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含而不露,步步为营(1 / 1)

所谓天下走俏之人,必然有他走俏的特质和诀窍,尽管他们有时候不轻易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却心里对要做的事情透彻明了。大禹就是这么一位含而不露,步步为营的走俏之人。时至今日每每提起此人,大家也是频频称颂。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除了治水之功以外,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谋略,使自己的形象时隔千年英伟永驻呢?

一提到大禹,想必很多人都会联想起他治水的经历,为了百姓利益三过家门而不入,乃至最终治水成功感天动地,成为了一位百姓拥戴被指的领导人物。至今很多庙宇还供奉着大禹的令牌,把他供奉为了不起的帝王天神,号称他可以帮助老百姓抵制灾难,使大家能在人间得想深市太平。尽管我们作为一个申明真理的现代人,对老人的这种行为多少觉得有些过于夸张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禹这个人确确实实在历史上走俏了数千个春秋,这不禁让我们倍感惊讶,古代圣贤无数,为何唯独大禹能够流芳百世,名垂青史?为什么只有这个人在建立了种新的王朝管理模式的同在几千年的时代更替中保持着高风亮节的形象,上至君王宰相下至臣民百姓无不对他顶礼朝拜呢?

的确,大禹确实不是一个一般的人,他作为一个实干家是成功,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同样也是成功的。如今人们在谈及大禹之时,多是交口称赞他的丰功伟绩,却鲜有人去解读他作为掌权者的政治谋略。根据书记载,大禹其人略显木讷,看似并不是什么聪明人,也并不没什么英雄盖世的豪霸之气。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木讷的外表之下,孕育着的是一颗无比善谋聪慧的心。现在就让我们重回那大禹所在的遥远时代,掀开历史真实而厚重的封盖,细细品读这位走俏人物的走俏生涯吧。

【史事风云】

大禹还是个少年是时候,他身处的时代恰恰就是而后几千年儒生所追崇的尧舜时代,此时的舜掌管着一个强大的部族,尽管这位首领一度以“德”、“孝”、“恭谦”著称,但始终政绩平平。而当时由于百姓饱受水灾之苦,而大禹的父亲又恰恰掌管着水利要务,几番治水没有效果引起了这位首领的震怒,最终下令将大禹的父亲处死,就这样大禹接替了了父亲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夏族部落的族长。

大禹岁面相木讷,却胸怀大志,他强忍丧亲之痛,压下杀父之仇,接过父亲未完成的重任;他向舜表示臣服与忠心,逐渐取得了舜的信任,取代了共工的职务;他任劳任怨、辛勤卓绝,将九州的水利治理的井井有条,将部落的统治区域由一个城扩展到2500里之外,在民众之中树立了足够的威望,也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晚年的舜。得益于此,禹顺理成章地接替舜,成为了禅让制的最后一位受益者。

禹统治下的中国,日趋繁荣起来,在这样的部落中做“老大”,可以说是无限荣光的事情。这时的禹已不想将自己辛苦开创的繁荣盛世拱手让与他人,尤其是看过尧、舜的子嗣因没有继承父业而穷困潦倒、境况凄惨以后,禹更加坚定了“为子孙谋福”的想法。

不过,禹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他不想落人口实,他要让儿子顺理成章地接替自己的位置,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于是,禹精心运作了一番,他先是推荐素有名望、年龄颇高的皋陶接替自己的位子。禹此举自有他的算盘——皋陶年龄那么大,或许自己还没死呢,他便死了,天下人自然说不出什么。果不其然,皋陶先禹辞世。随后,禹又推荐与自己同朝为官的老臣伯益接位,另一方面却在不动声色地为自己的儿子培植势力。

最后,禹突然间让位给伯益。伯益仓促接位,根本没有任何过渡时间。在当时,信息传递的极为缓慢,伯益没有准备,是故根本无法建立足够的威信。威信不足,自然无法让民众心悦诚服,聪明的禹无疑又给儿子启铺下了一条后路。

结果,如禹所愿,伯益因为没有竟底的资本,而被启取而代之。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大夏王朝,中国历史正是进入继承制的阶段。

【人物探究】

史上的大禹德高望重救民于水火,有着很好的民族声望,可以说在历史上走俏程度非同一般,这与他纵览全局的视角,忍辱负重的大义,经营人心规划前景的权谋手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忍辱负重:

自己的生身父亲被首领杀了,自己却因为势单力薄无力回天,这种无奈之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换了一般人也许始终会把家仇摆在前面,而不会过分的关心什么水利,什么民生。但是大禹却做到了不计私人恩怨,先救百姓于水火。这种忍辱负重为民造福的仁义之心确实是值得后人所尊崇的。

2.经营人心:

长久以来,大禹在民间的声望是很高的,这与他善于经营人心绝对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体察民情,集众人之力,为百姓安危三国家门而不入,这些举动都为他今后的政治道路集聚了宝贵的力量,最终他的名字声名远扬,高过了杀害亲父仇人的舜,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部族中最高的统治首领。由此看来,大禹的走俏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他为自己的走俏打好了相当牢固的民心积淀,乃至这种积淀时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坚不可摧,可见好名声,得人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3.全局视角:

大禹虽然是圣人但他也是自私的,人站在这样的高位,谁愿意下来呢?大禹是一个相当智慧的战略家,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有意为之的。藏有私心却有意不让别人看出破绽,最终左右迂回如己所愿,可见其大局视角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当年的大禹表情木讷,谁能料想他是如此的智勇多谋呢?正所谓含而不露,步步为营,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倘若你真想成就大事,走俏于历史之上,多多少少都要有那么点大智若愚的智慧,必定太过招摇的表现自我,是很容易惨死在敌人的乱刀之下的。

【谈古论今】

纵观大禹一生,有杀亲之仇,却能够以大局为重,甘心臣服,最终不但为父亲争得了名分,也为自己笼络了人心,奠定了属于自己的王朝。作为今人,我们在感叹这位风云人物智慧人生的同时,是不是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脚下的路呢?智者,不会计较一时得失,必将以坚忍的意志,掌握大局,谋定而后动,最终在赢得他人的敬重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