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于一场核战争?(1 / 1)

对我们来说幸运的是,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灭亡了—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果这些强大的掠食爬行动物还统治着地球,那么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型哺乳动物就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它们的时间都用来避免成为别的动物的盘中餐了。而且,如果哺乳动物一直是地球上的“二等公民”,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那么,恐龙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毁灭了它们?

1980年,主流的理论由路易斯和沃尔特·阿尔瓦雷斯父子团队提出,讲的是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灭绝了恐龙。但是多年来,人们还提出了许多其他的可能性,其中最不同寻常的一个,就是认为恐龙可能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了它们自己……

信不信由你,几乎在同一时间,有两个人同时想到了这个理论,认为恐龙可能自己制造了核灭绝事件。这两个人,一个是作家、艺术家以及拥有数部受欢迎的演化生物学作品的作者约翰·迈克劳林,另一个是英国约克郡退休的化学家迈克·马吉。迈克劳林在1984年《动物王国》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先提出的这个想法。而马吉则于近十年后,在一本自费出版的书《谁仍在睡梦中:恐龙的遗产和人类的灭绝》中提出自己的版本。

尽管迈克劳林首先想出了这个概念,但并没有证据表明马吉知道此事。看起来两个人确实是各自独立地想到了同样的东西,而他们提出的主张也非常相似。相似到为了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把二者作为一个想法放在一起。由于他们两人都没有给它取名字,我们就将这个想法称为“原子弹恐龙假说”。

这种两个人几乎同时有了同样想法的现象被称为“多次独立发现”。它在科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即微积分概念几乎同时却各自独立地分别由艾萨克·牛顿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在17世纪末发现。通常,这样的情形是一种迹象,表明文化中存在的某种东西已经使一个想法成熟到能够被人们想到的程度了,显然恐龙核战争的想法所处的也是这种情况。

1983年,包括卡尔·萨根[78]和保罗·埃尔利希[79]在内的一群研究者在《科学》期刊中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一场核战争会怎样将巨量的尘埃抛撒进大气中,遮挡阳光,由此引发一场“核冬天”,令整个地球的地表陷入严寒,使它许多年都不适宜居住。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流的观念还曾认为这样的一场战争会杀死许多人,但会有相当多的人能够活下来。《科学》上的这篇文章几乎引起了大规模恐慌,它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冷战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场全面的核冲突有可能给我们整个物种带来灭绝。

这种对核战争的恐慌情绪,显然引发了迈克劳林和马吉的思考,并且带领他们两个人联想到了同样的事:如果一场核战争可能会造成全球性的灭绝,那么它会不会是杀死恐龙的罪魁祸首呢?

两位作者都完全清楚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多么离谱。例如:迈克劳林强调这倒不是他真心相信的想法,他把它描述为深夜里偶然在脑中冒出的点子和他没法摆脱的想法。他把它怪罪在听巴托克[80],那个“疯狂的匈牙利人”的音乐身上。马吉对这个想法的投入更全心全意,但他也给自己留了退路,把他致力于发展这一概念怪罪于当地的苹果酒没能平息他热烈的想象。虽然有这样的免责声明,但两个人仍继续将他们的主张发表了出来。

若要使恐龙灭绝于一场核战争,那么其中的一些恐龙必须足够聪明,可以制造核弹。所以,这必定得有一个恐龙物种演化出了高级、可以制造工具的智力。这是原子弹恐龙假说首要也是中心的支柱,它们断言没有明确的理由可以否认这种可能。

或许这听起来很疯狂,但让我们来考虑一下,为了使这种智力演化出来,到底需要什么?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只能参考一个例子:我们自己的物种。通过研究我们的祖先,人类学家已确定一些因素,他们认为这些因素在使早期人类发展出较大的大脑(以及最终发展出复杂的技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清单的最前面,是一系列解剖学特征,包括对生拇指[81]、直立行走以及双目视觉(两只眼视野有重叠,使人能够感知到深度)。所有的这些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祖先得以运用它们的双手操纵工具,并提升了智力。

生活在社会群体里也给大脑的发展施加了巨大的选择压力,因为对大脑来说,应付这些关系是要求非常高的任务。最后,或许也是最难预料到的,是我们的食谱。我们的祖先吃肉。看起来一个物种可以拥有之前所有的特征,但如果它缺少像肉类这种最易于提供丰富能量的食谱,那它是很难发展出较大的大脑的,因为大脑需要的能量相当可观。

