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随和处世首先要有一颗谦虚的心(1 / 1)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毛主席给我们留下来的一条至理名言。谦虚是人的思想修养,其核心是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乐于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抱有一颗谦虚的心,让它来展现自己的智慧。

骄傲是无知的表现

骄傲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个方面或领域有卓越价值的肯定,是人对自己成绩的认知。生活中,人们总是不会缺乏骄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种新发型,都能引起他们的骄傲之情。骄傲的情绪,人所难免,但过度的骄傲就是虚荣。

很多时候,骄傲和虚荣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虚荣的结果常常是骄傲。一个心性骄傲的人,从不会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他们都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但他们忘了,高傲的人只能让人厌烦,要知道人外有人,太过骄傲只能自取其辱。

古时候有则笑话,说有人做了首诗自吹道:“天下文章有三江,三江文章唯我乡,我乡文章数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转了一个大弯,还是自己的文章好,如此骄傲之人做的文章未必就真好。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表现的谦逊无比,相反只有那些“一瓶不满半瓶晃**”的人越喜欢张扬。所以,一个人要想圆通处世或者成就大事都必须要戒傲,做到有才学而不张扬,有情趣而不肤浅!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一听就傻了眼,他实在搞不懂杨万里要他带的是什么东西,只好:“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始觉为人不该傲慢。

骄傲有很多的害处,但最危险的结果就是让人变得盲目,变得无知,变得更加虚荣。骄傲会培育并增长盲目,让我们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到达山峰的顶点,再也没有爬升的余地,而实际上我们可能正在山脚徘徊。所以说,骄傲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大敌。

曾经有一个学者,学富五车,精通各种知识,所以自认为无人可以和自己相比,很是骄傲。他听说有个禅师才学渊博,非常厉害,很多人在他面前都称赞那个禅师,学者很不服气,打算找禅师一比高下。学者来到禅师所在的寺院,要求面见禅师,并对禅师说:“我是来求教的。”

禅师打量了学者片刻,将他请进自己的禅堂,然后亲自为学者倒茶。学者眼看着茶杯已经满了,但禅师还在不停地倒水,水溢出来,流得到处都是。“禅师,茶杯已经满了。”“是啊,是满了。”禅师放下茶壶说,“就是因为它满了,所以才什么都倒不进去。你的心就是这样,它已经被骄傲、自满占满了,你向我求教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骄傲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行为,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风。骄傲的本质是自我崇拜,是虚荣心膨胀的体现。当一个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地位、声誉和财富,并对此产生自我崇拜时便产生骄傲的心态。骄傲是陷阱,只有克服和防止骄傲,才能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前进。古人讲:“君子宽而不慢。”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骄傲的人。

若真有本事,又何须炫耀

是金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如果你有才华,那么就无需炫耀自己,无需哗众取宠,无需靠别人的眼光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喜欢炫耀和表现自己。

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斑鸠强占了小喜鹊的窝,看着无家可归的喜鹊,斑鸠开心地说:“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

小喜鹊胆战心惊地说:“您是鸟中之王!”斑鸠满意地飞走了。不久斑鸠又啄光了小麻雀头上的毛,然后傲慢地问小麻雀:“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

小麻雀吓坏了,结结巴巴地说:“当然您……您是鸟中之王。”

斑鸠这下神气极了,它真的把自己当做鸟中之王了,耀武扬威的飞来飞去,见到一种鸟就向其炫耀自己的身份。迎面碰到了老鹰,它又问老鹰:“你可知道谁是鸟中之王?”然后得意洋洋地等待着回答。

可是它没有听到老鹰的回答,只看到老鹰扇了一下翅膀,它感到一股强风向自己袭来,然后就重重地从空中跌落在草丛里。它听到老鹰在它头顶恶狠狠地说:“这下你知道谁是鸟中之王了吧?”

斑鸠不知高低,自我吹嘘为鸟中之王,结果被老鹰一巴掌就打出了原形,威风扫地。其实,真正实力雄厚的才是王者,光靠嘴上功夫是吹不出实力的,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说。不知收敛、吹嘘自己的人,当真相被揭开时只会颜面无光、威风扫地。

生活中有些人总好炫耀自己曾经的辉煌,甚至把炫耀先人的业绩当做自己的光荣,这是并不光彩的。资历深自然值得尊重,但老是挂在嘴唇上当歌唱,就会贬值了。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喜欢自吹自擂的,如果你真有本事,又何须炫耀呢?

