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能从一个农民做到闯王,进而推翻朱氏政权,逼得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建立显赫一时的大顺政权,若说他有勇无谋,未免有失偏颇。他在征战中不止一次兵将尽失,却每每都能翻过身来,他的能力可见一斑。
然而,当胜利就在眼前之时,他却败了,败得狼狈不堪,败得不免让人扼腕。可是,这又能怪谁呢?只能说,在不断的胜利面前,李自成没有把握住自己。成为大顺皇帝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个暴发户,他没有了往日的谦逊、没有了往日的进取心,他被胜利蒙蔽了双眼,开始目空一切,自以为天下已尽在手中,没有人再能威胁到自己。于是他懈怠了、他大意了、他放纵了自己,于是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满清铁骑踏破自己的防线,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夺走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
【史事风云】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开始变得狂妄而骄傲,刚愎自用。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李自成处置失当有很大关系,李自成似乎根本就没把吴三桂放在眼里,也根本就没站在吴三桂的角度去思考过他的处境。
吴三桂奉命率军据守山海关,保卫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被称为“明之咽喉”,一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面是险峻的燕山,山海关镶在其中,无疑是战略要塞。当时,北边的清军尚未进入关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却攻陷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走到了尽头。此时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会怎样想呢?北边是虎视眈眈的清军,南边京城已经陷落,皇帝已经驾崩,他究竟是在替谁镇守山海关呢?吴三桂不是史可法,更不是屈原,他要设身处地地替自己考虑,于是,他决定投降李自成。
一个投降的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投降以后的命运,吴三桂自然也十分关心这一点。他对李自成并不了解,还需要通过一些事实来判断自己投降过去之后的处境。所以,他一方面带领自己的部队去北京向李自成投降,一方面又不断地派人四处打探消息。这时,消息传来了,父亲吴襄被抓,家产被抄,最宠爱的歌姬陈圆圆也被刘宗敏霸占。从这些消息里,吴三桂已清楚地判断出了自己投降李自成以后的命运,于是他立刻放弃了投降的打算,回守山海关。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和部下们都处在狂妄而骄傲的心态之中。这一心态使他们变得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对客观局势丧失了判断力,他一方面抄了吴三桂的家产、抓了他的父亲、抢了他的爱妾,一方面还要让吴三桂投降,这可能吗?倘若李自成能够静下心来,从吴三桂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他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根本不可能让吴三桂归顺。
吴三桂不投降,李自成就率领大军进攻山海关,逼迫其投降,否则就要彻底消灭他。他似乎忘记了山海关长城外面的敌人,他也似乎把吴三桂当成了崇祯皇帝,无路可走之时会自缢而死。
总之,李自成心高气傲、唯我独尊的心态,导致他对吴三桂的感受和行为一无所知,只按照自己的意愿一个劲儿地猛攻山海关。
吴三桂本来就不是一个胸怀民族大义的人,在自己被逼走投无路之时,他自然会投降清军,更何况多尔衮比李自成做得高明,他与吴三桂杀白马盟誓,相约永不相负,并许以封王封地。就这样,当八旗劲旅突然出现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面前时,他们竟毫无准备,大惊失色,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想到吴三桂会引清军入关。
李自成在西山上发现清兵已经进关,他想稳住阵脚,指挥抵抗,可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传令后撤。多尔衮和吴三桂的队伍里外夹击,起义军遭到惨重失败。血腥的改朝换代就从山海关这里开始了。
【人物探究】
毫无疑问,李自成是个英雄,但他在志得意满之时的所作所为,则更像一个草莽。
1.急于称王。朱元璋得天下的主要策略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李自成则与其背道而驰,高迎祥死后,李自成自任闯王,锋芒毕露。在封建王朝,饥民闹事,占山为盗者颇多,政府习以为常,不会引起太大震动。而一旦扯起“王”字旗,则意味着彻底“反”了,这“反”字对于势力尚不绝对强大的李自成而言,至少有以下三重负面影响:
其一,引来官兵的强力镇压;
其二,引起各路义军的敌视,不利于团结;
其三,民心流失。在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中,扯反旗的人多被视为大逆不道,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倘若他此时能打出“除阉孽,清君侧(高起潜、曹化淳)”的旗号,给民众造成一种“爱国拥军”的假象,那么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责打前臣。但凡新政权建立以后,都会对前朝遗老旧臣抚恤有加,以使政治局面迅速稳定下来,李自成又是“与众不同”。他进京以后,明朝遗臣成国公朱纯臣、大学士魏藻德等人率百官入贺,将李自成比作尧舜,大唱赞歌。李自成却没有给予善待,借机笼络人心,反而将其拘役拷打,查抄家产,这岂是明君所为?新权建立,前朝旧臣人心惶惶,都在对新主的态度拭目以待,他不加以抚恤,反而用刑罚,简直匪气十足,毫无帝王气度。如此一来,那些前明军政大员将谁敢来投?
3.纵容下属。李自成入北京以后,没有勒令三军秋毫不犯,反而纵容部将夺他人妻妾财产,这一夺一占算是彻底将吴三桂推到了清军的阵营之中。敢问,有那一只军纪不严的队伍,能长久保持强悍的战斗力呢?
4.傲吴三桂。李自成入京以后,能够给予他最大威胁的就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以及虎视眈眈的八旗铁骑。倘若他此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理应派大将刘宗敏驻山海关一带防守,可他却将刘宗敏留在北京城中享乐。这军事策略上的一大败笔,直接导致李自成兵败如山倒。
倘若李自成进京后能够克服自己傲慢、浮躁的心态,虚怀若谷,礼贤下士,让吴三桂能踏踏实实地归顺过来,历史就大不一样了。即使吴三桂不投降,也应抱着冷静的心态从他的角度去分析一下他的感受和行为,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遗憾的是,李自成陶醉于暂时的胜利中,只顾尽情地享受胜利的果实,他完全沉迷在自己的美梦之中。正因如此,当清军入关时,他才完全没有准备,惊慌失措,最后仓促逃离北京。
【谈古论今】
《菜根谭》上说:能够建立宏大功业的人,大多是处世谦虚圆融的人;容易失败抓不住机会的人,一定是性情刚愎固执的人。一个人,倘若太自以为是,不去顾虑他人的感受,做什么事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那么人心必失。人心以失,就等于失去了成大事的基础,则必败。李自成之所以辉煌一时便黯然消失,与他缺乏战略眼光固然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忽视的是,倘若他能抓住吴三桂的心,令其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那么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