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他的先进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几代人。如今,虽然曾国藩已然逝去一百余年,但人们在提起他时仍然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这样评价他:“若以人物断代,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亦有论者说:“曾国藩事功之大,誉称晚清‘中兴名臣’,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研究古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古代兵家相媲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就连开国元勋毛泽东他老人家都曾表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由此不难看出,曾国藩其人对于中国近代的影响是何其深远。
曾国藩能有如此成就,他的本领之一就在于训练自己的圆通性格,不与普通人一般见识,看透是非纠缠,明晰人生真谛。守住清淡二字,滋养品行,故他总是高人一筹。
【史事风云】
曾国藩在长沙的岳麓书院读书时,同学中有一个人个性很急躁,有一天看到曾国藩把书桌放在窗前,就说:“你把光线给挡住了,我读书都看不清字了。你快挪开!”曾国藩便把书桌移开了。晚上曾国藩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半夜三更的却点着灯念书,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曾国藩便不出声地默诵。
不久之后,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个人大怒道:“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本来该我中举人才是。”在旁的同学听了都觉得气愤,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自己放的吗?怎么能怪曾国藩呢?”那个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都觉得那个人实在不可理喻,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报不平。但是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他以自己的胸襟和涵养平息了同学们的纷争。
当官之后,曾国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有不可一世之慨。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是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他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好奇,当谈论到用人须杜绝欺骗的时候,那个人正色说道:“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这样至诚盛德者,别人不忍欺;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而其他的人就算不欺骗他,他也会怀疑自己受骗,或者有上了当还不自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觉得颇有道理,就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察一下我所用的人。”
第二天,那个人便去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回来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那个人就说是涂宗流和郭远堂。这正和曾国藩的看法一致,曾国藩大喜称善,将之待为上宾。但因为一时没有合适的职务,便让他督造船炮。
过了几天,兵卒向曾国藩报告那人偷了造船炮的钱逃走了,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不要追了。”曾国藩双手持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后想笑又不敢笑。又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便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说:“现今发、捻交炽,此人其实很有胆识和才华,现在他只是想骗些钱,如果发兵去追,把他逼急了,恐怕会投入敌营,助纣为虐,那为害可就大了。区区之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
曾国藩曾向门人李鸿章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他闷闷不乐地散步到郊外,看见一座破庙,就信步走入。
破庙中,一个老僧正拥炉看书,看得津津有味。
曾国藩忍不住上前,想看清那是一本什么书值得这样看。
但就在他刚瞟到书名的那一瞬间,那老僧竟然把书扔进了炉子里。
曾国藩吃了一惊,呆在那里。老僧哈哈大笑,还向曾国藩解释道:“我是疯子,我是疯子。”随后进屋睡觉,再不理人。
讲到这里,曾国单询问李鸿章是否明白疯僧的用意。
李鸿章聪明绝顶,但偏偏不说,假装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谦虚地说:“学生实不知,还是老师为我解惑吧。”
曾国藩微微叹息道:“疯僧烧书之举,意在点醒我。”
“哦?”
“那时我什么都想弄明白,其实什么都不明白,疯僧此举看似疯狂,其实用意颇深。他在告诉我:很多事情是永远看不清的,但看不清就看不清,并无大碍。你只管做你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曾国藩这话看似简单,其实从佛学里悟出了很深道理。曾国藩灭太平天国后,为朝廷所忌,又被天津教案搞得名声很臭,开始时他不能搞清楚为什么自己变成这样了,但这时他已看清这一切都很必然,这一切也并不重要。因此他终于彻底放弃功名进取,以善人而善终,可谓有福。
【人物探究】
他强随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随他横,明月照大江!——曾国藩绝对是一个善于打太极拳的大师。他明白:软如藤条,硬如钢条,不在于它们是什么,而在于它们究竟能在什么样的场合发挥何种效用,这便是曾国藩惯用的软硬书,是其刚柔性格的自然反映。
1.屈伸性格。在这个社会中,胜你一筹的人不在少数,如此你就需要学会以柔克刚、以屈代伸,随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屈伸的高手,他把控制恼怒、愤激看作是制服蛇蝎一样重要——“我们兄弟如果想保全性命,也应该把恼怒看得和蝮蛇一样,不能不勇敢驱除。至嘱至嘱。”
曾国藩一生沉浮,更是时时感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但是,凭借着这种“将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工夫,他都能一一应付过来。虽然这种应付有时未免违心,但大丈夫能屈能伸,要得就是这种弹簧似的功夫。
2.慎独境界。曾国藩是一个追求慎独的人,他认为真正能慎独的人才能成大事。他曾说过:“所谓独这个东西,是君子与小人所共有的。当小人独处时,往往会产生一些狂妄的念头,狂妄之年聚得多了,就会产生肆纵,而欺负别人的坏事就发生了。君子独处时产生的念头由其秉性所决定,往往是真诚的,诚实积聚多了们就会谨慎,而自己唯恐有错,功夫就下得多了。君子小人小人在单独处事上距离之差异之点,是可以得到评论的。”因而,他一生注重修养,鲜为外人所伤。
3.淡泊情怀。曾国藩认为,月亮半圆时是最好的境界,他追求淡然无累、淡然无为,深得庄子真意。他说:“人皆为名所驱,为利所驱,而尤为势所驱。”又在一片日记中写道:“今欲去此二病,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遂,子孙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淡而忘之,庶此心稍得自在。”身处名利场中的曾国藩,又能时刻戒惧名利,因此他能与名利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自己真正获取成功性格上出现不利因素。
相交以诚,大度宽容,可以使人增加人格魅力,也可以少树仇敌,多交朋友,多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做人处世若能像曾国藩那样胸襟坦**,虚怀若谷,随他任他,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
【谈古论今】
学会如何做人,自然心中就有了处世的原则和标准。做人能懂得运用柔忍哲学的,处世也就能屈能伸,可进可退。人何必活得那么清醒,自己太累,别人也不舒服。只有糊涂一点,人才会清醒,才会冷静,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这纷纷乱乱的喧嚣,尔虞我诈的争斗;才能超功利,拔世俗,善待世间的一切,才能居闹市而有一颗宁静之心,待人宽容为上,处世从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