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末代皇帝溥仪离开天津静园,偷偷跑回大清帝国爱新觉罗氏的发祥地——中国东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间,并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扶持下,成立伪满洲国后,日本方面出于笼络溥仪和监视长城沿线、控制华北地区的目的,自1933年始,便以守护清东陵为公开名义,将伪满洲国兵、“日本宪兵队”开进东陵地区驻扎,并成立了“东陵地区管理处”等机构,并由这个机构全面负责清东陵防护、祭祀等一切事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这个名义上护陵,实际上却是一个特务机构的组织才解体。日本军队和伪“满洲国”兵驻守的十三年里,除了举行一些简单的祭祀之外,客观上对清东陵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景陵残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并将军队撤出清东陵后,因时局动**不安,当年图谋盗陵而被孙殿英部击溃的马福田、王绍义残部,在外流窜多年后,又突然卷土重来,欲实现当年那个未竟的梦想。只是这次马福田没有露面,由王绍义具体组织实施。这王绍义经过十几年的养精蓄锐,势力似乎比当年大得多,为匪做盗的经验也越发丰富。他率领一千余众,携枪扛炮,借着月黑风高,向清东陵扑来,并一口气盗掘了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慈安太后的定东陵等四座帝后陵寝。地宫中的棺椁被劈,尸骨被抛,珠宝几乎被盗抢一空。在盗掘康熙帝的景陵时,由于四周流水不止,王绍义指挥兵匪和随从的一帮流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动用炸药和炸弹,耗时三个昼夜才在宝顶的侧角直着打开了坚固异常的地宫,当匪众们进入地宫时,发现里面存积了比乾隆陵地宫还要多的污水,根本无法靠近棺椁。王绍义等匪众没有采取当年孙殿英盗墓时用抽水机抽出积水的办法,而是在一个当地大盗墓贼的指点下,扎起几个木筏,顺水划入后室的棺椁前,挥刀扬斧,总算将已浮在水面上的棺椁劈开,并将大部分珍宝盗出。
在景陵地宫盗出的所有珍宝中,最为知名的是康熙帝生前最为看重的心上之物——九龙玉杯。据史典记载,此杯为白玉质,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有盖。四角各有二龙戏珠,把手为一条龙,共为九条龙,故称作“九龙玉杯”。其用料白玉细腻无瑕,半透明,所雕云龙工艺精巧,活灵活现。更为奇特的是,只要盛满酒水,就可从杯外看到九条蛟龙翻转飞腾。此物堪称宝中之宝。传说康熙年间,一代名盗杨香武为取得侠盗圈内的霸主地位,曾三进紫禁城,想盗取九龙玉杯,但终未成。不过,随着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惊险故事在社会上的演义和流传,这件酒杯更是身价倍增,秘不可测。康熙后的历代名盗,都把盗取九龙杯看作终生追求的最高目标,盗术修炼的最高境界。可惜,由于康熙生前对九龙杯防护甚严,死后又带进景陵地宫,一代又一代的名盗只能望陵兴叹。
被砸毁的石狮以自身形象,向世人诉说着过去的沧桑岁月(作者摄)
此次在盗掘景陵前,有一个在匪众内部地位仅次于王绍义的田姓匪首曾和王绍义有约:“盗开景陵,我啥也不要,只要康熙爷的那件九龙玉杯还在,我仅要此一件足矣。”景陵地宫的棺椁被劈开后,匪众果然找到了当年紫禁城的那件镇城之宝——九龙玉杯,田姓匪首如愿以偿。
当王绍义率匪众打开同治帝后惠陵的地宫大门,将尸体从劈开的棺椁中拖出来时,只见那位倒了一辈子霉的同治皇帝只剩一把枯骨。当年为殉情吞金而死的皇后阿鲁特氏,虽已死七十多年,尸身竟保存完好,如同刚刚逝去一般鲜活。匪众将金银珠宝抢夺一空,扬长而去。而当王绍义等匪众志得意满狞笑着撤离清东陵地区后,当地的一伙歹徒又趁混乱之机,高举灯笼、火把纷纷拥进尚未封口的惠陵地宫。歹徒们看到地宫的珍宝已被抢劫一空,再无其他可掠,便将那位赤身**的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用刀剖开肚子,只为了搜寻七十年前她殉情时吞下的那一点点金子。
王绍义率部盗陵事件发生后,中共冀东区党委、蓟县公安局、八路军冀东第十五军分区及第三专署,当即派军警进入东陵地区,对盗陵匪众进行打击和搜捕。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共捕获匪众三百多人,其中有六名罪大恶极的匪首,被押赴景陵大碑楼前枪决示众。遗憾的是,这次盗陵的最大匪首王绍义却逃之夭夭,直到五年后,才被当地公安部门捕获并枪决。
虽然这次盗陵事件很快平息,但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东陵地区又很快乱腾起来。1946年,国民党军队开始进入玉田、武清等县区,驻守马兰峪和清东陵的中共军队很快奉命开赴前线作战,清东陵地区再成真空状态,并越发混乱不堪,致使一伙又一伙贼心不死的歹徒,再次图谋盗掘陵寝,并开始小规模地实施盗掘。到1949年,当地新立村一个叫郑存的流氓,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贪欲,开始联络一伙歹徒,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大规模的盗陵行动。从1949年1月至1950年2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盗掘了惠陵、昭西陵、定东陵、定陵、惠妃陵、孝陵等近十座陵寝,尽管有些陵寝此前已被匪徒们盗过不止一次,但他们还是从一些陵寝中盗取了大量珠宝。
自孙殿英部于1928年首次大规模地盗掘清东陵后,至1950年2月的二十二年中,清东陵地区的所有帝后陵寝,除顺治皇帝的孝陵由于传说里面没有珍宝而没被打开地宫外,其他陵寝地宫全部打开并被盗掘一空。陵中的珍宝除极少一部分回缴到人民手中外,绝大部分在军匪、歹徒的手中,或变卖,或藏匿,或被毁,或遗失,至今下落不明。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成立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1961年,国务院把清东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年拨发专款对陵寝建筑进行维修和保护。1978年,清理整修后的乾隆裕陵地宫对外开放,1979年,清理整修后的慈禧、慈安两陵对外开放。随后,裕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及咸丰帝的定陵相继开放。曾经辉煌无比又凄惨无比,历尽劫难和屈辱的清东陵,在经历了一个个月黑风高、鬼哭狼嚎、群魔乱舞的漫漫长夜之后,总算迎来了一个新的黎明。
1997年2—3月 采访于清东陵
1997年3—7月 一稿于明十三陵北新村
1997年11—12月 二稿于北京花园村
2011年4月15日 于北京亚运村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