东汉初时的名将冯异在建立东汉王朝的战争中屡立功勋,然而他在每次战争后,总独自躲在大树下,而不像其他人那样,聚在一处争说自己的功劳,因而他赢得了“大树将军”的美称。梁国的宰相沈约对梁武帝称赞冯道根说:“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功劳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抹杀不掉,自己的吹嘘也终是徒劳。

实际上也是这样,有不少居功自傲的人,最终还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只有那些继承了谦虚美德的人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所津津乐道。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无疑格兰特将军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他并没有对自己的成绩自吹自擂,而是表现得非常谦虚。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赏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

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评价,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只有对自己的成就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强出头,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

曾经有人说:“愈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愈是表明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假使一个人常常把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当做一桩了不得的事情,那他无异于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这样的人早晚将会走上失败之路,因为他早已没有自知之明了,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事就如同盲人摸象,又如何会取得成功呢?

好自我炫耀的人,常常是外强中干的。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本事就不要胡乱吹嘘,否则被人揭穿真相会颜面尽失。有真本事也不要挂在嘴上,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几斤几两,旁观的人心知肚明。因此还是收敛一下嘴上功夫,用行动说话最好。

不要随意卖弄

好卖弄的人往往都是虚荣心很强的人。虚荣是心灵深处的魔鬼,使人变得自负,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无所不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些人为了引人注意,为了出风头,以满足自己永无止境的虚荣心,就不分场合、地点、对象,拼命地卖弄自己。

赵女士就是一位爱卖弄自己的人,她每天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先生在为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而苦恼,一旁的赵女士生怕没了机会,忙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这样的事多了,赵女士在单位成了一个很不受欢迎的人。

一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满以为会被热情欢送,岂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干部。

不顾别人的感受、只顾卖弄自我,在多数场合是不受欢迎的。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都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对你的卖弄不屑一顾。如果你有优点,最好由别人去发现,而不是自我卖弄。

许多人都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比如在无意中获得了一件心爱的宝物,或办成了一件得意的事情,往往爱在人前炫耀一番。这种炫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卖弄,总觉得这样一来,别人知道自己拥有了宝物肯定会投以赞赏和羡慕的眼光,而且自己还因为有这样一件宝物、办成了一件漂亮的事而沾沾自喜。

有了好东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把自己拥有的好东西露给别人看一看,把自己的得意之事说给别人听听,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炫耀的心理太炽热,想听奉承和赞美之话的渴望太强烈了,人就陷入了“卖弄”之歧途。而这种卖弄有时就像是毒品,会让你上瘾,最后失去做人的本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律师花了一笔资金装修他的事务所。他买了一台豪华的电话机,作为引人注目的一件装饰摆在写字桌上亮相。秘书报告一个顾客来访,对于首位顾客,年轻律师按规矩让他在候客室等了一刻钟。

当顾客被允许进来时,律师就故意拿起了那部豪华电话的话筒,为了给客人更深的印象,他假装接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电话:“可敬的总经理,我已对他说了,我们只是彼此浪费时间罢了……当然,我知道,好的……如果您一定要坚持的话……可是您要明白,低于两千万元我不能接受……好,我同意……以后再联系,再见。”

他终于挂上了电话,面对那位顾客。而在门口站着不动的顾客脸色非常尴尬。“请问您有什么事?”律师微笑着问这位局促不安的客人。客人犹豫了半晌,低声说:“我是技术工人,公司派我来给你接电话线。”那些卖弄者往往矫揉造作,故意要显露某些东西,企盼获得他人的喝彩,以满足自我的虚荣之心。这种人生状态虽不会给人带来什么灾难,但却常常引发他人的厌恶,甚至鄙视,且易养成骄傲自满的心理,于人生的发展大大不利。

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会抱怨自己命运的悲惨。相反,贪慕虚荣的自我卖弄是一种腐蚀人类心灵的毒药。所以,请丢掉你那颗虚荣的心吧,我们要像元代王冕所作的《题墨梅》诗中说的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才高自敛方是自保之道

我们身边总是不缺自视清高的人,更不缺狂妄自大的人,他们自恃有才,就好为人师,目中无人,忘记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道理。

有才华对一个人来说,是件好事,可是如果将此当成骄傲的资本,往往一事无成。

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

建安初年,二十岁出头的他初到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空掾、陈群、司马朗、荀彧、**寇将军赵稚长等人都是当世名士。有人劝祢衡结交陈群、司马朗。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酒的在一起?”劝其参拜荀彧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厨房了。”这位才子唯独与少府孔融、主簿杨修意气相投,他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由此可见他何等狂傲。

献帝初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大将军曹操有召见之意。祢衡看不起曹操,抱病不出,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求才心切,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他封了个击鼓的小吏,借以羞辱他。一天,曹操大会宾客,命祢衡穿戴鼓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下脱光衣服,赤身**,使宾主讨了个没趣。曹操恨祢衡入骨,但又不愿因杀他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曹操心想,像祢衡这样狂妄的人,迟早会惹来杀身之祸,便把祢衡送给荆州的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倔傲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聪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祢衡为黄祖掌书记,起初干得也不错。

