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之交(1 / 1)

【溯源】

源出《烈士传》: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倂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典故】

春秋时,楚元王招纳贤士。西羌积石山有一读书人,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独自谋生。闲暇时,手不释卷,读书不止。听说楚元王招纳贤士,于是,带了一囊书,辞别了乡邻亲友,径奔楚国而来。走到雍洲时,遇到风雪,借宿于羊角哀处,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异姓兄弟。伯桃比角哀大五岁,因此角哀称伯桃为兄长。二人决定同去楚国。

二人途中又遇到了大风雪,盘缠用尽,只剩下一包干粮,二人轮换背着,冒风雪前行,夜晚就住在古墓中。伯桃冻得受不了,说:“此去一百多里,荒无人烟,粮食接济不上,缺衣少食。若一人独去,可以到达楚国;二人都去,就是不被冻死,也必定饿死在中途,和草木一起腐朽,有什么好处?我把身上衣服脱给贤弟穿了,贤弟带着干粮快走,我确实走不动了,宁愿死在这里。等贤弟见了楚王,必将受到重用,那时再来埋葬我也不晚。”角哀说:“哪有这种道理?我二人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义气不亚于亲骨肉。我怎么可以独自去求取功名呢?”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扶着伯桃前行。

走了不到十里,伯桃说:“风雪越来越大,怎么走啊?在道边找个地方歇歇吧。”正好路边有一棵枯桑,还可遮挡风雪。那棵桑下只容得了一人,角哀于是扶伯桃进去坐下。伯桃让角哀敲石取火,烧些枯枝抵御寒气。等角哀找回柴火,只见伯桃脱了所有的外衣放在一边。角哀大吃一惊:“兄长你干什么?”伯桃说:“我想不出什么办法,贤弟别耽误了。赶紧穿上这衣服,背上干粮快走,我甘愿死在这里。”角哀上前抱住伯桃放声大哭,说:“我二人同生共死,怎么能分离呢?”伯桃说:“如果都饿死了,谁来埋葬呢?”角哀说:“既然这样,我情愿解下衣服给兄长穿上,兄长可带上干粮走,我宁可死在这里。”伯桃说:“我平生多病,贤弟年轻体壮,比我强得多,加上胸中学问,我更赶不上。如见到楚王,必然受到重用。我死何足道哉?贤弟不要耽误了,快走。”角哀说:“兄长饿死在这儿,我独自去取功名,这种不义之人,我不会做的。”伯桃说:“我从积石山来到贤弟家中,一见如故。知道贤弟胸怀大志,所以劝你求取上进。不幸被风雪所阻,这是我命该如此,如果让贤弟死在这里,那就是我的罪过了。”说完,就想跳入前面的山溪寻死。角哀一把抱住放声痛哭,用衣服拥住伯桃,再扶到桑树下。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想再上前劝解时,只见伯桃神色已变,四肢僵硬,口不能言,勉强摆手示意角哀快走。角哀再次用衣服拥护,而伯桃已经奄奄一息,眼看不行了。

角哀心想:“再过一会儿,我也冻死了,死了谁来埋葬兄长?”于是在雪中哭拜道:“不肖弟此去,还望兄冥中相助,稍得微名,必来厚葬。”伯桃微微点头,转瞬气绝。角哀只得取了衣服干粮,一步一回头,边哭边走。

角哀忍着寒冷,半饥半饱,一路来到楚国,果然受到赏识并准备加以重用。角哀又哭着把伯桃脱衣让粮之事一一道出。元王和众大臣听了深受感动。追赠已死的伯桃中大夫之职,并厚赠丧葬费,派人跟随角哀车马同去。

角哀告别元王,直奔梁山地界。找到伯桃尸身,以中大夫之礼厚葬伯桃。角哀哭得十分悲切,引得乡人和随从也悲伤不已。不想伯桃因葬在荆轲墓附近,遭到荆轲欺辱,角哀厉斥荆轲相、烧纸人守墓皆无用,于是角哀再到荆轲庙中大骂,打碎了神像。刚取来火种,想要烧庙。村民们聚集起来,都来哀求。角哀拗不过他们,只好算了。回到祠堂,立即写了一封书信,上奏楚王说:“以前伯桃把粮食让给臣,所以我才活了下来,并遇到了圣明的君主。蒙您加官进爵,使我此生无憾,请容我来世再来报答。”信中言语十分恳切。他把信交给随从后,又来到伯桃墓前大哭一场,对随从说:“我兄长被荆轲强魂所逼,无处安身,我忍不下去。想要烧庙掘坟,又怕违背了村民的意愿。我宁可死在九泉下做鬼,也要帮助兄长战胜这个强魂。你们把我的尸体葬在这座坟的右侧,生死与共,以报答兄长让粮的意气。回去奏明楚王,望听纳我的忠言,永保江山社稷。”说完,拔出佩剑,自刎而死。随从急忙抢救,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尽快准备了衣物棺木收殓,将他埋在伯桃墓旁。

这天深夜,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喊杀声传出几十里。天亮一看,荆轲墓上震裂得像大火烧过一样,白骨散了一地。墓边松柏连根拔起。荆轲庙突然起火,烧得片瓦无存。村民们大吃一惊,都去羊、左二墓旁焚香拜祭。

随从回到楚国上奏元王,元王被二人的义气所感动,派人在墓前建庙,赐庙名“忠义之祠”,并立碑记载这件事。

【观文解意】

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的好朋友做任何事情。他会为朋友排忧解难,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会千里迢迢赶去救助困境中的朋友;为了朋友,即便冒生死之危险也在所不辞。朋友间的交往,确实需要这种甘愿付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