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北商城的重大发现(1 / 1)

考古人员在洹北进行钻探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距安阳市老城北约3.55公里处的洹北花园庄及其相邻的三家庄、董王渡村一带,就屡有商代文物出土。1961年,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根据文物出土的线索,首次在洹北花园庄村附近调查到商代遗存。1964年,三家庄村东南约300米处发现一处商代铜器窖藏,出土青铜礼器8件。1979年,与花园庄村相邻的董王渡村也发现铜器窖藏。1980年,考古所安阳队为配合安阳市果品仓库基建,在三家庄东北清理了商代墓葬8座,并出土了多件器物。

洹北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从地理位置上看,上述村庄地处传统殷墟范围的外缘,历年的发现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996年,为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考古所安阳队开始着手在洹北花园庄村一带进行钻探,并发现了遗址线索。1997年,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安阳工作队正式对遗址开方发掘,揭露面积136平方米,获得了首批较为丰富且地层关系明确的科研资料。1998年,围绕1997年的发掘地点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密集布孔钻探。钻探表明,遗址规模不少于150万平方米。其分布范围包括今三家庄、花园庄、董王渡、韩王渡、屈王渡等5个自然村。通过钻探得知,上述几次考古发现,实际是同一遗址不同地点的遗存。钻探还查实,遗址的核心部位分布有大面积夯土建筑,遗址内绝大多数地点的文化层堆积较厚,而且包含的文化遗物十分丰富。这一钻探成果公布后,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考古人员在洹北商城宫殿区发掘的一号建筑基址

1999年10月至12月,安阳工作队考古队刘忠伏等学者再次在洹河北岸钻探,终于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代城址。城址位于著名的殷墟遗址的东北外缘,与1961年国务院划定的殷墟保护范围相毗邻且略有重叠。整座城址深埋于现今地表2.5米以下,平面近方形,方向北偏东13度。从试掘情况看,城墙系夯筑而成,基槽的横截面呈锅底状,宽约10米。经钻探,城址四面城墙的长度都在2000米以上,城的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远远大于郑州商城。通过对城址进行局部解剖和从出土器物分析,其遗址的主体堆积显然属于中商时期,其中晚段遗存属于学术界原来所划分的殷墟文化一期偏早,约当盘庚、小辛、小乙时代,早段遗存则略晚于郑州小双桥遗址。

从文献记载看,成汤以后的都城迁徙,《竹书纪年》记了5处:嚣、相、庇、奄、殷。《尚书序》记了4处:嚣、相、耿、殷。《世本》记了4处:隞、相、邢、亳。《史记·殷本纪》与《世本》相同。由于商代最后一个都城可以确认至少是武丁以后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又同为早商都邑(亳或隞),故遗址的发掘者认为,若文献不误,中商时期应与河亶甲居相、祖乙居邢(耿或庇)、南庚迁奄或盘庚迁殷相涉。

洹北商城宫殿区内的一号建筑基址复原示意图,面宽170余米,进深约90米,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发现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

据发掘者杨锡璋、徐广德、唐际根、刘忠伏等考古学家推断,关于祖乙居邢,文献记载与安阳无关。从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资料看,祖乙之“邢”应当在今天的邢台西南曹演庄、东先贤一带。南庚迁奄的有关文献也与安阳无干。且南庚徙都可能时间极短,未必能够从考古遗存中辨析出来。因而若论洹北花园庄遗址的性质,要么是“相”,要么是盘庚所迁之“殷”,要么它只是一处大型中商邑聚。

据《尚书》《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商代后期商王盘庚曾迁都至“殷”。随着安阳小屯甲骨文被学术界发现并成功释读,特别是王国维发表《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两篇著名论文以后,多数学者认为殷墟已经找到。科学发掘小屯遗址的发掘报告公布以后,学术界皆笃信以安阳小屯为中心的面积约24平方公里(后改为30平方公里)范围曾是盘庚所迁之“殷”。

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人们注意到,数十年来小屯“殷墟”发现的主体遗存均属商王武丁至帝乙帝辛时期。武丁以前盘庚、小辛、小乙数王时期的遗存甚少且规模很小,规格也远不能与王都遗存相提并论,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怀疑小屯殷墟是武丁所迁之都而并非盘庚之“殷”。

由于殷墟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关于殷墟遗址性质的讨论,并不单纯是商史研究的问题,也是整个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所瞩目的大事。洹北花园庄遗址的勘探与发掘,为澄清小屯殷墟究竟是盘庚迁殷还是武丁迁殷的历史之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遗址的发掘者根据出土资料,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说:“洹北花园庄遗址是盘庚所迁的‘殷’;小屯‘殷墟’虽确为商代后期都城,但实非盘庚、小辛、小乙三王所居,而是武丁以后各王都邑所在。”这一假说解释了为什么小屯殷墟迄今一直未能发现早于武丁的宫殿基址、王陵,以及不出武丁以前甲骨卜辞的疑团。由于洹北花园庄遗址的地理位置也在洹河附近,这一解释同样也可符合《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

关于以上这个假说,有的学者拥护,有的表示反对,但无论如何,有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是洹北商城的发现,是商代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从区域研究的角度看,洹北商城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殷墟作为商代最后一处都邑出现于洹河岸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以及洹河流域古代聚落的发展演变规律,同时还为完善商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框架提供了关键性资料。在过去的考古工作中,虽然有学者意识到以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为代表的早商文化和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之间可能还存在时间缺环,但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予以证明。洹北商城的发现,不仅以确凿证据证实了该缺环的存在,而且提供了能够对该缺环阶段进行考古分期的实物资料和地层依据。这个发现对确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商年框架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

除洹北商城外,另一个被“工程”列入14C测年的东先贤遗址,位于邢台市西南郊约3公里的东先贤村附近。据考古调查,遗址被东先贤村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村北部分已知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东先贤遗址商文化遗存可分为五期,以H15和H34为代表的东先贤一期的年代晚于小双桥遗址,而与安阳洹北花园庄早段的年代大体相当。

工程对小双桥、花园庄和东先贤遗址出土的系列样品进行AMS测年后,其拟合结果如下:

小双桥、花园庄和东先贤遗址AMS测年数据

续表

据《竹书纪年》《尚书·序》和《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盘庚迁殷前的商代前期,尚有成汤居亳、中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迁邢以及南庚迁奄等都城变迁。由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基本同时或略有先后,是商代最早的两处具有都邑规模的遗址,故“工程”认为推断其分别为汤所居之亳和汤灭夏后在下洛之阳所建之“宫邑”亦即“两亳”的意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其他如小双桥、洹北花园庄和邢台曹演庄、东先贤等大规模商前期遗址的发现,无疑也为推定中丁迁隞等都城的地望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工程”通过对上述遗址的分期和14C测年研究,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商前期考古学文化序列。其排序为:

第一期 以郑州商城C1H9、偃师商城宫城北部灰沟最底层(如96YSJ1T28⑧、⑨、⑩)为代表;

第二期 以郑州商城C1H17、偃师商城8611D5H25为代表;

第三期 以郑州商城C1H1、C1H2乙、偃师商城85YS5T1H3为代表;

第四期 以郑州白家庄第二层、小双桥遗址的主体遗存为代表;

第五期 以安阳洹北花园庄早段97G4、98AHDH11、99AHDM10和邢台东先贤遗址一期98H15、H34为代表。

以上五期文化序列的建立,为推定商前期的年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