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颀曾为命运坎坷的蔡文姬发出如此感慨:“蔡女昔造胡茄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关于她的婚姻,丁庚在《蔡伯喈女赋》中是这样说的:“伊大宗之令女,察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耀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蔡文姬是汉朝著名学者蔡邕的独生女儿。蔡邕不仅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是文坛的领袖。蔡文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受其父的影响很大。她很小就十分博学,善于言辞,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蔡文姬第一次出嫁,远嫁河东卫家。她的丈夫卫仲道是太学出色的士子,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两人无子女,蔡文姬遭到卫家嫌弃,认为她“克死丈夫”。正年少气盛、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受不了这种歧视,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愤而回家,成了年轻的寡妇。
东汉末年,社会动**,时局变幻。董卓被吕布诛杀以后,因董卓曾重用过蔡邕,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杀了头。此后,更为激烈的军阀混战接踵而来。这时,羌胡番兵趁机掠掳中原一带,攻城略地,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蔡文姬与许多妇女一起被羌胡番兵掳到了匈奴。在去匈奴的途中,蔡文姬饱受了番兵的凌辱和鞭笞,这年她23岁。
蔡文姬第二次出嫁,被迫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还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在匈奴生活了12年,蔡文姬学会了吹奏“胡茄”,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但她更饱尝了在异族异俗生活的痛苦。这12年里,蔡文姬忍受着双重屈辱,一是作为汉人,她被胡人劫掠至胡地;二是作为女人,她被迫嫁给胡人为妾。儿子出世以后,匈奴左贤王对蔡文姬宠爱有加,蔡文姬也渐渐安于抚养两个儿子。但她始终期待自己能够生回故园,死埋家乡。
12年后,蔡文姬归乡的愿望得以实现。当时,曹操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当上丞相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统治稳定之际,曹操回忆起少年时代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当他得知蔡文姬被掠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蔡文姬赎回来。只是,此时蔡文姬归汉,已然多了另一桩心痛:只要回归故国,就得舍弃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
蔡文姬多年被劫掠是痛苦的,可忽然要离开胡地,回归故园,舍弃已然共同生活了12年的夫君和两个年纪尚小的儿子,而且此一别关山重重,大漠遥遥,几乎是永别。离开胡地时,她与儿子和夫君相拥泣号。在汉使的催促下,蔡文姬在恍惚中登车而去,车轮的转动中,12年的生活,暮暮朝朝涌上心头,这段惨痛的经历,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是蔡文姬和着血泪写成的。“对首草兮犹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催此殃!”这仿佛是这个不幸女子的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流淌,随着琴声、歌声,她仿佛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茄,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非常盛行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拍》,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后代有过许多评论。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入怀抱。”郭沫若还创作了新编历史剧《蔡文姬》,在现代舞台上再现了“文姬归汉”的历史场景,其影响十分巨大。
蔡文姬传世作品除《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它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该作品在艺术上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使人犹如亲临其境,“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蔡文姬在汉使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发现家乡满目疮痍,到处是断壁残垣,已然无法居住。此时,曹操为了让恩师蔡邕血脉传承,又为文姬择一夫婿,此人便是屯田校尉董祀。董祀正值鼎盛年华,论年纪比文姬小许多,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对董祀来说,原本不会想到要娶一个年长自己许多、已结过两次婚还生过两个胡儿的中年女人为妻,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嫌弃这段婚姻,只是迫于丞相曹操授意,无奈中只得接纳文姬为妻。
蔡文姬与董祀结婚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蔡文姬这时已经35岁。在35年的生涯里,她已饱经战乱之苦,经历了与父亲、两个夫君、两个儿子的生离死别,内心中充满挫折与伤痛。冰雪聪明的她,对于董祀对自己的感情,是心中有数的。但此时的蔡文姬,已经没有了年少时愤而离家的那种勇气,可能是因为她已经历了太多,父亲的死也让她无所依靠,她有些麻木,面对命运,只想迁就。在蔡文姬的诗作《悲愤诗》中,她这样谈论这段老妻少夫的关系:“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助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此语表露了一个女人生怕丈夫嫌弃自己过去的惊恐,自我认知的“鄙贱”,在家中不被爱的地位,以及担心再度失婚遭到抛弃的心情。
蔡文姬这次婚姻,起初并不十分和谐。精神的创伤和对胡地两个儿子的思念,令她时常神思恍惚。而丈夫的冷落,更加重了她的自卑感。与此同时,董祀面对冷淡的婚姻,也做出了变相的“抗争”。仅一年后,董祀就犯下了死罪,曹操判其斩首。文姬闻讯蓬首跣足地赶往丞相府求情。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骚使坐满一堂。听说蔡文姬求见,曹操对在座的众人说:“蔡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在严冬季节,她头发凌乱、打着赤脚,令众人大为惊讶。
曹操心中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蔡文姬哀伤地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感叹不已,曹操说:“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我能怎么办?”
蔡文姬恳求:“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难道不可以快马加鞭,收回成命吗?”说罢又是叩头。
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宽恕了董祀。董祀此后感念蔡文姬的救命之恩,对她态度好转,两人的婚姻由此得以继续。后来,夫妻双双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于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之中,平安地度过了晚年。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曹操的文学成就也称得上是震古烁今,他特别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有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家中原本所藏的四千卷书籍,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很深的失望之情。但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三百篇时,曹操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
最终,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了四百篇文章,且文无遗误。这不但满足了曹操的心愿,蔡文姬的才情也可见一斑。蔡文姬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然而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命运是凄惨的。虽然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但《后汉书·列女传》为她立了传,说明她不曾因多次嫁人而备受歧视。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茄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入怀抱。”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令世人感到悲凉与叹息!文姬亦擅长书法,其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蔡文姬一生,特别是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撰写了《续后汉书》,这不能不说是她对祖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