后来黄祖在战船上设宴,祢衡说话无礼受到黄祖呵斥,祢衡竟顶嘴骂道:“死老头,你少啰嗦!”黄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杀了。其时,祢衡仅二十六岁。祢衡文才颇高,桀骜不驯,本有一技之长,受人尊重。但是祢衡没有因为这一技之长而受惠于世。

他恃一点文墨才气便轻看天下。殊不知,一介文人,在世上并非有甚不得了,赏则如宝,不赏则如敝履,不足左右他人也。祢衡似乎不知道这些,他孤身居于权柄高握之虎狼群中,不知自保,反而放浪形骸,无端冲撞权势人物,最后因狂妄而被人杀害。

其实,一个人狂妄自大的程度并不取决于他有多少学问,而是取决于他的态度。也就是说,狂妄的人实际上也许并没有多少学问,往往是自吹自擂,夸夸其谈。他们所表现的高傲、不屑一顾等神态,实际上是一种心灵空虚的补充剂,以维持其虚荣心。

在一个风景优美、草木繁密茂盛的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动物,不但有狮子、老虎、狼、狐狸等食肉动物,还有蚊子、蜘蛛这样的小生命。

有一只蚊子,它每天都在想:“在这个王国中,狮子应该是百兽之王了吧,没有比它更有力更强大的动物了。只要我能把它打败,那么我将会成为森林大帝。”

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这只蚊子终于向狮王宣战了。它扇动着翅膀飞到狮子面前,对狮子说:“狮子,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大,不信,咱们较量较量。”

可惜蚊子的声音太弱小,狮子根本没听见,仍在那儿悠然地闭目养神。蚊子见了,气得火冒三丈,用尽吃奶的劲儿对狮子喊道:“你这只笨狮子,我们比试比试,看你有什么本事?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我都比你强得多。”说着蚊子吹着喇叭鼓足了力气向狮子冲去。

狮子这下可慌了,觉得脸上奇痒无比,睁大了眼睛瞧,还是看不清蚊子进攻的方向。蚊子恶狠狠地向狮子的脸上咬去,它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左躲右闪,用力晃动着头,张开血盆大口猛扑向蚊子,只是蚊子小巧灵活,狮子的嘴巴总是咬空,气得它拼命挥动着爪子,一顿乱抓乱挠。尽管如此,狮子还是没有捉住蚊子。

蚊子高兴极了,向狮子威胁说:“快认输,不然我咬死你。”狮子从来没受过这个罪,它怒吼着扑向蚊子,不过很遗憾,又失败了,气得狮子乱叫。蚊子趁势又朝狮子发动了进攻,叮得狮子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没办法,狮子落荒而逃。

“我赢了!”蚊子得意地吹着胜利的喇叭,唱起欢乐的凯歌飞走了。它一边走一边喊:“我战胜了狮子,我才是最了不起的,我要当森林之王。”蚊子得意忘形地飞着,完全忘了四周存在的危险。突然,它自己钻进了一个软软的东西中,身体被粘住了。它挣扎着,想要离开,但是越挣扎粘得越紧。这下蚊子清醒了,原来自己被蜘蛛网粘住了。

蜘蛛凶光毕露地向它爬来,蚊子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险境,它大声地对蜘蛛说:“蜘蛛,我刚刚打败了狮子,你快放了我,我不屑和你打仗。”蜘蛛听了冷笑道:“蚊子,你别白费气力了,不管你曾经打败过谁,现在都是我的俘虏,吃掉你易如反掌,你将成为我的晚餐。”

蚊子最后叹息着说:“我同最强大的狮子都较量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没想到,却败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上。”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争强好胜,更不要狂妄自大。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争强好胜、狂妄自大可能一时会得胜,但一定不会长久。这样的人,迟早会自食其果。

恃才傲物放在心中无关紧要,如果在言行上表现出来,就会招来诸多祸端。

贵而不显,富而不炫

如果你有才,不要骄傲自满,以为全世界数自己最聪明;同样,如果你有财,也不要恃财自傲。

自古以来,金钱就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道是“有钱气也壮”,于是,很多富人就常常自以为有了夸耀的本钱,不分场合和地点地炫耀自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露富”。事实上,一个人不可盲目露富,否则会倾家**产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有一个成语叫“静水深流”,简单地说来就是我们看到的水平面,常常给人以平静的感觉,可这水底下究竟是什么样子却没有人能够知道,或许是一片碧绿静水,也或许是一个暗流涌动的世界。无论怎样,其表面都不动声色,一片宁静。