因此,早期人类是群居性、肉食性的两足动物,有对生拇指和双目视觉。人类学家相信,这些正是使它们易于变得聪明的特点。有哪种恐龙也具有这些特点吗?是的,迈克劳林提供了恐爪龙这个例子—电影《侏罗纪公园》呈现过的双足、食肉的掠食动物,在电影中它们被称为“迅猛龙”(电影制作者知道他们用错了名字,但是后来提出迅猛龙只是比恐爪龙听起来更好听而已)。这些生物本身并没有对生拇指,但是它们有强有力的爪子,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恐爪龙这个名字英文的意思是“可怕的爪子”。显然,它们具有其他所有的特点。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恐龙物种都有类似的特点,如伤齿龙。所以,根据这一特征的清单,预测至少有一种恐龙物种应该演化出了更高级的智力也就很合理了。

然而,据古生物学家所知,这件事并没有发生。恐龙似乎处在即将发展出较大的大脑的边缘,但是它们并没有迈出命运的下一步。会有别的什么阻挡了它们演化的进展吗?某种大规模的环境条件?

一种可能性是白垩纪期间的大气氧含量略低,可能抑制了大脑的成长,因为大脑是耗氧量极高的器官。或者也许恐龙的世界危险的掠食者太多了。大个的恐龙大脑需要更多的训练。这意味着幼龙需要依赖其父母更久的时间—就像人类的儿童,得耗费十多年才能成熟。在恐龙的野蛮世界里,无助的时期如此漫长有可能是致命的。或者,一个更简单的解释是,或许恐龙只不过是时间不够了。有数名古生物学家曾经猜测,如果再给恐龙几百年的时间,有智能的恐龙有可能就演化出来了。然而情况是,这些障碍似乎都不是不可跨越的。尤其是时间不够这一点值得怀疑。恐龙有一亿五千万年的时间用来进化。它们还能再需要多久时间呢?

原子弹恐龙假说提出,我们不要试图解释为何必要的前提条件看似具备,恐龙却没能演化出智力,而应该考虑一个物种实际上拥有智力,而我们只是还不知道的可能性。

这引出了原子弹恐龙假说的第二个支柱—它主张化石记录不够完整,不足以让我们完全肯定地说:聪明的恐龙及随之而来的恐龙文明,从未存在过。提出说得通的怀疑观点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古生物学家自己当然会承认化石记录是不够完善的。并非一切都被保存了下来。使用化石记录来重塑过去,有点像试图从一些静帧图像拼凑出一部电影的剧情一样。你永远也不确定自己到底错过了多少东西—角色和整个情节主线都可能被遗漏了。

考虑这种情况—记录黑猩猩在过去六百万年演化史的全部化石记录由2005年发现的三颗牙齿组成。如果出于某种原因,黑猩猩在一千年前灭绝了,我们可能甚至不会知道这样的一个物种曾经存在过。这种化石记录极为缺乏的原因在于特定的环境,如丛林。丛林并不能很好地保存骨骼。什么能够以化石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完全依赖于一只动物碰巧死亡的环境。

另外,你回溯得越远,化石记录的情况就越糟。如果曾经有一个恐龙物种在白垩纪末期的最后几百万年里,经历过快速的大脑发育,但它那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丛林中,我们很有可能完全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但是整个文明难道不会留下其存在过的证据吗?也许会。也许不会。如果我们蠢到把自己的物种毁灭了,或者很不幸被一种环境灾难给毁灭了,那么我们自己的文明在六千五百万年之后又能留下什么呢?

这给抹去证据留下了漫长的时间:地震、洪水、龙卷风和飓风会将我们的城市摧毁;阳光、风和雨会侵蚀断壁残垣;上升的海平面会将它们淹没;冰川会从两极下行,将沿途的一切都碾碎成细尘。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中,整个大陆都会移动,新的山脉会升起。尽管承认这一点或许有伤我们的虚荣心,但我们留在地球上的印记可能不会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持久,地球有可能最终将我们遗忘。

还有一种更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构成了原子弹恐龙假说最后的一个支柱。有可能这种以往的恐龙文明的证据留存了下来,但是我们却没能认出它来。证据就在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

