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是六腑之一,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位于躯体恶化脏腑间的空隙,包含胸腔、腹腔,人体中的其他脏腑器官都包含在内,为上焦、中焦、下焦之合称,也就是将躯干划分成3部分,横膈以上的器官是上焦,包含着心、肺;横膈以下到肚脐的脏器为中焦,包含着胃、肝、胆等内脏;肚脐以下的内脏器官是下焦,包含着肾、大肠、小肠、**。
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三焦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灵柩·本输》之中提到:“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是孤之腑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三焦是人体之中掌管水液的器官,能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一旦三焦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诸气虚损,食谷运化市场,水液代谢出问题,人体被湿热侵袭,诱发湿热病。因此,清除身体内的湿热是养护三焦的重要内容。
湿热伤身,首伤“膜原”,“膜原”就是指伏邪在身体中潜伏的部位。清代医学界周海提出“伏邪皆在膜原”。在他看来,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化成伏邪潜藏在身体之中,附着在“膜原”处。
膜原的广义就是伏邪在体内的潜伏之所,狭义为:内外交界之地,乃一身半表半里,居于卫表肌腠之内,五脏六腑之外的膜及膜所围成的空样结构。膜原和肠胃相联系,上连宗筋。既是外邪入侵体内的必经之路,也是身体中的邪气排出体外的必经通路。如果身体中的正气衰弱,外邪就会从膜原入侵,侵入内部脏腑;如果正气恢复,鼓邪外出,内邪每经膜原透达于外。
“膜原”是三焦的关键和门户,是手少阳所主,它和三焦气机之输布运行有着密切关系,我们都知道,湿热之邪会伤害人的身体,首先受伤的就是膜原,也就是三焦。《湿热病篇》之中提到:“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湿热伏在膜原证,既不是阳明里证,又和伤寒之邪传里化热而在足少阳之半表半里证有区别,可根据湿遏热伏的病例特征与湿热秽浊的邪阻遏膜原症状表现,多靠近中焦阳明部位,因此论治湿热应当从三焦着手。
特别是在湿热发病的时候,会由口鼻吸收外邪,则“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也就是三焦。由此我们不难推断,通过三焦养生理念祛除湿热病对防治湿热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之出入通道,人体的元气要通过三焦到达全身的各个脏腑、组织。三焦是水谷之道路,《黄帝内经》之中提到:“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是孤之腑也。”意思就是说,三焦是人体之中掌管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之功。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三焦功能失常,就会导致诸气虚损,食谷运化失常,水液代谢会发生问题,人体容易受到湿邪入侵。因此,养护好三焦,即可为赶走湿热打基础,预防湿热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