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邻。”但又因为是近邻,难免会因琐碎小事产生摩擦,拌嘴矛盾不可避免,因此,邻里之间的关系往往复杂而微妙,既可能像亲人般亲近,又可能像陌生人般冷漠。
当父母有了孩子以后,一定要更注重邻里之间的关系。对于不经常相见的亲人,近在咫尺的邻居有时候反而显得更加亲近。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们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被邻居们看在眼里,再加上孩子往往处于淘气的年纪,难免惹是生非,给邻居带来干扰。因此,维护邻里之间的关系,首先不能让孩子成为邻居讨厌的人。
有一次,程女士去探望朋友,正巧碰到朋友与住在楼上的邻居因琐事拌嘴。“大姐,你能不能管管你家孩子,别让他大半夜拍皮球了,砰砰砰的,弄得我爸爸的心脏病都要犯了。”朋友皱着眉头,眯着眼,向邻居请求道。
“我说了,可是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我也没办法啊!要不你进来打他一顿?我们没意见。”对方说着,身子让开了门口,身后他家的孩子正在客厅里像猴子一般上蹿下跳,口里还嘿嘿哈哈地喊着,正在当自己梦想中的大英雄。看来朋友的父亲心脏病复发,也不是空穴来风。
面对邻居软中带硬的反驳,以及孩子“无法无天”的表现,朋友也没了办法,只好气鼓鼓地走回自己家。程女士在她家坐的那一个多小时里,楼上叮叮当当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一度他们连谈话都没办法进行下去。最终朋友打算将父亲送到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住一段时间,等楼上的“熊孩子”上了幼儿园再接回来。
程女士自知来得不巧,没过多久就离开了,出门走到楼下时,楼上再次传来了争吵声,看来受折磨的不仅仅是朋友一家。唉,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现在城市中的人基本居住在楼房里,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都“跟着遭殃”。如果孩子在家里折腾得厉害,势必影响到邻居们,然而,许多家长对此没有有效的方法,打又不舍得打,骂又不能骂,一个字:难。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家中的一切,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开始。当他发现敲暖气管道能够发出声响时,世界对他而言是奇妙而新奇的,但没有意识到对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当然,孩子有探索心理是好的,可是当这种探索心理变成了恶意的捣乱时,作为家长就不能默许他们的行为了,一定要采取方法加以阻止。
作为成功的案例,李伟的父亲小时候曾给他上过生动、成功的一课。那时候,李伟家住的是老式的楼房,是开放式的阳台,如今早已很少见了。有一次,很久没见的舅妈姑妈带着表弟和表姐在李伟家齐聚一堂。大人们聊得火热,孩子们趁家里没有大人管,简直闹翻了天。后来不知是谁提议折飞机,然后从宽敞的阳台扔出去,看谁的飞机飞得最远。孩子们一致同意,兴奋极了,纷纷找书本、报刊,叠起了自己的飞机。
不一会儿,窗外的空地上就落满了纸飞机,有的还落在了邻居家的阳台上,还有一个十分夸张,居然飞进了对面邻居家的客厅!正当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时,聊天的李伟父亲看到了这一幕,厉声制止了他们的游戏,命令孩子们拿上笤帚、簸箕把楼下扫干净,接着又让他们将邻居的阳台打扫干净。
邻居见几个孩子一边掉眼泪一边打扫,便劝李伟的父亲道:“小孩子淘气,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不碍事的,一会儿我们自己扫干净就行了,赶紧让孩子们回家吧。”
李伟的父亲说了一句话,让李伟终生难忘:“正因为是孩子,才不能放任他们。该学习规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该做,要不将来不分好坏,容易走歪路。”
邻居见李伟的父亲下定决心要教育孩子们,也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家了。李伟当时心里也不服气,觉得父亲小题大做。但是在今后的成长中,每当他企图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时,父亲这句话就会回响在耳边,激励着他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否则结果一定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句话用在教育子女上,就是“我们无法选择拥有一个怎样的孩子,却可以选择将孩子教成一个更好的人”。总之,孩子需要成人的教育、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
小故事
好邻居
某市一小区居住着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妇,儿女都在外地居住。一个夏天的晚上,男主人突发脑出血,神志不清,这可急坏了女主人。女主人原来在农村生活,丈夫退休后跟随进了城,平常跟儿女们电话联系都是男主人的事,手机也不会用,更不用说打急救电话。她只得站在楼道上高声喊叫:“快来救人!”这时住在楼下的年轻人听到喊声连忙上楼,立即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并小心翼翼让病人保持侧卧位,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后来抢救的医生说:“送来得及时,再晚几分钟就错过抢救时间了!”所以,面对自己的邻居,真诚地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