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效应:把握孩子的敏感期,改善亲子关系(1 / 1)

在自然界,有一种有趣的现象:野鸭、鹅及鸭子等动物的幼仔在其绒毛风干后,马上就具有行走能力,并把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目标作为追逐的对象。

雏鸭最早看到的会动的东西是母鸭,所以会不自觉地跟着母鸭行走,这也是它保护自己生存安全的最佳方式。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些雏鸭一生下来就追逐自己的母亲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可现在发现,这其中还存在着这样一条法则——印刻效应,即这些雏鸭最初只要看到任何移动的东西,不管那是什么,都会跟着跑的。比如,那个运动物体是人,它就跟着人跑;是个玩具动物,它会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看一眼,拼命地朝着玩具追去……

澳大利亚的比较行为学家劳仑兹指出:初生婴儿从外界获得的影响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说:“动物的学习(不仅限于人类的所有动物的学习),特别是刚刚诞生时的学习,都会出现印刻似的现象。”

劳仑兹所说的“印刻效应”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婴儿。

在人类发明电视机之后,很多婴儿的“印刻效应”来自电视。婴儿降生后一个半月左右,耳朵便能听到声音,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如果这时就给他看电视,婴儿的头脑里就会刻上电视的印迹。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反而会变得没有反应,即使母亲把看到的东西讲给他听或给他唱歌,他也会无动于衷。

这样的孩子,会对母亲的呼叫不予理睬。要扭转这种状况,则需要利用录音机,事先录好母亲呼叫孩子的磁带,然后反复地放给孩子听,渐渐地,母子对话的通道才会被打开,孩子也才会回应母亲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