他们混过一天,回到家,一边喝酒一边看电视。难道这就是一切吗?犹太人认为在工作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应该全力以赴,不找任何借口。得过且过的人在任何一个组织都很难升到中层职位以上。

我们常常喜欢从外部环境来为自己寻找理由和借口,不是抱怨职位、待遇、工作的环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与老板,而很少问问自己:我努力了吗?

8.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犹太人的现实生活,几乎都是处于动**的逆境之中。如何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是每个犹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长期的流浪和居无定所,加上其他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使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树立了一种独立的生存意识。这主要得益于父母对孩子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任何人都不可靠的教育。犹太人在自己的后代还是孩提时就向他们灌以独立的意识。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有一颗纯洁的心,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真实面目,只觉得世界很美好。他们不仅相信自己而且信任周围所有的人。如此天真单纯的人,是无法应付复杂的人类社会的。由于犹太人生来就处于逆境之中,生存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更可谓是充满荆棘。要适应这个环境首先就必须懂得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因此,犹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是信不过的。

为了达到让孩子们不信任别人的目的,父母时常担任坏角色,不断地骗自己的孩子,同时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双亲在骗自己。每次上当受骗,都会使孩子们意识到,双亲是信不过的,自己至亲的人都信不得,还能去相信谁呢?

一则小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它讲述的是父亲和独生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三岁的迈克有一天在客厅里和姐姐玩游戏,当他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父亲抱起小迈克,把他放在壁橱的上面,并伸出双手做出接住他的样子。迈克为父亲参加他们的游戏而感到十分高兴,他望着父亲,毫不犹豫地往下跳去。在跳下来的瞬间,父亲却缩回了双手,迈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号啕大哭,他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呼唤。可是,妈妈却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而是微笑地说:“啊,好坏的爸爸!”父亲则在一旁站着,用嘲弄的眼光望着可怜的迈克……

在中国人看来,这样做未免残忍了些,可是,犹太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合情合理的。他们说:“像这样重复五六次以后他们就不敢相信别人了,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值得相信的,连亲生的父母都不例外,惟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

这种只相信自己的思想,是孩子们独立意识形成的基础,它使犹太小孩从小便具有了独立生存的意识。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养活自己,靠别人来养活绝对是天真的幻想。因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凭借的是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强烈的生存意识,他们当然能找到赚钱的好办法去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这种“惟我可信”的做法,也使他们在处理所有事务时,小心谨慎,在认真思考后再做出抉择,所以他们很少上当受骗。

这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虽有些残酷,但绝对理智!在长期的流浪生涯和被人排挤中顽强生存下来的犹太民族自然会对他人疑窦丛生。商业经营者作为独立掌握自己命运的市场经济的一分子,首先应具备的便是这种理智的独立意识与智慧意识。这种意识还构成了犹太商人自我保护的防护膜,使他们从不陷于别人的商业陷阱。

犹太人正因为不轻信别人,不被许多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所以才能在生意场上纵横捭阖,成就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