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不努力发展他的才能,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
现代竞争的激烈,要求你必须不断学习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靠“胆子”,八九十年代靠“点子”,现如今则必须靠“脑子”。伟大的苏格拉底有句话非常正确:“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对于已经跨入21世纪的我们而言,竞争意味着什么,相信没有一个人会糊涂到找不出答案。但在竞争中靠什么取胜,有的人的观念可能仍然会滞留在20世纪,这种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的就是人生的落后。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就是珍宝。21世纪光凭“胆子”和“点子”是无法走通竞争之路的,知识才是制胜的法宝。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延长,但知识的寿命却在日渐缩短。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让我们在体验着科技快感的同时,也不得不去正视这种速度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我们不重视学习,我们就无法取得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识,无法使自己适应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就极易在竞争中落败。
何颜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但在一次面试中被一家外企录用。好朋友劝她,在外企就职,对于她这样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女孩子,本来就很艰难了,又要面对两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老总,工作难度简直不敢想象。但外柔内刚的何颜没有惧怕困难,越是困难的事,她越是觉得富有挑战性,越是有兴趣。
刚进公司那段日子是最难熬的。总经理们只把她当成一个只能干杂事的小职员,不停地派些零七八碎的事情让她做,同事们也当她是个毛孩子,何颜委屈得不知流了多少泪水,但她忍耐着,抓紧一切机会去学习,学外语、学业务知识,寻找着让别人认识自己的机会。
除了把工作做得周到细致外,她还把自己所能见到的各种文件,全部都搬到自己的工作台上,只要有空就去认真翻阅琢磨,了解研究公司的业务。对于外文文件的文字障碍,就不厌其烦地去翻看她的那两本无声先生——英文字典、法文字典。一年多以后,她对公司的业务可以说了如指掌,为自己进入通畅的工作状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文水平在不断提高,这种速度令她自己都吃惊不小——业务方面的外文文件看起来顺畅多了。
作为一个大公司的职员,没有足够的现代知识武装头脑,失去生存机遇的可能性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外语,学习计算机。在她的时间表里,休息日的概念早已模糊,在正常的五天工作日,她必须像其他的职员一样坚守工作岗位,又需要为总经理们的活动做好一切安排。为此,她常常加班,时间在她那儿已被挤压得没有什么空隙,经常是别人都快下课了,她才急匆匆地赶到,抱歉地向老师打个招呼,就全神贯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就是这样,她还顽强地坚持着。她常说,等我有了钱,我会给自己选择一个安稳的、理想的学习环境。
社会的竞争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残酷的,对于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柔弱女孩子,你可以想象她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并非我们用文字就可以尽诉的,但是她成功地站稳了脚跟,就是因为她很清楚知识对于她的作用,并努力地吸取知识来充实自己。当你看到她成功的时候,你是否也看到了她超前的观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是时代的呼唤
有的人认为,学习只是某一阶段的事情,或者学校才是学习的场所,离开了学校就再没有必要进行学习,除非为了取得文凭。
这种观念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在学校里自然要学习,难道走出校门就不必再学了吗?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远远不足以支撑你的人生步履。
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许多知识和技能,课本上是没有的,老师也没有教给我们,这些东西完全要靠自己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我们更应该把自己的精力与心思放在收集、学习和研究那些以后的人生旅程上所需要的知识、学问与技能上,这就是要进行“再教育”。
因为,据美国相关研究机构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1—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以前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特别是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
因此,学习已变成随时随地的必要选择。
瓦尔特·司各脱爵士曾说:“每个人所受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
已故的爵士本杰明·布隆迪先生曾愉快地回忆起这句名言,他过去常常庆幸自己曾经进行过系统的自学,这一名言其实适用于每一个在文、理科或艺术领域内的成就卓著者。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劳动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这恰恰是仅靠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为能力。无须设备,无须书本,无须老师,也无须按部就班地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唯一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就业能力的要求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也在不断变化着,标准的提高,使得技术发展的要求与人们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出现了差距。由此产生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一方面失业在增加,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工作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就业者;一方面争抢人才的大战异常激烈,另一方面又有大批在岗者被迫离开岗位。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对劳动力不再只是数量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其质量有了新的标准和需求。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所以,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扩大视野,获取知识,得到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大凡杰出的人,都是终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即使再忙再累再苦,他们也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学习既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又是他们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也应该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远年轻,也使他们的事业日新月异。
在人生的这场旅程中,你应当保持生活的热情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汲取能够使自己继续成长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
积累知识,就是在积累成功的资本
无知致平庸。积累知识就是一个积累成功的过程。禀赋极高的人并不一定是成功者,而成功者却一定是一个注重知识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有些人总是害怕自己的金钱少于他人,却已经忘了知识早已少于他人,当别人起跳高升时,他却连攀升的梯子都找不到。这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做一个祝福他人高升的人固然很好,但做一个被祝福的人难道不是更好吗?
