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心理学界对内向的新解读(1 / 1)

如果我们从心理科学的角度全面认知了内向性格以后,就应该重新对内向者进行一番定位和解读。比如现代社会很多工作都需要比较外向一点的人,而内向的人是不是就得必须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呢?在他们的身上,哪一些特质是可以保持的,哪些是需要改善以便于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因为多数的人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之下,往往都会强迫自己装得很外向。其实有时候,他们自己更喜欢内向。

(一)内向与外向不等于个性塑造

苏珊·凯恩认为,性格内向的人不仅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事实上可能还恰恰相反。性格外向的人不会像性格内向的人那样,拥有那么多的内在刺激,所以他们需要从外部世界寻求刺激,因为内向的人不以他们所需要的方式闲聊或参加社会活动,这使性格外向的人觉得受到了威胁和挑战。

从传统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对外向、内向进行区分虽然是一种主流观点,但也不是完美无瑕。因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表现出来的个性是复杂和多元化的,健全而自在的个人,实际上有些个性应该固守,而有些个性应该随着成长或发展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

这种心理状态的微妙之处,也促使今天许多人的表现不能一概而论。也就是说,一些人不论属于内向、外向,都会在社会生活中采取不同的社会认知取向。也就是说,他们会依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对不同个性特质加以判断和取舍。

但今天的一些人格心理学家往往忽略这种细微表现。比如,几大人格模型或者其他模型,都很少关注人们表现之外的动机、内心需求等。尽管按照特质来划分,可以将人分成内向、外向;按照动机或者社会认知取向来划分,可以将人划分为高合群取向、低合群取向。

假如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与他的个性特质相吻合,那么一般来说,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产生心理冲突。如果一个人可能是一个很合群的人,很希望跟朋友在一起,而从个性特质上讲他却又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相处,这样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就产生了冲突,从而产生了一个有意思的人格。个人感觉,这种人常常在销售行业可以发现,他们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是并不可以轻松地切换状态。所以,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在真实的社会中的表现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实际上社会中内向的人有时表现得与外向性格并无太大差异,所以需要细致感知和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区别。

(二)内向者的交际方式

如前面分析,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是不爱交际—他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交往而已。内向的人喜欢维持适量的朋友关系,与更多人交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所以,他们可能不愿意将太多的精力用于社交活动。在交流与沟通中,他们喜欢谈得来或者兴趣志向相同的人,从而增进学识,或者,在交流内涵丰富的思想时,获得满意、快乐的感觉。即使不得不参加一些更多人的聚会,甚至对其他人很感兴趣,但他们也更喜欢观察倾听他人的谈话而不太愿意加入其中。

那么,内向性格比较舒适的交际方式一般是怎样的?

第一,在交际中喜欢带着思考。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人来说,谈话和思考往往同时进行,即使和很多人同时交谈时,有的人依然可以十分清晰地思考问题,因此在社会交际中有着突出的优势。而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因为心思细腻而陷入沉思,对思考比谈话显得更投入,以至于他们的交流沟通总是“慢半拍”,或者与交谈的人不太投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善交际。对他们来说,需要一些时间来回味交流的话题,与人交谈也不会主动地讲话,除非那是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话题。在交往中,性格内向的人表现得非常小心谨慎和消极被动。一些性格外向的人会对内向的人产生隔膜,或是觉得对方不可信任。因为性格外向的人一般都习惯于有话直说,他们可能不太亲近那些较为沉默含蓄的人。当性格内向的人带着迟疑讲话,甚至有点吞吞吐吐时,外向的人可能会感到不耐烦。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出来呢?为什么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没有自信?难道他们想要掩饰什么?性格外向的人可能会觉得性格内向的人是不是故意要保留一些消息或想法。

