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8年初夏北伐胜利之后,蒋介石便以裁军养息为名,想借机削弱李、冯、阎三个北伐方面军的力量。到1928年12月,蒋介石在南京再次召集各路将领商讨裁军事宜。随着这次会议的不欢而散,各方势力再动干戈已不可避免。整个1929年,蒋、冯、阎、李四方将领,都在做着相互拉拢又相互打击的明争暗斗。这种打打拉拉、拉拉打打的翻云覆雨的结局是,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首先被蒋介石击垮,然后阎、冯联合的倒蒋序幕拉开。
到了1930年2月,阎锡山发出电文,强烈指责蒋介石武力统一的论调。很快,南京国民政府由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司法院院长王宠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联合发出《忠告全国军人书》。2月13日,阎锡山又回电驳斥。经过一个多月的电报大战,中原大战不可避免了。
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就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并联合冯玉祥通电倒蒋。4月5日,蒋介石正式下达讨伐令,以中原为主战场的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战由此开始。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时的三巨头合影。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就在阎锡山同蒋介石展开电报论战之时,驻在大名的孙殿英先后接到了阎锡山、冯玉祥派来的使者,劝其归顺。这个时候的孙殿英手下已扩充到五六万人,在其驻地的北部是阎锡山手下大将商震、徐永昌等,其南部则是冯玉祥的队伍。由于孙殿英恰好夹在二者之间,而阎、冯联合倒蒋在即,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更为了不让孙殿英成为插进阎、冯软肋之间的一颗钉子,双方都派人劝孙殿英归顺其部,以全力倒蒋。
孙殿英同时受到阎、冯双方的邀请,受宠若惊,自感脸上很有光彩,何况当年还是暗中受到阎锡山的启示和庇护才来到大名,有了这块地盘的。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殿英爽快地答应,表示要与阎、冯同心协力,共同倒蒋。冯玉祥得知孙殿英的态度后,任命孙殿英为讨蒋第五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主席一职。
孙殿英得到了冯玉祥的任命,惊喜交加,待中原大战开始后,立即召集师、旅长会议,商讨奔赴中原战场之事。当一切商讨完毕后,军部参谋长冯养田又突然提出谭温江一事,说道:“由于谭温江师长仍押在北平陆军监狱未得释放,原第五师弟兄军心不稳,有厌战情绪,其他人很难驾驭,官兵盼谭师长归队的呼声很高。现在我们既决定与中央对敌,南京政府法律已无遵守之必要,且阎总司令正在倚重钧座,我军也正急需将领之时,不如趁此机会给阎总司令发个呈文,声明谭师长所得珠宝,都属剿匪所缴获,并无盗陵之事。现本人被误捕,羁押年余,亦无证据,自应还其自由,令其归队就任,为国家之前途效力,我想阎总司令是会照准的。一旦谭师长出狱归队,那些关于十二军盗陵的种种传闻,便不攻自破,十二军全体官兵自此之后与盗陵案便再也没有半点瓜葛了。”
众人听罢,都点头称是,孙殿英更是点头赞许,当即令梁朗先回办公室书写公文,以电报的形式发给阎锡山。同时令各师长、旅长整饬队伍,向中原进发。
阎锡山接到孙殿英发来的关于请求释放谭温江的电报后,当即准许,并发电致北平卫戍司令部,令其放人,谭温江被立即释放。当时一位曾在卫戍司令部任职的军界官员,多少年后对谭温江出狱的情况,以南海胤子的化名回忆道:
这日谭师长正在监狱里请大家吃饭,忽然传达长走来,笑着向谭师长说道,传达给师长道喜。谭师长不知什么事,忙道,有甚喜事呀。传达长道,今天听说总部下了一件公事,大概是前线上用人,孙军长保释师长,仍然回任,公事已到了警备司令部了,今天就许有人来接师长。谭温江听了这句话,哈哈大笑道,我早就料到,河南不开仗,我这条命就算交待了,如果一开仗,前线非用我不可,我便能官复原职。诸位弟兄,谁愿意跟我走,我到了河南,一定可以安置个事做。当时便有两个宪兵应声说道,我们愿意伺候师长。谭温江道,好极了,我一出狱,你们就去告长假,大约三两天就得动身。两个宪兵自是喜欢。众人借此为由,都说今天借着师长的筵席,我们再添几样菜,就算给师长贺喜了。谭温江向夫役道,好好,你去吩咐厨子,叫他多做些菜来,我们大家要痛饮几杯。当时谭师长非常高兴。大家直吃了三个多钟头的酒饭。果然下午四点多钟,便有孙军长派来的几个军官同总部留平办公处的副官、警备司令部的参谋,会同监狱官,请出谭师长,说道,师长大喜了,总部有命令,请师长仍回本任,现在汽车已来了,请师长就此走吧。谭师长笑道,不要忙,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多,临走的时候,也应该向各位辞辞行。大家都说师长不要客气了……
北平陆军监狱旧址
谭师长温江在许多人欢送之中,气宇轩昂,满面笑容,迈开虎步出了陆军监狱,坐上汽车,向送行的监狱官等点头,两名马弁随车保护,有如风驰电掣,直奔留平办公处去了。
在他临走之前,由总部驻平办事处,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设宴招待,一是“洗冤”,二是送行。第二天谭温江就在一片欢送声中,乘车直往火车站去了。
当谭温江乘火车来到郑州时,孙殿英的前锋部队已由东明、长垣过黄河,经开封、考城直抵安徽亳州。孙殿英本人则率梁朗先、冯养田等在郑州一面等待冯玉祥,一面等待谭温江的到来。
就在谭温江抵达郑州的当天,冯玉祥也来到了郑州。于是,孙殿英便带着自己的幕僚及谭温江等人,来到冯玉祥下榻的寓所受命。
令孙殿英和随行的幕僚们吃惊的是,冯玉祥显得极其开朗和热情,一见面就对孙殿英说:“老弟,我们很早就打过交道,当年南口一战,你可是打得我好苦啊!行,你和你的弟兄都是好样的。”冯玉祥很是真诚地夸赞着,然后又一同来到酒席宴前,举杯言欢。席间,孙殿英及其幕僚不免有些拘束,而冯玉祥却谈笑风生,一副对中原大战胜利在握的得意样。当双方都几杯酒下肚后,孙殿英开始介绍随行人员的情况,当介绍到谭温江并说谭因东陵盗案刚刚从北平陆军监狱释放,就匆匆赶来郑州准备率部参战时,冯玉祥似嬉似娱地说:“魁元老弟,我真佩服你们的胆量和行为。就革命而言,我干的是活的(指1924年的逼宫,驱逐溥仪出紫禁城),你干的是死的(暗指东陵盗宝),你我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干的都是反对满清的革命勾当,不过你干得更好,听说那个老太婆也让弟兄们整了……”冯玉祥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孙殿英让谭温江一道出席宴会,本想借此机会向冯玉祥说明,自己手下的弟兄并未盗陵,外边的一切传言都是假的,以表自己和军队的清白。但此次听冯玉祥如此一说,他大为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堂堂的冯总司令还赞扬自己的盗陵掠宝为“革命行为”,这和自己在盗陵前向手下弟兄讲的那番话何等相似,甚至相似得如出一辙。冯总司令这番话,不只是对自己当初那番论断的证实,更重要的是,东陵事件由羞于叙说和不敢承认,一下转变成一桩极其光荣和自豪的革命行动了。孙殿英感动万分,大有“识魁元者,乃冯总司令也”的感觉,遂涨红着脸,猛地站起身,举杯在手,对冯玉祥表白道:“这次跟冯总司令打老蒋,我孙大麻子决不含糊,决不当孬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冯玉祥听了孙殿英的一番表白,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当场提议举杯共饮,以示倒蒋之信心。
第二天,孙殿英在郑州领了冯玉祥拨给的弹药、粮饷,奉命向安徽亳州方面开拔而去。
