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地宫藏宝之谜(1 / 1)

公元873年,大唐咸通十四年。

这年春,以黄土凝成的关中大地,经历了一个严冬的酷冷和干旱之后,依然没有一丝普洒甘霖的迹象。

爆裂炸开的黄土被清冷的朔风裹挟着,腾起片片遮天蔽日的烟尘,从北方大漠深处呼啸翻卷,压城而来。

大唐帝都长安城天昏地暗,日色全无,大有顷刻被这黄土黑风淹没摧垮之势。

唐皇室掌管天文历法的司天台从来没有这样忙碌和慌乱。

天象异兆与各种神秘恐怖的流言随着黑风黄尘接踵而来。

此时,唐属诸藩将士早已长弓在手,利箭搭弦,只待一声令下,便刀兵相向,拥主自立。

掩映在山野农田中的草莽英雄,也已聚众密谋,磨刀霍霍,伺机举事,杀奔长安。

从王室庭院到山谷旷野,普天之下,马萧萧,车辚辚,战旗飞扬,刀枪蔽日,撼天震地的大混战即将爆发。

此时的大唐皇室,如同坐在一个被点燃引线的火药桶上,只待月黑风高之时那惊天动地的一声爆响。

——一个黑色的年代,一个不祥的春天。

早已焦头烂额的大唐懿宗皇帝李漼,在九重深宫抱着他的爱妃长叹一口气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自己和整个王朝的命运托付给神通无边的佛祖释迦牟尼[1]。他诏令供奉官李奉建及群臣高僧,去凤翔法门寺迎请佛骨,以图岁丰人和、四海无波、八荒来服。三月二十九日清晨,位于皇城长安西二百多里的关中塔庙之祖——扶风法门寺,香烟缭绕,梵音不绝。一排排朱红色的大殿簇拥着释迦牟尼真身[2]宝塔,在拂晓的曙光烟尘中,显得格外庄严雄伟,肃穆神秘。

铿锵于天的钟声在法门寺轰鸣而起。

大雄宝殿朱门嘎嘎地轰响着洞开而来。披甲戴胄的禁卫军骤然握紧了手中凄冷的兵器,如林的刀矛剑戟闪着瘆人的光辉。

身穿五色木棉袈裟的内殿首座[3]僧澈大师,怀抱盛装佛指舍利的水晶宝函,在中使太监及左右街僧录[4]清澜、大教三藏遍觉法师智慧轮、国外高僧天竺沙门[5]僧伽提和等大德[6]高僧的侍奉下,脚踏五彩锦绣绫罗,缓缓走出大门。

霎时,整个寺院鼓乐齐奏,钟磬共击,宝帐升腾,香辇移动。晨曦初照下的八百僧众,在流金溢彩的甬道两侧屈身合掌。念诵之声似江海巨浪,翻腾起伏,涌动不息。

这是大唐帝国历史上第七次迎奉释迦牟尼真身佛骨。

从法门寺到长安城二百多里的大道上,车轮滚滚,彩旗飘飘。汗流满面的禁卫御骑日夜不停地向朝廷飞报佛指舍利的所到之处。

四月初八日,黑风黄尘卷动着迎佛队伍进入长安。

从开元门到安福门,早已是五步一棚、十步一楼地事先搭起了镶金挂银的楼棚彩塔。浩浩****的禁卫军仪仗队、侍奉佛骨舍利的大德高僧,争相围睹的京城百姓以及四方豪门、善男信女,将长安城宽敞的街道拥堵得水泄不通。皇室与民间的各种乐器争相鸣奏,唢呐声声,鼓钹震天,诵经拜佛之声惊天动地。

而大唐懿宗皇帝李漼,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狂涛巨澜,当他在群臣妃嫔的簇拥下登上安福门,望见佛骨宝匣时,慌忙走下城楼跪地下拜,激动得热泪滚滚而下,哭喊着说道:“但生得见,殁而无恨也!”