大海以此向我们揭示了“贵而不显,富而不炫”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面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时候,要表现得低调,不可炫耀和张扬。

沈万三,元末明初人,号称江南第一豪富。原名沈富,字件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沈万三拥有万贯家财,但他却不懂得“静水深流”的道理。为了讨好朱元璋,给他留个好印象,沈万三竭力向刚刚建立政权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诚,拼命地向新政权输银纳粮。朱元璋不知是捉弄沈万三呢,还是真想利用这个巨富的财力,曾经下令要沈万三出钱修筑金陵的城墙。沈万三负责的是从洪武门到水西门一段,占金陵城墙总工程量的1/3。可他不仅按质按量提前完了工,而且还提出由他出钱犒劳士兵。沈万三这样做,本来也是想讨朱元璋的欢心,没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听,当下火了,他说:“朕有雄师百万,你能犒劳得了吗?”沈万三没有听出朱元璋的话外之音,面对如此刁难,他居然毫无难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然可以犒赏每位将士一两银子。”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在与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武装割据集团争夺天下时,他就曾经由于江南豪富支持敌对势力而吃尽苦头。现在虽已立国,但国强不如民富,这使朱元璋感到不能容忍。更使他火冒三丈的是,如今沈万三竟敢越俎代庖,代天子犒赏三军,仗着富有将手伸向军队。朱元璋心里怒火万丈,但他并没有立即表现出来,在心底决定要找机会治治这沈万三的骄横之气。

一天,沈万三又来大献殷勤,朱元璋给了他一文钱。朱元璋说:“这一文钱是朕的本钱,你给我去放债。只以一个月作为期限,初二起至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对合。”所谓“对合”是指利息与本钱相等。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求每天的利息为100%,而且是利上滚利。

沈万三虽然满身珠光宝气,但腹内却没有装多少墨水,财力有余,智慧不足。他心里一盘算,第一天一文,第二天本利2文,第三天4文,第四天才8文嘛。区区小数,何足挂齿!于是沈万三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可是回到家里再仔细一算,不由得傻眼了。第10天本利还是512文,可到第20天就变成了52万多文,而到第30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总数竟高达5亿多文。要交出如此多的钱,沈万三就是倾家**产也不一定够啊。

后来,沈万三果然倾家**产,朱元璋下令将沈家庞大的财产全数抄没后,又下旨将沈万三全家流放到云南边地。这一切都是他不知贵而不显、富而不弦,为富要自持、谦恭,才能长久保持富贵的道理造成的。

真正有钱的人是从来不露富的,真正有品味有档次的人,都是从来不招摇的。你看比尔·盖茨什么时候炫耀过?你看李嘉诚什么时候显摆过?也只有那些爱慕虚荣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人,喜欢戴着粗俗的金项链满大街转悠。

别拿自己太当回事

有人感叹说:“人啊,别拿自己不当人,也别拿自己太当人。”乍听起来,此话似乎不通,但细细琢磨,大有深意。不拿自己当人,是严重的自卑;拿自己太当人,则是典型的自负。前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好像生来就不如人,时时不如人,处处不如人。后者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膨胀,好像生来就高人一等,无人可比。后者很明显是属于虚荣心过强的一类人。

这类人在虚荣心的促使下,失去了对自我的客观评价,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唯我最大”、“舍我其谁”,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样子,说大话,吹大牛,以示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

有一只黑雁从小生长在雁群中,但是后来它觉得自己和其他伙伴越来越格格不入了。随着黑雁不断长大,它的身躯变得比一般的伙伴都要庞大,而且它是一身黑色,这样看来,它简直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了。

同伴们并没有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而排挤它,但是它却开始瞧不起自己的同伴了。

“它们一个个那么瘦小,真是可悲,而且颜色还那么难看,哪有我这种黑色高贵!哦!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真是太不幸了,我本来应该和黑色的乌鸦生活在一起的……”

黑雁觉得乌鸦的生活很有情调,就像一位高贵的黑衣妇人,可以整天什么都不干,闲的时候还可以唱唱歌。于是,黑雁一心一意想要搬去和乌鸦同住。可是,乌鸦发现黑雁长得和自己不一样,而且声音也不一样,因此不想让它和自己一起住。

乌鸦带着厌恶的口气说:“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和我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你再怎么高贵也只是一只大雁,我不会喜欢你的……”

吃了闭门羹的黑雁无可奈何地只好回头去找它原来的伙伴。

“你不是看不起我们吗?和我们在一起会给你丢脸的,你还是走吧,这里没有人欢迎你!”