研究者认为小行星杀死了恐龙,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让他们得出如此结论的地质证据。—小行星杀死了恐龙的地质证据。他们发现了一个沉积层,富含稀有元素和重金属,同时还发现白垩纪末期有发生过大火和酸雨的化学迹象。这些都暗示那时发生了某种大灾难,这当然有可能是由一场小行星撞击引起的。但是,若说这些是工业污染和核战争的迹象,不也是有可能的吗?若发生核武器爆炸,以及随之而来的核冬天,可能会造成与小行星撞击非常相似的影响。

还有其他的线索。看起来恐龙并非突然之间全部灭绝的。化石记录显示,从恐龙灭绝的一百万年前开始,它们的数量在缓缓地下降。在它们彻底消失前,有什么东西在杀死它们,而灭绝并非某一时刻发生的一次性事件。

有趣的是,在我们自己的时代过去的十万年里,也有一个类似的现象在发生。随着我们的祖先开始向全球扩张,已经拥有与现代人类相当脑力的它们,在系统性地将它们遇到的几乎每一种大型生物物种推向灭亡,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北美洲,它们杀光了猛犸象和剑齿虎;在澳大利亚,是巨型袋鼠;在欧洲,它们最势均力敌的对手是尼安德特人[82]。学者们把这些大型杀戮称为“人类世灭绝事件”。

重点是,一场缓慢发生的大灭绝,就像我们在白垩纪末看到的,有可能是一种具有智能的超级掠食者崛起的证据—一个恐龙物种远胜过它周围其他物种的证据。

在这个谜题中还有一个线索,因为近白垩纪末期,并非所有物种都走上了灭绝的道路。有一些恐龙直到最后也仍然有相当数量存活了下来。它们就是角龙类恐龙—一个包括三角龙在内的大型食草、有角恐龙的类群。所以,如果所有其他恐龙都在死亡,又是什么令它们活了下来?

同样,我们人类自己的历史或许能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因为人类世大灭绝事件并未均等地影响到所有的物种。相反,一些物种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受益匪浅,尤其是许多大型食草动物,如牛和羊,繁荣发展出惊人的数量,即使大多数其他物种的数量都直线下降。

若是白垩纪末期发生了什么类似的情况呢?若是有如此大量的角龙存活下来,是因为一种聪明的物种在为了食用而饲养它们呢?若是聪明的恐龙喜欢吃三角龙汉堡呢?

聪明、能制造核武器的恐龙?三角龙汉堡?必须承认,所有这些都不太好接受。显然,没有古生物学家认真地看待其中任何一个观点。

是的,从六千五百万年前来看,一场小行星撞击的影响与核战争的影响可能略有些相似。但是自然,如果恐龙科技曾经存在,那么它应该会有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一杆恐龙枪、恐龙引擎或者一颗恐龙核弹,但是我们什么也没发现。

还有位于中美洲海岸边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你很难对它做出解释。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被确定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可能的撞击地点。换句话说,科学家很确定有什么巨大的东西撞击了地球,而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为了解释恐龙的灭绝,去额外想出一场核战争来,也就没有必要了。

然而,原子弹恐龙假说确实触及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这或许是人们并没有认为它彻底无价值的原因。这个问题指的就是,为什么我们是演化出能运用工具的高级智力的唯一物种?你会想这是如此有用的能力,因而持续不断地寻找着竞争优势的演化应该达成这种能力不止一次才对。其他复杂的特点,诸如飞行和眼睛的晶状体,都多次独立地演化了出来。然而,我们显然是有史以来大脑发展出思考能力的唯一物种—不光是在地球的历史上。而且,据我们目前所知,是在整个宇宙中,仰望群星,我们未曾找到过那里有其他文明存在的证据。为什么会是这样?

广泛认定的答案是,演化出我们这样的智能肯定非常难以实现。它肯定要求如此众多的条件都必须满足才能发生,因而除了我们这个最大的例外,它几乎从未发生过。这令我们相当不同寻常。

原子弹恐龙假说还提供了一种更黑暗的可能性。它暗示我们的智能实际上没有那么独特,像我们这样聪明的物种可能事实上曾经演化出来过,不仅在我们的星球上,在别的地方也可能有过。然而,问题在于,高科技文明一经出现,它们天生就有不稳定的特点。它们往往会迅速地把自己毁灭,而没有留下多少它们存在过的证据。这就是为什么群星都沉默的原因,因为那里所有像我们这样的人都把自己毁灭掉了。

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心里不好过。相信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显然更轻松一些,但是原子弹恐龙假说悄悄地道出了一个相反的警告:我们的高科技并没有使我们像我们想的那样特别。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够小心的话,它有可能会使我们走上和恐龙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