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是一种严重的发展障碍,通常在三岁前可以觉察得到。主要的障碍是认知的发展困难,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言语发展障碍和社交发展障碍。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
真真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严格,真真从小就养成了不大出门的习惯。真真的父母很爱干净,其他小朋友到她家来玩,假如把屋子弄乱了,他们会很不高兴,并告诉真真,下次不要把小朋友带到家来。由此,真真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少,她也越来越不喜欢与小朋友交往。等真真稍大一点后,父母又常对她说,外面很乱,坏人多,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经常叮嘱她晚上不要外出。一天晚上,她上完自习,独自一个人回家,发现在一个小巷子里,几个男青年正围着一个女孩纠缠。父母的叮嘱顿时变成了她亲眼目睹的事实。她吓得魂不守舍,拼命地跑回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恐怖的感觉才慢慢消失。恐怖的意识虽然消失了,但恐怖的痕迹还是存在。每当真真看见异性,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在惶恐、矛盾、徘徊中,她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自闭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与人的交往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症候群。在少年人群里更易发生。常见的表现是:孤僻,胆怯,自私,任性,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忽而自傲,忽而自卑。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是长久关闭在与爸妈的小天地里,没有同小朋友玩耍的环境,更难交得知心朋友而导致的性格变异。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就会因此而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养成了孤僻性格。假如父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行,谁都不如,因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
其次,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当前,由于家居条件、家庭结构等原因,父母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孤僻。父母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
第三,教育孩子正确看待交往中的挫折。孩子在交往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可是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他们对挫折的反应也就不一样。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从而使孩子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往。
第四,增加孩子的“参与”意识。孤僻的孩子多着迷于一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对周围的东西不闻不问,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父母必需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鼓励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奶、取报、送信等,来让他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他助人为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