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忠言”说出花儿来(1 / 1)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喜欢听好话,而不愿意听逆耳忠言。其实很多事只要换个角度去做,许多话只要换个角度去说,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以委婉、灵活为代表意义的“柔”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吴王想去攻伐荆国,许多人都认为不应该这样做,但吴王刚愎自用,告诉他左右的人说:“谁敢来劝谏我,就处以死刑。”

有一个舍人(掌宫中之政的人),他有一个年轻的儿子,这个孩子想进谏劝阻吴王,但又害怕被处死。于是,他就拿着弹弓到后园去守候,身上的衣服都被露水沾湿了,一连三个早上都是这样。吴王见了十分惊奇地问:“你到底想做什么,为什么要把衣服都弄成这样呢?”

舍人之子说:“后园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树上鸣叫着,饮着露水,而不晓得捕它的螳螂正在自己的后面呢。螳螂正低下身子想去抓蝉,但它也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身后等着它呢。黄雀等着螳螂,想去捉它,却不晓得我拿着弹弓正在它的下方呢!这三个都是想得到它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虑到后面的灾患。这是我这几天以来所明白的道理。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已,为了懂得这些道理,我被露水打湿衣服又算什么呢。”

吴王听了他的话,说:“很有道理。”于是,吴王收回了出兵攻打荆国的命令。

舍人之子巧妙地说服了吴王,而又没有让他觉得难堪或气恼,从而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他用事例说明道理的进谏方式的确柔婉而有效。如果我们在平时生活里也能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来劝说别人,相信会得益良多。

纵横家苏秦为燕昭王效力,他前往齐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王归还燕国十个城池。苏秦劝说有功而返,以为将受到燕昭王的礼遇,可是没料到有人在燕王面前诋毁他,燕昭王偏听偏信,不但不以相国之礼相待,反而对他心存成见。苏秦为自己的处境深觉委屈,他忍受着压力,想方设法摆脱这种局面。

一次在拜见燕昭王的时候,苏秦说:“近日我听到一个故事,发人深省,愿意和大王您一起分享。”

燕昭王不知道苏秦什么意思,只好耐着性子说:“说来听听无妨。”说完就闭上眼睛,不再理会他。

苏秦并不因燕昭王的态度冷漠而气馁,他开始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子世代经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他常年在外面做生意,只剩下原配夫人和一个小妾在家中独守空房。他的夫人耐不住寂寞,和一个游手好闲的男人私通,这一切都被那个小妾看在眼里,但是她什么也不敢说,害怕被夫人报复。一天,那名男子和原配夫人在房中商量等商人回家后应该怎么办。夫人十分迷恋那个情夫,就说:‘我们真要在一起,他就必须得死。到时我准备一杯毒酒对付他,一切就好办了。’小妾正巧路过,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日日忧虑不止,担心丈夫回来后会遭到不幸,可是她又不知道该怎么阻止这件事。

“不久,商人回来了,给妻子和小妾带回了许多金银首饰。两个女子忙着迎接丈夫,端上来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一切都准备好了,原配夫人吩咐小妾为丈夫倒酒。小妾左右为难。不倒,害怕丈夫和原配夫人说自己不懂规矩和礼法;倒吧,又害怕酒中有毒会毒死丈夫,说不定还要把自己牵扯进去,要是直接说明酒里有毒,又担心丈夫赶走原配夫人,自己于心不忍,而且也不知道丈夫会不会相信自己。她灵机一动,假装被脚下的东西绊了一下,打个趔趄,把手中的酒壶摔破了。可不知情的男主人却很生气,破口大骂,后来还打了小妾一顿。”

燕昭王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后,他沉思片刻,似有所悟地问苏秦:“你不会仅仅是要我听个故事吧?你想说什么?”

苏秦见大王已明白几分,便笑着说:“我是想说,有许多在大王您身边的人,就像故事中的小妾,对大王忠心耿耿。而您却还不能像对待原配夫人那样信任他们,更何况想陷害小妾的原配还不止一个!身陷小妾处境的人最终要被大王遗弃啊!”

燕昭王看着苏秦,对他会心一笑,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几日他便赏赐苏秦,以相国之礼厚待他。苏秦因此才得以逃脱了“小妾”的命运。

在现代社会的职场上,各种关系错综复杂,难免会有小人作祟。要想在上司的防备和小人的陷害中挣脱出来,学习一下苏秦的策略还是很必要的。

忠言之所以逆耳,就是因为它往往是一针见血,要是若能巧妙地以能启发人深思的方式说出来,让当事人自己去思考回味,并领悟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