但需要记住的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就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难以向更高地位发展。
在成功之前,一个人要积蓄足够的力量。在这方面,托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成长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有位商界的杰出人物这样说:“我的所有职员都从最基层做起。俗话说:‘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开始工作时如果能记住这句话,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无论目前职位多么低微,汲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将对你的事业大有裨益。一些公司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却愿意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补习学校去听课,或者买书自学。他们明白知识储备越多,发展潜力就越大。
从一个年轻人怎样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预见他的前途。自强不息、随时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有一句格言说:“只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志铭上。有些人虽然肯努力、肯牺牲,但由于在知识和经验上准备不足,做事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成功的梦想。
看看职业中介机构的待业者名录吧,多少身强力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里登记,其中大部分人,因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而驻足不前、被人超越、丢了饭碗。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工作期间又不注意积累经验、增加才能,最终当然会被淘汰。
小王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任职三年,尽管没有获得晋升,但他在这三年中,把律师事务所的门道都摸清了,还拿到了一个业余法律进修学院的毕业证书。这一切都是为了开办他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所做的积累,结果他成功了。
另一些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朋友,按从业时间来说,他们的资格够老的了,但他们仍然担任着平庸的职务,赚着低微的薪金。
经过比较,前者立志坚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并能利用业余时间深造,最后获得成功;后者恰恰相反,不管他们是否满足于现状,他们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注定会永无出头之日。
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随时随地都注意磨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他都能细心地观察、研究,对重要的东西务必弄得一清二楚,他也能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来学习,珍惜与自己前途有关的一切学习机会,对他来说,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要紧。他随时随地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情,也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都仔细揣摩、探求其中的诀窍。如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学会了,他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有限的薪水高出无数倍。
在工作中积累的学识是一个人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就必须认识到,无论什么事、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
能通过各种途径汲取知识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加广博、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加开阔,也更能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薪水太低、运气不好、怀才不遇,却不知道其实正处身于一所可以求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大校园里。今后一切可能的成功,都要看他们今日学习的态度和效率。
你之前所失去的学习机会,现在一定要找回来
如果你在早年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你就会永远落伍了吗?不会的,只要你想重塑自己,只要你有上进的决心,只要你想弥补因以前失学而造成的知识断层,那么你就自学好了。
许多人都有过度重视大学教育的心理,那些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时常会感觉到一种自卑感,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损失,是一生都没有办法补救的缺陷。他们甚至这样以为:不管以后怎样去自学都于事无补,根本达不到与大学教育同等程度的知识水平,自修得来的学识总是有限的。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上许多极负盛名的学者一开始就没有读过什么大学,有的人甚至连中学的大门都没有跨进过。有一句话说得好:“第一个大学生没有导师。”这句话的现实意义乃至哲学意义,都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爱迪生只上了3个月的小学,但他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高尔基只上到了小学五年级,但他是世界级的大文豪;华罗庚只是个中学生,但他是驰名寰宇的数学家。这些名人,这些成就,这些耀眼的光环,都是他们勤于自学、博览群书的结果。
不仅历史上自学成材的典故很多,就是在当代,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刘明1960年出生,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9次手术也没有改变他重度残疾的命运。刘明哭过、绝望过,然而,意志坚强的他没有被命运吓倒,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他想:自己还有健全的双手和灵活的大脑,有手有脑就有一切。他坚信一点:自己只要努力,许多事就都能做到。
双腿的残疾没有挡住刘明上学的路,那是一条漫漫的自学之路。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学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全部课程,而且文理双修。在英语学习方面,刘明更可谓不遗余力。他是通过广播电视自学的英语。为此他长期订阅《中国电视报》、《中国广播报》,以及相关的地方报纸,目的是可以及时听到他所能收听的所有的英语节目。同时,为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加系统性,他认真参照英语教学大纲进行自学,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自学英语的问题是,不可能做到你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比如,刘明特别喜欢英语新闻,经常收看电视英语新闻,因为在他看来,收看英语新闻不但可以了解天下大事,活跃思维,而且有助于训练听力,学习口语。但是电视节目转瞬即逝,而且没有书面材料,让人很难准确掌握新闻语言的特点。怎么办?聪明的刘明买来了《英语新闻听力模拟训练》和录音带等有关材料,开始进行听力训练,同时又到“英语角”练习会话。在英语角里,刘明是唯一的一位残疾人,他刻苦求学的精神让英语角的所有人感动,他的英语水平更让那里的人惊叹不已,甚至连外籍老师都不敢相信他是自学的。
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努力,刘明先后取得了电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两门课程的结业证书,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英语精读合格证书。这期间,刘明还靠自己摸索着苦练,掌握了中英文打字技术,并达到了熟练“盲打”的程度。
1985年,学有所成的刘明决定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养活自己,便开了一家翻译兼打印店。从此,自学成才的刘明走上了自立的人生道路。
自学的途径很多,刘明就是通过勤奋自学而成才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刘明这种顽强的精神,都重视自学,相信也能获得很棒的成果,这必将有助于你事业上的成功。事实上,我们有很多机会学习,而且这些机会是随时随地的。只要你想努力进修并全神贯注,那么就完全可以弥补因失学造成的知识断层,甚至有可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当你打定自学的主意时,请不要忘记,无论你遇到什么人,他们都会对你有所帮助,会使你增加一些知识与经验,从而使你的自学道路既通畅又走得很快。比如你遇见了一个瓦工,他会告诉你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比如你遇到了一个印刷工,他会告诉你很多关于印刷方面的技术;比如你遇见了一个农夫,他会教给你农业方面的很多知识……事实上,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学途径,说它有效,是因为它更直观,更便于接受。另外从技术上说,别人的言传身教,是一种在场景中的直观教学,放弃这样的学习机会,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可以说,不重视别人教授的知识就是对自学的轻视。因此,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你必须抓住每一次自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