中原大战爆发后,陇海线位于全局的中央,而津浦、京汉两线,则是战区的左右翼,因而作战双方的主力部队都摆在了陇海线上,以示对中央战区的控制。5月2日,蒋介石在南京举行誓师典礼,表示一定要与阎、冯拼杀到底。5月8日,蒋介石渡过长江,先后到蚌埠、济南、兖州视察作战准备情况,然后返回徐州坐镇指挥。5月11日,双方摆在河南、山东的部队开始大规模火力接触,中原大战进入第一阶段。8月1日,双方战斗激烈。时逢雨季,中原上空大雨整日不绝,阎锡山部队的大烟枪因雨季潮湿而点不着火,土炮也无法点燃,官兵精神萎靡不振。而蒋介石部队由铁路运送兵员给养,来势凶猛,更有飞机配合,战事比较顺利。尤其是在战争发生后,孔祥熙帮蒋介石从德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式大炮运到前线,在阎锡山的土枪、土炮均难以点火发射的情况下,形成了强大的军事优势,蒋军的大炮可以在暴风骤雨中昂首挺立,一点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地猛轰阎、冯联军阵地,阎、冯联军损失惨重。
在中原大战之前,阎锡山、冯玉祥满以为双方的军队合起来,再加上孙殿英的几万人和所持有的精良武器,打败蒋介石已成定局。因之对东北的张学良未做联合的表示。当时阎、冯的战略是,只要张学良按兵不动,则无关中原的胜负大局。但几个月的战事情形表明,双方尽管依然呈胜负未分的胶着状态,但从整个战局和后劲看,已有不利于阎、冯联军之势。在这危急的紧要关头,阎、冯不得不向东北的张学良求援了。
中原大战时期的宋美龄
此时的张学良尽管按兵不动,但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原大战的形势。在他看来,中原的鹬蚌相争,正好使他这个渔翁从中得利,不管谁胜谁负,最终双方都要倚重他。果然未出所料,当阎锡山派出贾景德、薛笃弼前往秦皇岛面见张学良,请求助阎、冯一臂之力时,蒋介石派出的说客吴铁城也赶奔而来,请求少帅出兵助蒋。
面对双方的说客,张学良深知自己这颗大号砝码,若加到蒋方,则蒋胜,加到阎、冯一方,则阎、冯胜。但此时他却举棋不定,静观时局的变化,对双方说客都表示冷漠,既不承诺,也不否定,只是在稍做应酬之后,一个人悄悄躲回了沈阳少帅府。
在蒋介石的说客吴铁城颓然回到南京后,蒋介石并不死心,在经过又一番周密的策划后,让其夫人宋美龄亲赴沈阳帅府劝告游说。宋美龄的伶牙俐齿,谈吐风度,真挚承诺,使张学良有些动心。而这时阎、冯联军的颓败迹象已明显表现出来,张学良权衡再三,终于答应了宋美龄的请求,表示发兵进关,抑阎、冯而助蒋。
很快,东北军兵分两路,浩浩****地向关内进发。东路出山海关沿津浦线南下攻击阎锡山部,西路自朝阳、承德进关,沿平汉线夹击冯玉祥、孙殿英部。张学良军队的突然进关,无疑使阎、冯联军雪上加霜。阎、冯见已无取胜的可能,便决定主动退兵以自保。于是,阎锡山急派手下头号大将、能守善战的傅作义进兵涿州,堵截南下的奉军,以保主力部队后撤之路。傅作义不愧是一员智谋双全的儒将,进兵涿州坚守后,使奉军三个月未能攻克,为阎、冯联军从中原顺利撤往山西争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在这个空隙中,阎锡山部队分别从石家庄、邢台退到山西太原,孙殿英部取道博爱、修武退到晋东南,冯玉祥部自潼关渡河退到山西汾阳。
至此,持续了半年多的中原大战,以张学良的入关,阎、冯联军的失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
阎、冯失败后,为减消蒋介石的嫉恨,同时也为保存实力,双双宣告下野,交出兵权,所部统由南京政府编为中央国民革命军,归新任的北平绥靖主任张学良节制。孙殿英部在中原大战中,不但兵员未有减损,反而有所增加,在作战和撤退过程中,收编了多股杂牌军队和当地土匪,人员猛增至八万多人。退往山西后,鉴于他的实力,其军队也由原国民革命军十二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一军,进驻山西省晋城、高平、长治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