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减少生活中的慢性应激(1 / 1)

“正义不会吹毛求疵。法律不会浪费在可有可无的徒劳争端上。”

—罗马谚语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样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公鸡莫里斯没被定罪的故事。法属奥莱隆岛的一对夫妇将公鸡莫里斯和它的主人一同告上了法庭。他们说,因为这只公鸡叫得太早又太响了,妨碍了他们享受乡村的美好生活。好在其他邻居并没有觉得莫里斯打扰了他们的生活,于是这只幸运的公鸡最终被无罪释放了。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也许你会无聊地摇摇头,就好像第十四次在报纸上看到有邻里纠纷失控了一样。但显而易见的是,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刺激真的能把一些人逼疯,尤其是当他们的承压系统已经过载的时候。

你无法逃避这些刺激—每天你都不得不面对大量的刺激。有的时候你会比其他一些时候更擅长于应付这些刺激。比如说,在我写到这一页的时候,大街上有人正在用砂轮工作,发出很大的噪声。这声音当然不可能让人觉得身心舒畅,但我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压力。但是,如果有邻居日复一日地开着砂轮发出噪声,那么可以想象的是,我的承压系统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尤其是当工作最后期限临近的时候。好吧,这时候我就得和邻居好好谈谈了。

有的时候,缺乏刺激也会造成压力。举例来说,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有些不幸的人在孤独中死去,过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被发现。在日本有一个词叫“孤独死”。每年,在这个国度,都会有大约三万个人“孤独死”。“孤独死”现象在其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这似乎非常矛盾:由于社交媒体的存在,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容易地相互联系过。可事实上,感到孤独的人却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因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会感到孤独,还有很多年轻人表示,即便他们有着几百个脸书好友,并且和照片墙上的粉丝24小时保持联系,也还是会感到孤独。

社交媒体无法取代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我们人类需要向别人敞开心扉,讨论天气和政治等等。孤独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说,有的研究人员就认为,在当今社会,孤独比吸烟更为致命。

现实中的社交网络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建立和完善这个网络。你会定期给家人打电话吗?会去拜访朋友吗?这些事情听起来简单,但对许多人来说却很难真正做到。

请注意:压力本身并不是消极的。你的身体需要一定程度的压力,否则我们将永远瘫在自己的椅子上不起来。但当压力开始累积,发展成慢性压力的时候,你就需要警惕了。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压力可能会导致突触功能的丧失。也许你还记得,突触是不同脑细胞之间用来传递电子信号的地方。突触功能的丧失还会损害大脑中的灰质,尤其会影响负责重要认知和情感任务的网络,做决策、做计划、调节社会行为和控制冲动的区域都会受到影响。这样你应该就能明白为什么长期的压力会让你变得优柔寡断了。在慢性压力下,你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无法管控好自己激动的情绪。

灰质的流失还会使我们的记忆力减退,难以学习新的事物。压力会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一般来讲,皮质醇是在遇到压力之后立刻分泌的,而当面对的压力还没有那么多、那么迫在眉睫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这些皮质醇自然代谢掉。但长期、过度的压力,会导致皮质醇大量、长时间地分泌。比如说:你要赶紧起床、迅速地吃点东西、开车、堵车、上班、在期限内完成工作、回家、又堵车、迅速做完晚饭、辅导孩子做作业……有些人一周都很忙,连周日都不能休息几个小时。而到了周日晚上,压力就又来了,因为马上我们就又要开始计划周一的工作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就会持续,从而没有什么时间可以去散步、读书、做白日梦……

结果怎么样?我们的血液中长时间流动着过量的皮质醇,最终过量的激素会进入大脑,让树突萎缩。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我们的记忆力会受到影响,也可能会得抑郁症。从忘记车钥匙在哪里开始,我们的情绪、睡眠、食欲、性欲、消化系统等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直到真的患上抑郁症。

有慢性压力的人很难让离线大脑充分运作。除此之外,慢性压力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让你更容易生病或者得炎症,你的大脑也很可能会因此而受损,因为大脑对炎症非常敏感。

因此,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其他因素(包括环境中的各种毒素)导致的炎症。比如说,我们要定期检查牙齿和牙龈,去医院体检验血,及时发现慢性炎症。

城市中的压力

我有时会对演讲中的观众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来了解他们的压力程度。我让观众们根据自己的压力程度在1 ~ 10之间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数字。然后我询问了所有压力程度高于5的人,去了解他们是住在五万人以上的城市、住在农村,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最后我发现,压力最大的人几乎都生活在城市里。

城市里的人需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也许你会立即想到交通繁忙、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甚至是犯罪等等。这些的确都是重要的压力,但除此以外,城市里的人们还面临着其他压力,也就是孤独。城市里的人比农村人更容易感到孤独,而孤独感也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德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医师马兹达·阿德里(Mazda Adli)在《城市与压力②》一书中,清楚地阐述了城市会让我们生病的原因。他并没有对城市生活的优势视而不见,城市中的文化生活更加繁荣,也更容易结识新的朋友,而这些都是培养你离线大脑的重要温床。城市也赋予了人们更多自由,因为这里的人们总是有着更多的选择。就拿教育来说,农村里的人们基本上只能把孩子送去当地的农村小学;但在城市里,人们却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最适合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的教育。不过,如果你去读一读阿德里的书,就会发现,在城市里生活的弊端要远远大于益处。

我们的大脑根本就还没适应城市里的忙碌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和拥挤的人群共同生活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这样,人们就会产生(社会)压力、焦虑以及各种心理不适。有关精神疾病的数据体现了城乡之间的惊人差异:有些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在城市的发病率是农村的两倍。

当然,我们并不能仅仅依据这些数据就妄下判断,因为导致精神疾病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应该都知道,贫困和精神问题往往是息息相关的,而城市地区的贫困人口要远远大于农村地区③。到底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也说不清楚。

但是种种迹象的确表明,生活在繁忙的城市中更容易引发与压力有关的心理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你最近压力比较大,那么住在城市里会比住在农村更容易让你真的患上心理疾病。

在我看来,“如何让城市变得宜居”将会是我们在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希望技术精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们能够找到一种合理规划城市的方式,从而让我们的(离线)大脑能够在城市里也灵活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