于是黑雁只好孤单地离开了雁群,在天空中发出凄凉的叫声。

生活中,类似黑雁的“拿自己太当人”的人还真不少。有的人刚当上个小小的什么官,就仿佛做了皇帝;有的人刚发了一点小财,就仿佛成了亿万富翁;有的人刚有了点小名气,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膨胀,好像生来就高人一等,无人可比。

如果一个人太把自己当人,也就是太自负了,就容易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我陶醉之中,变得不切实际地自高自大起来。他无视所有人对他的不满和提醒,终日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对一切功名利禄都要捷足先登,这样的人得到的永远都是大家对他的不屑和蔑视。

所以,众叛亲离是对爱慕虚荣和忘本之人的惩罚。清楚地认识你自己,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否则你会处处遭到别人的排斥。

有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

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

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因为那是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

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醒悟了。你之所以得不到重用,那是因为你还是一颗石子!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那个业务,如果老总让我去谈,我一定能搞定。”

然而问题是,这真的都是别人的错吗?千万不要做一个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人。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别人对你的评价不应轻看。

小赵因为工作的变动,到了一个全新的部门,这个部门似乎没有以前的职位风光,也没有以前的地位显赫。虽然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但他总是担心别人会怀疑他是不是犯了错误,腐败了,下来了,等等。所以,他好长时间都不敢出门。

有一天,他在街上碰到一位老同学小韩,同学问:“听说兄弟混得不错啊,现在调到哪里了?”小赵说:“哪里,刚调到北京办事处去了。”小韩拍着他肩膀说:“好呀,祝贺你了。”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就分手了。小赵后来就老琢磨着小韩的话,越琢磨越觉得他是在笑话自己。

没想到过了几天,在超市又遇到了小韩,他笑着说:“听说你调到新的部门了?调到哪里了?”

小赵心想:这人怎么这样,不是同你说过了吗?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但他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只是淡淡地说:“我调到北京办事处去了。”

小韩听了,一拍脑门好像一下恍然大悟地说:“哎哟,你看我这记性,你上次给我说过一次了,实在对不起。”

小赵心里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原来没有人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在意自己啊。自己整天担心别人说什么,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此后他再也不因为自己工作的调动问题而不敢出门了。

其实,所有的不堪和烦恼,所有的担心和疑惑,只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而已。在别人心中,你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一个著名作家,在一小女孩的书上签上自己的大名,却被小女孩擦掉了,还怪作家弄脏了她的书。作家很惊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别把自己太当回事。的确是这样,当你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的时候,也许别人根本就没把你看在眼里!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不必拿自己不当回事,也不应当拿自己太当一回事。

不要让赞美遮住了双眼

在生活中,被别人追捧、赞扬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如对方是因为爱,就会有偏袒;如是因为害怕,就会有不顾事实的讨好;如是因为有求于自己,便会有虚夸。所以,我们必须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

欧洲有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30岁便已享誉全球,而且也已经有了美满的家庭。有一年,她到邻国开一场个人演唱会,这场演唱会的门票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表演结束之后,歌唱家和她的丈夫、儿子从剧场里走了出来,只见堵在门口的歌迷们一下子全拥了上来,将他们团团围住。每个人都热烈地呼喊着歌唱家的名字,还不乏赞美与羡慕的话。

有人恭维歌唱家大学一毕业就开始走红了,而且年纪轻轻便进入国家级的歌剧院,成为剧院里最重要的演员;还有人恭维歌唱家,说她25岁时就被评为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有人恭维歌唱家有个腰缠万贯的大公司老板做丈夫,而且还生了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当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安静地聆听,没有任何回应与解答。

直到人们把话说完后,她才缓缓地开口说:“首先,我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家人的赞美,我很开心能够与你们分享快乐。只是,我必须坦白地告诉大家,其实,你们只看到我们风光的一面,我们还有另外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你们所夸奖的这个充满笑容的男孩,很不幸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此外,他还有一个姐姐,是个需要长年关在家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勇敢地说出这一席话,当场让所有人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不能不为这位歌唱家的理智和清醒喝彩!有多少人曾经在一片赞扬声中,迷惑了双眼,最终导致了失败。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恐怕该是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了。

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他家世世代代以种田为业。方仲永长到5岁时便能做诗,并且诗的文采和寓意都很精妙,值得玩味。县里的人对此感到很惊讶,慢慢地都把他的父亲高看一等,有的还拿钱给他们。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见县里有名望的人,让他表演做诗,却不抓紧孩子的学习。到最后,方仲永已与众人无异。他的聪明才智最终被完全埋没了。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人物,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成功,对待他人的赞美,他们谦虚理智,有的甚至还很反感别人对他的赞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对英伦之护卫有卓越功勋。战后在他退位时,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置于公园,令众人景仰。一般人享此殊荣高兴还来不及,但丘吉尔却一口回绝。他说:“多谢大家的好意,我怕鸟儿喜欢在我的铜像上拉屎,还是请免了吧。”