正当佛指舍利在长安城皇家寺院——崇化寺供奉之时,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懿宗皇帝李漼气绝身亡,撒手西归。

这年十二月,新即位的十二岁大唐天子唐僖宗李儇,见他们父子祈求的岁丰人和、四海无波、八荒来服的中兴局面迟迟没有到来,便匆忙下诏送还佛骨舍利于法门寺。

乾符元年(874年)正月初四,佛指舍利连同皇帝、皇后、王公贵族赐赏的大量珠玉珍宝、法器秘物、玉棺金箧,被送至法门寺院。

就在法门寺地宫被密封的同年,大唐皇帝端坐的火药桶终于引爆。先是河南长垣王仙芝带领数千人起义,接着是黄巢率众响应,大举反唐。长安皇城破陷,僖宗出逃蜀中。接着是藩将倒戈,外族入侵,内军哗变,中华大地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征战厮杀。

以长安为政治中心的大唐帝国在腥风血雨中气数已尽,迅速向死亡的深谷滑去……

随着百年战乱的平息、朝廷的更替以及中国政治舞台的逐渐东移,关中周原[8]大地那战车的辙道、骏马的蹄印、将士的血滴,渐渐被岁月的流水冲刷得模糊不清。那盛极一时、声震四海的法门寺也已在战争的烟火中变成残垣断壁,荒草飘动。而那光照人寰的佛指舍利连同神秘的地下玄宫中的无数珍宝,在一夜之间悄然消失了。它的真伪及地宫的方位与形貌,如同古罗马的庞贝城和《荷马史诗》中描绘的特洛伊古城一样,再也不被世人所知,并成为千古之谜。

斗转星移,阴阳轮回[9]。

终于,沉闷的历史在静寂了千年之后,爆发了第一声惊雷。

1987年4月9日,遁失了1113年的法门寺地宫大门又轰然洞开。

于是,板结、沉睡的古周原惊醒了,地球上的人类被震撼了。一个古老辉煌的帝国再度展示了它的盖世雄风。一个万世不灭的伟大圣者,带着深邃的智慧和普度众生的慈心悲愿,从容庄重地步出幽暗沉寂的地宫,来到了他熟悉而陌生的俗世凡尘。

于是,三千大千世界[10]的芸芸众生,带着诸多烦恼和痛苦,在佛光烈烈的映照中,沿着圣者指引的方向,步入光明解脱的西天净土。

法门寺地宫的洞开,连同万世不朽的圣骨以及奇珍异宝的面世,预告着一部绝不应该湮灭的辉煌的历史书卷,将重新昭示于人间大地。

——一切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

注释:

[1]释迦牟尼:佛教始祖,亦称释迦文佛、世尊。梵语意为释迦族的觉悟者或圣者。

[2]真身:指释迦牟尼的生身舍利。或译作设利罗、室利罗,亦称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圆珠状残留物,后亦指德行高深之僧人火葬后的骨烬。佛经中说舍利有法身舍利和生身舍利二种,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一切大小乘经卷,生身舍利则为如来灭后所留身骨,使人天永获供养之福德。

[3]内殿首座:首座,或称上座,寺院最高职位的僧人,负责弘讲佛法。一般取年德较高而有办事能力者充当,居席首端,处众僧之上。后亦作为对僧人的尊称。内殿首座,即宫中内道场的高阶僧侣。

[4]左右街僧录:僧官名。左右街,唐代长安城分为左三街、右三街。唐初僧尼隶属于祠部,德宗贞元四年(788年)时置左右街功德使,掌寺院僧尼帐籍、僧官补授及修建官寺之事。宪宗时又在左右街功德使之下分设僧录。

[5]沙门:佛教称谓,亦作娑门、桑门等,意为息心修道。原是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6]大德:佛教称谓。指有大德行者,原为对佛、菩萨或僧人中的长老之敬称,后泛指高僧。隋、唐时设置“大德”为僧官,任命德高望重的僧人为之,统管僧尼事宜。唐宪宗元和以后,僧官和道士多加上“大德”的称号。

[7]三纲:指佛寺中的上座、寺主、维那(一说为上座、维那、典座)等三大僧职,选有德之人担任,以提挈僧纲,管理寺务。

[8]周原:位于今陕西扶风县和岐山县之间的黄土高原上。据史籍记载,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为避戎祸,率众迁徙于岐下,就在这里营筑城郭,成为周人早期的统治中心。经过王季、文王两代的经营,周的势力更加强大,至文王与武王时,才把国都迁移到现今西安市附近的丰镐,但周原仍是西周的政治重地。

[9]轮回:也作生死轮回、轮回转生、沦回、轮回、轮转、流转等。意谓世界众生莫不辗转生死于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之中,如同车轮旋转不停,唯有成道的人能免受此苦。轮回观本是婆罗门教教义,认为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戍陀罗)及贱民在轮回中永世不变。佛教继承此说,但主张在善恶因果业报面前,众生一律平等。

[10]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名词,简称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谓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后泛称广阔无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