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檐下低头,忍辱负重(1 / 1)

汉初第一名将淮阴侯韩信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驰骋沙场,逢战必胜,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最后被吕后所诛,但纵观其一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盖世英豪。

《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中有记载:汉高帝六年春正月,高祖刘邦定都洛阳。同一年夏天的五月,高祖在南宫大宴群臣。席间,他询问众臣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在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自己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晌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在这里,刘邦给予了韩信极高的评价,将其赞为“人杰”。

诚如刘邦所言,韩信追随刘邦以后,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向以报引军南下,败项王于垓下。若无韩信,很难说楚汉之争鹿死谁手。而事实上,在对于这位人杰的众多记叙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之辱。

【史事风云】

韩信是破落贵族,很小就失去了双亲。建立军功之前的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里也没有什么财产,过着穷困而备受歧视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与当地的一个小官有些交情,于是常到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费饭,可是时间一长,小官的妻子对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饭的时间,等韩信来到时已经没饭吃了,于是韩信很恼火,就与这位小官绝交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只好到当地的淮水钓鱼,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见他没饭吃,便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这样一连几十天,韩信很受感动,便对老太太说:“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太太听了很生气,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韩信听了很惭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叉开,摆好姿势。

众人一哄而上,想看韩信的笑话。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韩信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形势。第一:自己孤身一人,寡不敌众,若是逞强必然吃亏;第二,当时的户籍制度颇为严格,不能虽已离开家乡,倘若伤人必然有牢狱之灾;第三,秦朝的法律苛刻,一旦进去了,想活着出来就难了。于是,他弯腰趴在地上,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相机而动,仗剑从军。

其实韩信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国各地反对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爆发了,韩信加入其中一支实力较强的军队。军队的首领就是后来成为下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刘邦。最初,韩信只是做了一个管押运粮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后来他认识了刘邦的谋士萧何,两人经常讨论时事和军事,萧何认识到韩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于是极力向刘邦推荐,但刘邦仍不肯重用韩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韩信悄悄离开刘邦的军队,投奔别的起义军。萧何得到他离开的消息后,也没向刘邦汇报,赶忙骑马去追韩信。刘邦得到消息,以为是二人逃跑了。过了两天,萧何和韩信回来了,刘邦又惊又喜,责问萧何是怎么回事。萧何说:“我是为您追人去了。”刘邦大惑不解:“过去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你都不去追,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呢。”萧何说:“以前逃跑的将领都是平庸之辈,容易得到,至于韩信是难得的奇才。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刘邦说:“那就让他在你手下作个将领吧”。萧何说:“让他做一般的将领,他未必肯留下来。”刘邦说:“那就让他作一个军事统帅吧。”从此,韩信由一名运粮官变成了一位将军。在后来帮助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他每战必胜,立下了赫赫功勋。

【人物探究】

《周易·系辞》有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势,以存身也。”其意为:尺蠖的屈退是求得伸进;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存自身。

韩信盖世奇才,这样的人大多一身傲骨,更何况,他虽是破落贵族,但毕竟是个士子。谁都知道“士可杀不可辱”,他又何以甘受**之辱呢?

可想而知,韩信当时心里必然十分挣扎,他面临两种选择:

1.一剑了结对方。其结果是按照法律处置,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身。韩信素来胸怀大志,大志未成身先死这是他绝对难以忍受的。

2.按对方说的去做。这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显然是莫大的耻辱。韩信也要脸面,但他更知道,相对于自己的志向而言,这样的屈辱无足挂齿。所以,他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可见,韩信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小屈求大全。一旦时机到了,就能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所以说,吃“眼前亏”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是为了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和更高的目标。“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看似英勇、心气冲天的人或许是莽夫一个;而忍气吞声、宁吃眼前亏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据说韩信叱咤风云之时,曾找过那个屠夫,当时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来报**之辱,自认小命不保。没想到韩信并未追究往事,反而对屠夫善待有加,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唯有学会忍辱,才能做到负重,唯有忍才能屈,才能大展宏图。一如韩信自己所说,没有当年忍**之辱,哪有后来的齐王楚王?哪有后来的淮阴侯?

【谈古论今】

人浮于众,众必毁之,一个人若是太扎眼,必然会被周遭之人所仇视、所打压。聪明之人不但要善于守拙,而且在遭受屈辱之时,还要懂得忍耐,以图日后的发展。能够忍辱的人有大作为,《四十二章经》上有这样一段话: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这便是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