牛顿,是杰出的学者、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出版了《光学》一书,确定了冷却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还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功绩显赫,光彩照人。可当听到朋友们赞扬他的时候,他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会怎么看我。不过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尔拾到几只光亮的贝壳。但关于大海的真正知识,我还没有发现呢。”

有这样谦逊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牛顿的成功是必然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正是因为有了正确对待他人赞扬的态度和谦逊好学的精神,才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的。

告诉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

为人处世中,你若总是过于表现自己,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那么别人就会厌恶你、疏远你。生活中,很多人就因为在这个细节上不注意收敛自己而饱受排斥。所以我们要常常检讨自己的行为,别让微小的错误损害自己。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形成嫉妒的情绪。

社会上,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他们善于放下自己的架子,虔诚、恭敬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反之,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什么事都爱露一手,仿佛就自己行,对别人不屑一顾,总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唯我最大,舍我其谁,因此,只要是涉及利益重新分配或调整时,他都采取“当仁不让”的态度,因而什么都想占,什么都想贪,这样的人到最后都受到了人们的鄙视。正如希腊一位叫希尔泰的学者所说的:“傲慢始终与相当数量的愚蠢结伴而行。傲慢总是在即将破灭之时,及时出现。傲慢一现,谋事必败。”

有人认为,喜欢表现、张扬自己只是无伤大雅的小节,这种想法真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知不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为人处世时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目空一切、妄自尊大,那就是在无形之中对对方的自尊和自信进行挑战与轻视,对方的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辛德瑞拉一天辛苦之后酣然入睡。

一位玲珑的天使飞进窗口找上了她,说,聪明的辛德瑞拉,每个人都应该得到一份适量的聪明和一份适量的愚蠢,可是匆忙中上帝遗漏了你的愚蠢,现在我给你送来了这份礼物。

愚蠢礼物?辛德瑞拉很不理解。慑于上帝的威严,她接过天使手中的愚蠢,无可奈何地植入脑中。

第二天,她平生第一次讲话露出了破绽,第一次解题费了心思,她花了一个早晨记住了一组单词,三五天后却忘了将近一半。她痛恨这份“礼物”。深夜,她偷偷地取出了植脑不深的愚蠢,扔了。

事隔数天,天使来检查他自己做的那份工作,发现给辛德瑞拉的那份愚蠢已被扔进了垃圾箱。他第二次飞入辛德瑞拉的卧室,义正辞严地对她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配额,只是或多或少罢了,每一个完整的人都应该这样。

不得已,辛德瑞拉重新把那份讨厌的愚蠢捡了回来。但是,她太不愿意让自己变成一个不很聪明的人了。她把愚蠢嵌进头发,不让它进入思维,居然骗过了天使的耳目。以后,辛德瑞拉没有遇上一道难题,她没有考过一次低分,一直保持着强盛的记忆、出色的思维和优异的成绩。

当然,她也没有了苦役获释的愉快和改正差错后的轻松。更奇怪的是,也没有一个同伴愿意与她一起组队去出席专题辩论,因为她的精彩表现使同伴呆若木鸡;也没有哪个人愿意和她做买卖,因为得利赚钱的总是她;也没人与她谈恋爱,男人们无不怕在她的光环里被对比成傻瓜。连下棋打牌她都十分没劲,来者总是输得伤心。偶尔有一两次她给了点面子,卖个破绽下个软招,也很容易看出是她在暗中放人一马,比她胜了还伤害人的自尊。

她越来越孤独、空乏,真的也希望有份愚蠢了。但是,聪明成性的脑袋,愚蠢是再也植不进去了。她希望能再见上一次天使,可天使已“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只有聪明,辛德瑞拉在痛苦中熬过单调的一生。

你带着羞怯和歉意告诉世人:“大家听着,我知道自己实际上并不这么好,所以我想做得尽量符合你们的要求。”

许多书籍和文章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取悦别人,以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喜欢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变得讨人喜欢。所以,你必须顺从别人,不要攻击别人,并且多说别人想听的话。和同事相处的时候,要表现得比较世故;和老同学相处的话,则力求平实。也就是说,在与人相处时要尽量表现出你的谦虚。谦虚,别人才不会认为你会对他构成威胁,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建立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王昆是人事局调配科一位相当得人缘的骨干,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最得罪人的事,可他却是个例外。但是,在他刚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非常自信,因此每天都在极力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快乐,反而极不高兴。后来是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此,他就很少谈自己的成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让他们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让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成就炫耀出来,与其分享,仅仅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表露一下自己。

