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是一个令人不得不相信的离谱传奇。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九月六日,临潼新丰县露台乡。突然,天空滚过一声闷雷,霹雳闪耀之际,刹那间山摇地动,平地上端端地涌出一座鳖盖形的孤山。这山一露头便高有六丈,老百姓惊奇不已。更玄的是,仅过了一夜,这鳖盖山又猛长到二百丈,且在山东面地陷处崩出一个三百亩大的水池,山的南边也裂出三眼大泉!水池的中央有三座小岛,周边龙凤戏舞,岛峰上长满熟透的柿子,醇香扑鼻,还有满满地挂在枝头、红得炸裂开来、果仁显露的大石榴,犹如天界神果,极为迷人。地势平坦处,则奇怪地长满一片片菽麦,菽麦正当扬花,使一些人又感惧怕至极。因为时令是九月秋季,若有柿子、石榴等果木存在还可说得过去,而此处出现的菽麦正在吐穗扬花,这不是九月与五月相搏、时令同节候相斗吗?一些人甚至认为这眼前的事实实在是与传统的天理不合,吓得足不出户,门扉紧闭。当地官员显贵们则于惊叹之余认为这是天上瑶池仙山降地、仙麦下凡,吉瑞非常。于是,有一位胡姓县令匆匆忙忙来到京都长安,将此事百般渲染地禀报给当朝垂帘的天后武则天。
则天皇后像
武则天听到这一消息,震惊不已。一时间头脑中不由幻出昔日生活的一幕幕:由媚娘到才人,由才人到昭仪,由昭仪到皇后,由皇后到太后,自己苦苦奋进、努力近三十年,数不尽的侮辱,说不完的宠幸,道不竭的争斗,言不全的荣光,风风雨雨,雷鸣寒霜,她终于有了执掌李唐王朝的天赐机缘。她想落泪,但这一次落泪不是被残害被打击时的辛酸泪,在眼眶中打转的,分明是激动的泪。
她曾以皇后身份与高宗一起坐朝理事,被时人颂作“二圣”之一。高宗驾崩后,她不满足以太后的名义临政,当上了中宗、睿宗两皇帝的天后,她时刻想着自己改制当皇帝,以施展自己的治世之才。武则天不会忘记那个叫法明的僧人想讨她的欢心,在自己所译的《大云经》中添置手脚,加上“女主当有天下,佛祖菩萨佑之”的句子(即“天女,时王夫人即汝身……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呈献给她。她也没忘法明的师兄弟云宣为《大云经》作的疏:“陇头一丛李,枝叶欲凋疏,风吹几欲倒,赖逢鹦鹉扶。”“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歌武媚娘。”她对以佛法讨好献媚自己的法明等人,大加赞赏。而在她最高兴的时候,法明趁机向她献言:“长安虽云乐,却不合天后的生辰八字,天后不如长住东都。”这言语更中她的下怀,早年为争宠而谋杀王皇后,自己亲手掐死爱女,长安宫廷的冤魂怨鬼们早已使她心神不宁。她于激动中给这位叫法明的僧人亲口赐名“明崇俨”,且封他做了侍中的官职。
面对姓胡的县令报告的“吉兆”,武则天深信这是上天垂兆、佛祖赐瑞,庆贺自己不日将登上皇帝宝座,是大喜大吉。于是,头脑发热的她,金口脱出玉言,赐形似鳖盖的山为“庆山”,又把新丰县改名庆山县。更降旨地方,在山上筑两大佛寺,北边的起名“宝云寺”,里边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和《大云经》;南边的起名“庆山寺”,里边塑上自己四尊生肖供养像。第一尊是她做姑娘时的闺阁塑像,第二尊是被封为太宗李世民才人时的俏丽坐像,第三尊是做高宗皇后时的行辇像,最后一尊是自己做皇帝称至尊的坐朝宝像。不过这第四尊像,暂时没有往里放,而是放在洛阳。直到三年后也是秋阳朗照的时候,她登上皇位,建起周王朝,改元天授(即天授其君权),这第四尊至尊坐朝宝像才从东都洛阳正式安放于庆山寺。迢迢千里,运送途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庆山寺建筑图示(引自《圣谕像解高大门闾》)
在安放至尊坐朝宝像入主庆山寺的同时,武则天大兴土木,在庆山寺后面为自己筑起了一座“万岁长寿”宝塔,俗称庆山寺塔。一时间,香烟袅袅,磬钹、木鱼之声声震九天,旌旗飘扬,山上山下好不热闹!
《新唐书·五行志》载:武后垂拱二年十月,新丰露台乡“大风雨,震电,有山涌出,高二十丈。有池,周三百亩,池中有龙凤之形、禾麦之异,武后以为休应(吉兆),名曰庆山”,故改新丰县为庆山县。这段文字,我们录于此,算是对庆山寺的进一步佐证。
还是在武则天登上天后宝座的前期,还常常去庆山寺,找她的情男明崇俨相聚。因为这时高宗李治由于沉醉声色花影,身体极度虚弱,终于染上了内症。可以想见,武则天后来即使已到东都洛阳,为什么仍然对庆山寺情有独钟。
离庆山寺不远处四五华里外的凤凰塬畔,有一被当地人称为姑姑庵的地方。这姑姑庵,与庆山寺有地下通道相连接。武则天虽人去庆山寺,但作为皇上的昭仪,她是不敢光明正大地与明崇俨往来的。为了遮人耳目,给自己的不洁行为创造条件,她竟亲自察看地形,命人秘密沿庆山寺半山腰东南方向的崎岖险峻、傍山依水处修建一处房舍。房舍建成后,工匠全被秘密处死。她每每来庆山寺,明崇俨都提早在房内迎候。这里常常上演的一出鼠窃狗偷、苟欢野合之剧,极少为世人所知。
这些授受不亲的秘史,使我们喟叹。佛,在此时只是武则天掩饰秽行的一袭外衣,她那复杂而精于心计的内心世界对人们来说,是个猜不透的谜。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坚定了查访探寻这一切的决心,真真切切回到历史的荣辱谱中。我们的责任是,写出原原本本的真情实感,使后来者对一代天后有公允的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