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1],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溪亭:泉名,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2]藕花:荷花。
【译文】
在溪亭泉一次野游中,流连忘返拖到黄昏。大醉陶然不辨回家的路,玩得尽兴才肯**舟回去,昏头昏脑,划进荷花水塘。不管不顾,朝前划去,惊起滩上眠宿的鸥和鹭。
【背景故事】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金石考古家赵明诚结婚不久,住在济南。那时,他们都正是年富力强,感情丰沛,又值新婚,自然生活得格外快乐。
七月中旬的一天清早,李清照与赵明诚兴致勃勃地带着美酒、佳肴与文房四宝外出郊游。出去没有多久,太阳便从东方冉冉升了起来,于是,他们朝前望去,一条宁静幽美的小河横卧在他们面前。
看到那条小河,他们争抢着跑到船上,把船桨操在手中,同心协力地向前划去。
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夏日的风清爽地吹来……整整的一天,他们几乎都是在欢乐与幸福中度过。他们不是开怀畅饮,就是联句赋诗。一直到颇有些醉意了,才在暮色苍茫的时候寻路回家。
大概因为是醉意蒙蒙了,他们找不到来时的渡口,赵明诚焦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最后,好不容易在水草丛中找到了一只小船,他们醉眼惺忪地踏上船,又争着划起桨来。
小船划过一带水草萋迷的地方,水面豁然开朗了。河水是碧绿的,在苍茫的暮色中绿得发暗,显得是那样的宁静而又安详,犹如一面翠绿而巨大的宝镜。
当小船划破平静的水面缓缓前进的时候,在微弱的落日余辉中,他们两人的倒影在水中轻轻地**漾着。
小船刚一转弯,赵明诚突然大叫起来:
“啊呀,易安,你看我们竟闯到哪里来了!”
李清照慢慢地抬起头望去,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荷花。
小船在荷花丛中穿过,使得一群鸥鹭从藕花深处惊飞起来,随之,发出悠长的鸣叫声。李清照看到这美丽的景象,她高兴地说:“这里不正是一个最有诗意的地方吗?明诚,我一定会写出一首最清新的小词来。”
赵明诚此时正为归家的路而焦急,对李清照说:
“易安,我当然相信你会的,可是,我们还得在天黑之前找到回家的路啊!”
天色越来越黑,他们努力地划着船,渐渐地穿过了这片藕花,前面不远处就是河岸了。此时,月亮已升起来了,洒下一片银辉,晚风更加清爽了,他们互相搀扶着上岸,趁着皎洁的月色走回家去。
两个月后的一天,赵明诚在书房里读书,李清照走进来递给他的一篇词稿,便是《如梦令》。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设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开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小令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