别把自己摆的太高,为人应该谦逊、自制,这样别人才愿意亲近你,你做事才有帮手。反之,若恃才妄为,高傲自大,人皆远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妄自尊大和目空一切的结果只能使自己的形象扭曲,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所以注意收敛自己,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

得意时也不要忘形

作为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人,他应该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在得意时不忘形,在失意时不丧志。

炎炎夏日,蚊虫肆虐,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它们虽不易灭绝,但却容易捕杀,原因很简单,它们时常得意忘形,把自己推上死路。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蚊子在吸食人畜的血液时,在没有受到惊扰的情况下,它会一个劲儿地吸起来没完,直到飞不动或勉强飞往一处自认为安全的地方休息,安于享受成功。此时它们吃饱喝足的身体已变得迟钝,完全忽视了危险的存在,而这正是它们接近死亡的时刻,若现在想杀死它,已无须奋力拍打,只须轻轻一按,它们便一命呜呼。

蚊子的死是罪有应得,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深刻的:一个人经历千辛万苦换来成功的甘果时,是手捧观之得意洋洋,还是保持冷静视之为过去,重新设定新的目标,并加倍努力实现之。选择前者,就选择了和蚊子一样的命运;选择后者,成功的甘甜将会始终伴随左右。

是什么原因使人的选择不同呢?是一个人处世的心态。好心态不仅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上取得成绩,还能指导我们在各种误解面前站稳脚跟,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改变自己。

由于与生俱来的性格使然,有人外向,有人内向,也因此造成了每个人在外在行为上的差异,这便成为误解的根源。

“同事们都这样。要是我整天捧着书本不和他们闲聊,显得我清高、不合群,多不好啊。”不久以前,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职场新人跟他的一个知心朋友说了上述一番话。

的确,谁不希望能够在单位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大家融为一体?尤其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好像不和大家打成一片就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工作起来没有底气。

这种想法也不能说不对,但绝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万不可一概而论。

就以上述的这位新人为例吧。他毕业于上海某警官大学,学的是道路交通管理,毕业分配去了沿海的一个中小城市。他每天的工作是上街值2小时班后休息几个小时,然后再去上岗。工作压力不大,闲暇时间很多。但是他周围的同事们每天值勤回来后就是聊聊天、打打牌,晚上下班后也经常是出去吃吃饭、喝喝酒、跳跳舞。小伙子每次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有一种犯罪感。他喜欢读书思考一些问题,并想考研究生接着深造。但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问题。他不和同事们一块聊、玩,又怕人家说他假清高、不合群,等等。

基于这种情况,他的朋友对他说:从你所讲的来看,你的这些同事可能文化素质不高,又安于现状,没太大的追求,他们也许能够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但再有什么发展和进步的可能性很小。你的这种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如果只有同他们一起虚度光阴才算合群的话,那你必须以牺牲自己的爱好、前途、追求为代价而去合群,必须放弃提高自己思想境界为代价才不会清高,按他们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就低不就高”的合群、不清高,实际上是媚俗,是完全错误的一种想法。

不合群的现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性格孤僻、封闭自我,或是人品道德低劣而让大家疏远;另一种则是因为某个人优秀出众,或者是追求的目标高于众人之上,不迎合众人的口味或疏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从而不被大家理解或受人妒忌。

在生活中两种情况都经常见到,尤其是第二种情况。比如陈景润做一名中学数学老师,肯定是不“合群”的;“**”时马寅初也跟不上潮流;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也和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标准不一致……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都曾经不被看好,却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他们从不曾得意忘形。

我们应努力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但这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让自己做得更好,而绝不应该是牺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去随波逐流。要在心态上摆正,只要你优秀出众、超凡脱俗,就很容易会被人认为是清高、不合群,但这也胜于得意忘形后的自我毁灭。

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一个人如果欲望越多,他就会变得越贪婪,一个永不知足的人是无法感受到幸福的。

人,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劳而欲息。幸福与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是不可分离的。人们在现实中感受或意识到的幸福,通常表现为自身需要的满足状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内在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满意足的状态,植根于人的需求对象的土壤里。

然而,很多人都是希望自己拥有的再多一些,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有一首《十不足诗》:

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并四妾,又怕无官受人欺,四品三品嫌官小,又想面南做皇帝,一朝登了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在陕西南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长年住的是漆黑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太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呢?

