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新生(1 / 1)

随着“佛骨旋风”的狂吹猛刮,法门寺这个在地图上无任何标记的地方,一夜之间名扬天下。迫切要求一睹奇宝异彩的人们,以及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海外游客、专家考察团,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参观法门寺及其珍宝……于是,修复现代佛祖圣地的呼声也随之高涨起来,专家们呼吁要以法门寺地宫的发现为契机,“建设中国第一座佛教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保管、展出陈列这批稀世珍宝并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其实,早在5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筹备中,陕西省副省长孙达人就曾明确地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制定法门寺寺院规划、法门寺博物馆规划和法门镇镇容规划,以适应发布会后各方对瞻仰佛骨、参观文物的强烈要求。

事实上,修建法门寺真身宝塔本属早就进行着的正题,而中间突然发现的地宫及地宫中隐藏的珍宝,却使这个正题一时在人们心中淡漠了、冷却了。当“佛骨旋风”在周原以及世界刮过之后,人们才重新回头沿着已踏开的路继续走下去,只是现在又多了一些题外之题。

政府的设想和专家们的提案不谋而合,修建博物馆已是势在必行。但在馆址的选择上,决策者和专家们却发生了分歧。有人怀疑在关中西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上建馆,不利于这批珍宝的安全,从而建议馆址选在西安。有人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为了开展学术研究和旅游事业,文物尽可能不脱离其出土地点的原址,从而使器物性文物和遗址性文物有一个完美的结合,也给观众营造一种尽可能完整如初的历史氛围,并以其历史的纵深感、文物的真实感,充分发挥历史功能和文化价值,真正体现现代考古学的目的。

面对两种不同的意见,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就法门寺出土文物保护及旅游区的开发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妥善保护稀世珍宝,集中反映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就地保护和利用”的指导原则。

陕西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这一指导原则,很快制定出在法门寺原址修塔、建馆的具体方案,并决定建馆工作先行一步。

6月9日,陕西省综合勘察设计院根据省政府的指示,组织20多人的勘察队在法门寺镇选点定位,以塔寺、博物馆为中心,在方圆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场勘探。

1988年4月16日,法门寺宝塔重建工程开始,方丈澄观法师主持奠基法会

7月1日,陕西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由宝鸡市政府具体负责法门寺工程建设。

7月12日,宝鸡市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随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新建馆址民房的搬迁。

1987年11月,博物馆建设工程在法门寺西院的旧址上破土动工。

1988年11月9日,历时一年的法门寺工程全部竣工。《人民日报》以巨幅标题向世界做了如下报道:

真身佛塔巍峨耸立 稀世珍宝辉煌夺目

法门寺修葺一新向世界开放

中外佛徒举行盛大法会 五万民众一瞻出土奇迹

本报西安11月9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今天,举世瞩目的扶风法门寺修葺一新,向世界开放。重建的明代真身宝塔巍峨耸立,收藏地宫珍宝的法门寺博物馆辉映着唐代风采,这里举行了盛大的法门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瞻拜法会和真身宝塔重建落成典礼。中外佛教界人士、考古专家及各界群众五万多人参加了盛会。法门寺将成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陕西的又一大人文景观和旅游胜地。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陕西省政协主席周雅光为重建的真身宝塔剪彩。在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瞻拜法会上,中外佛徒高僧们闭目合掌,唱赞诵经,表达对佛祖的敬仰与虔诚,乞求全人类的进步与世界持久和平。

重建的法门寺宝塔

赵朴初会长在瞻拜法会上讲话说,《妙法莲华经》上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指舍利自唐朝安奉在法门寺塔地宫,历时一千一百一十三年之后才又出现于世,这也有着“一大事因缘”。它象征着佛陀慈悲之光重新生起。随着舍利同时出现的大量唐代文物,展示出亚洲古代文化、古代智慧的灿烂光辉。他衷心地祝愿所有参加今天法会的,以及从电视、广播、报刊中见到、听到了今天法会情形的佛家弟子,同发大心,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幸福做不懈努力,以我们的身心向佛指舍利和宝塔做虔诚的供养。

今天上午,还在法门寺举行了法门寺博物馆开馆典礼。新修的博物馆“珍宝阁”高二十五米,共分三层,里面珍藏着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瓷器、琉璃器、石雕、丝绸等唐代珍贵文物。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近百名人士参加了开馆典礼,并参观了法门寺地宫珍宝。二百多名海内外的佛教徒、高僧也怀着敬慕虔诚之心,观瞻了这批珍贵的佛指舍利供养器物。

法门寺在经历了痛苦的涅槃之后,在新世纪的光照里,又一次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