第二,喜欢替对方保留余地。有时候,性格内向的人会显得反应慢,讲话迟钝,好像与人交谈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不论交谈的对象是性格外向的人还是性格内向的人,对方对这种表现都会不满意,因为内向的人好像不能在交流中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喜欢干扰别人,他们对于交际,往往会尽可能地为对方多留空间,保留余地,即使意见不一,可能也只是委婉地或不做任何强调地表示回应。在另外的场合,性格内向的人经过思考,真正表达他们的观念时,却能够说出不同寻常的道理和深刻独特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表达有时候会使人们感觉到不舒服,甚至让人轻易地便忽略其观点的价值。然而,当言辞动听的人陈述同样的观点时,却能得到热烈的回应。这使社会交际本身流于表面,是许多内向者不太愿意参与应酬的原因之一。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在社交场合,虽然看起来毫无表情或表现得漠不关心,实际上,他们通常还是会留心和思考人们正在谈论的事情的。如果问到他们,他们便会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思想。

第三,促使对方停下来思考。性格内向的人经过深入思考发表的看法会更加深刻,但在一些场合下,性格外向的人可能会对这样的观点难以接受甚至感觉不适,认为内向者过于较真。内向者郑重其事的态度,真正的意义在于启发他人也做出冷静的思考。不论在社会交往还是商业职场上,这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品格,不是吗?往小里说,在发言前先思考一下,可以让我们条理清晰、信心倍增地表达自己;往大里说,制订计划时考虑后果,重大行动前看问题长远一些,都将影响深远。所以,如果双方都不了解彼此的性格特质,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无疑会相互激怒,互相埋怨,很难共处。反之,或许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那么岂不是一件非常美好又让彼此受益的事情吗?

(三)内向者的细腻表现

从日常生活的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性格内向的人心思敏感而细腻,所以只有通过感知与了解,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能够洞悉他们心底的秘密。

1.通常对新事物反应迅速。一般情况下,如果周围有电话铃声响起,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会因为敏感,大脑立即变得活跃起来,而外向的人却好一会儿才能够反应过来。只不过内向的人需要为行动做一段时间的准备,因此可能会犹豫好一阵儿才接电话,而外向的人通常会立即就接通电话。内向的人会对新的情况反映强烈,而外向者对改变的应对非常迅速。

2.对闲聊很排斥。其实有一些心理学观点认为,漫无目的的闲聊会阻止人们进行真诚的交流。内向的人可能认为自己不被关注,或者和别人喜欢的话题不同,所以并不乐意参与闲聊。他们对闲聊感到排斥的真正原因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谈话方式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建立了一道鸿沟。其实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交流,他们更喜欢以真诚的方式交流,深度的和有意义的交流才是他们所渴望的。

3.不愿意冒风险。内向的人会对选择的风险进行仔细考虑和全面衡量,这跟他们的大脑结构有关联。心理学家和医学界的研究结果发现,性格内向的人大脑中的多巴胺活跃模式与外向者的不相同。这并不是意味着内向者脑内的多巴胺含量比外向者少。他们的多巴胺含量相同,但是内向者相对来说会更少地使用那些产生多巴胺的大脑区域。

4.喜欢深度思考。其实,性格内向的人在大脑活动方面更多地依赖一种叫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这种神经递质跟产生愉悦心理相关。这就导致内向的人往往会对事情的思考更加深入,也让他们能长时间地关注一个任务。

5.更富创造力。内向的人一般喜欢一个人做事,他们需要利用这种方式来发现更富有创造性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发现,一些无法长时间一个人待着的孩子,假如要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一般会遇到很多困难。大部分被认定为内向者的艺术家和作家,他们最好的作品通常都是在独处的时候创作的,而不是在集体工作的时候完成的。

6.不擅长作伪。假如让内向的人强行装作性格外向,长期间从事谈判性工作,或者销售类职业,让内向的人表现出“外向”的样子,结果肯定不如人意。因为“作伪”或“假装”消耗了他们的心理能量,会让其精神十分疲累。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因为这个世界总是习惯于把内向者塑造成外向者。

7.拥有更高层次的目标。他们对基本的物质需求也并不特别看重,尤其是现在的社会传媒都在强调幸福快乐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假如内向的人发现人生中存在他们更感兴趣的目标,这些追求高于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比如说艺术创作、科学研究,那么内向的人会更倾向于全身心地投入更高层次的追求,反而对物质生活欲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