他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

这位农民物质上并不富裕,但他却由衷地感到幸福。这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欲望,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的缘故。

与这个农民相反的是一个卖服装的商人。这个商人有很多钱,但他却终日愁眉不展,睡不好觉。细心的妻子对丈夫的郁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不忍丈夫这样被烦恼折磨,就建议他去找心理医生看看,于是他前往医院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见他双眼布满血丝,便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受失眠所苦?”服装商人说:“是呀,真叫人痛苦不堪。”心理医生开导他说:“别急,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你回去后如果睡不着就数数绵羊吧!”服装商人道谢后离去了。

一个星期之后,他又出现在心理医生的诊室里。他双眼又红又肿,精神更加颓丧了,心理医生非常吃惊地说:“你是照我的话去做的吗?”服装商人委屈地回答说:“当然是啊!还数到3万多只呢!”心理医生又问:“数了这么多,难道还没有一点睡意?”服装商人答:“本来是困极了,但一想到3万多只绵羊有多少毛呀,不剪岂不可惜?”心理医生于是说:“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服装商人叹了口气说:“但头疼的问题又来了,这3万只羊的羊毛所制成的毛衣,现在要去哪儿找买主呀?一想到这儿,我就睡不着了!”

这个服装商人就是生活中高压人群的真实写照,他们被种种欲望驱赶着跑来跑去,疲乏至极,每天睁开眼睛想到的是金钱,闭上眼睛又谋划着权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人怎么会享受到幸福呢?

有些欲望是自然而必要的,有些欲望是非自然而不必要的,前者包括面包和水,后者就是指权势欲和金钱欲,等等,人不可能抛弃名利,完全满足于清淡生活,但对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至少应当有所节制。

一个人的欲望越多,他所受到的限制就越大,一个人的欲望越少,他就会越自由、越幸福。

波澜不惊也是你的姿态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会情不自禁地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疯牛病”……股市又下跌了,你开始担心自己买的股票……美国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你在震惊之余,又为你在美国留学的孩子揪起了心……医生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又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开会时刚刚使用了楼里的公共卫生间……

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孩子功课不好,又不用功;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个小时;在路上,一个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个完……

正如古人所说,人们面对着外界的这些混乱干扰,心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那么,该怎么办呢?保持心情的宁静。只要稍微宁静下来,你眼前的一切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让我们试着用平和宁静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曾让我们心烦意乱的外界干扰。

世界就是这样,每天都会有很多坏消息、坏事报道出来,说明人们已经有了警觉。如果自己无力改变,相信会有人去改变,自己以后当心一点儿就是了。孩子让你操心,但最终要靠他自己努力,你尽到责任就可以了,不必为此而闹心。领导可能是有烦心事,不过是拿你当出气筒,不要太在意,受点儿委屈,也就过去了。路上遇到的那个人是很无礼,但你现在早已脱离了那人,忘了那人吧,那人早已走了,你还在为他而生气,不是继续替那人折磨自己吗……

庄子说:“至人无己。”

“无己”即破除自我中心,亦即抛弃功名束缚的小我,而达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所主张的超脱,实际上是摆脱了一切之后的无知无欲,表现在人生理想上,那就是“无名”,即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独善其身。

对于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而言,庄子对天地精神的崇拜,固然是显得玄虚了一些,但针对构成我们世界的纯利益追求以至于忘却了自己的人来说,庄子的宏论和超脱还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任何人也不能做到如庄子所言无知无欲而达到超脱,但效法天地之自然浑成,而注意自我心性的保持,能够超然物质欲求之外,也许,倒亦是颇为有益的境界。

关于此,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的寓言: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而烛火还不熄灭,要和日月比光,不是很难为吗?先生一在位,天下便可安定,而我还占着这个位置,自己觉得很羞愧,请容我把天下让给你。”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安定了。而我还来代替你,是为着名利吗?是为着求地位吗?小鸟在森林里筑巢,所需不过一枝,鼹鼠到河里饮水,所需不过满腹。你请回吧,我要天下做什么呢?”

这则寓言是说:天地之间广大无比,而在此之中,人所需又如此的渺小,拿自己的所需与天地相比那不是很可怜吗?那么何不效法天地之自然,而求得心性的自由和逍遥呢。

庄子要给予我们的也许是一种极宏远的宇宙观,让人认识到至广至大的极限处,解脱自我的封闭,超越世俗的小我。庄子的这种宇宙观,难道不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吗?

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是湮没在万象的生命之中的。但正是作为个体,我们才时常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世界所具有的伟大和恢宏。

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一活的人,人生的危机就不会妨碍你去过充实的生活。如此,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取代焦虑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把不安之感减低到最低限度。有了这种“安全感”,也就自然会有心灵的平和宁静。

要保持宁静的心态,可以在遇到烦心的事时有意识地改变一下想法。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碰到交通堵塞,一般人会焦躁不安,但你可以想:“这正好使自己有机会看看街道,换换脑子。”如果朋友失约没来找你玩,你也不必心生烦闷,你可以想:“不来也没关系,正好自己看看书。”

这样转换想法,就可以使烦躁的心境变得平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