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着,赵子龙白马银枪,血战当阳。
提起赵云,我们脑子里立马会出现一个银盔素甲,白马长枪的玉面将军,这主要是受当今影视作品的影响。历史上的赵云与我们心中的赵云形象有一定的差距。
《三国演义》中说他“面阔重颐”,是大宽脸,双下巴;《三国志》里是“姿颜雄伟”,应该还是一副粗壮模样,总之肯定不会是奶油小生形象。
赵云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在邺城跟了刘备。这时候的刘备,一直在颠沛流离,五次易主,四弃妻儿,但是赵云始终不离不弃。赵云的第一个闪光点在长坂坡。
当时,刘备带着百姓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坂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把老婆孩子一丢,仅带着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而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有人禀报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果然,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此战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单骑救主”并不是刘备的命令,而是赵云主动去做的,可见赵云的赤胆忠心,还有高情商。不过,到底过程有没有演义中描写的那么惊险,到底有没有斩杀曹操名将50余名,杀得七进七出,不得而知。反正结果是,赵云救出了刘备的废物儿子。
这时刘备立马戏精上身,哭着骂:“为了你这小瘪犊子,差点牺牲我一个好干部!”
赵云心眼实诚,被刘备忽悠得一愣一愣,直接给跪了,情真意切地表示,从此愿为刘备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戏演得就过了,连吃瓜群众都为赵云着急,大家纷纷弹幕,说云仔,刘备摔孩子,那是在收买人心。
看不下去的还有个江东老实人,叫鲁肃,跑过来劝刘备:“大哥别演了行不,有演戏这精力咱跟他打呗!”
刘备说打个头啊打!老子拿什么打!我就这样怼上去,是和曹操打,还是让曹操打!江东哪个精神病院门没关,把你放出来了?
鲁肃也不急,非常淡定地告诉刘备:“我有小权权,专捶他胸口!”
刘备知道小权权在江东很有实力,恰逢走投无路之际,欣然同意。这是刘备最后一次求收养,孙刘二人的结合究竟会爆发出怎样的威力?且听下回再叙。
插个笑话,没事怡个情:
话说刘备携民渡江的事迹传到曹操军中,连曹军都为之感动。
曹操为了拆穿敌人的阴谋,稳定自己的军心,特召开辟谣大会,特别强调:“那狗贼作秀而已,老曹我爱民如子才是真心实意!”
散会后,许攸见曹操走远,很不屑地对同僚说:“阿瞒什么熊样我还不知道,换成他,顶多带着别人媳妇跑路。”
不久,曹操就找个借口把许攸杀了。
想必大家也看出来了,刘备这个人,其实心机不得了,手段更高超。带着一帮老铁颠沛流离,硬是从地摊小贩拼成了一代帝王,纵观历史长河,恐怕也只有刘邦和朱元璋可比了吧。
然而罗先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一心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傻白甜的厚道仁君,结果事与愿违,最后活脱脱把他写成了一个伪君子的样板。
原因很简单:这样的仁君,根本不存在的。换言之,这样的人,适合做个夫君,根本做不了人君。所以罗先生写来写去,还是给写走了样。
当然,从纯文学的角度上讲,《三国演义》可读性很强,说是文化瑰宝,也毫不夸张。
但如果大家想看相对真实的历史,笔者建议大家去看陈寿的《三国志》,那个真实度还是很高的。
如果大家还不满意,还想读既有趣又真实的历史,那怎么办呢?
听笔者侃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