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山东(1 / 1)

当冯玉祥的部队全面溃退之后,奉军占据了北京,直军屯兵西苑,由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后扶植的段祺瑞政府垮台,段祺瑞本人隐居于天津,开始吃斋念佛的生活,这个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此消失了。

1926年,直系、奉系军阀共同把持北京政府时合影。前排左起:张作霖、吴佩孚

后排左起:张宗昌、张学良

正当张作霖、吴佩孚等军阀为赶跑了冯玉祥而扬扬自得、踌躇满志时,南方的革命党人却在紧锣密鼓地制订计划,调集军队,要进行以彻底打倒北洋军阀为目的的最后的北伐了。

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和段祺瑞等曾先后邀请革命党的领袖孙中山北上,共主国家大政方略和时局。孙中山虽深知北上议政难有什么理想的成果,但为了推进国民革命,决定抱病北上。

离开广州前夕,孙中山念念不忘打倒北洋军阀,并把黄埔军校学生看作完成北伐大业的重要力量。为此,他专门视察了这所由自己亲手缔造的学校,并对黄埔师生发表了颇动感情也颇为悲壮的演讲:“我看见你这个黄埔军校精神,一定能继续我的革命事业。现在我死了,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如果前二三年,我就死不得。现在有这些学生,一定可以继承我未竟之志,能够奋斗下去的……这次北上,不论成败,决不回来。革命大任,交黄埔军校同志负之。”

视察黄埔军校的当天傍晚,孙中山一行登上永丰舰,离开广州北上。12月31日,到达北京,未及议政,就因肝病住进了医院。至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这位创立民国的一代伟人拼尽最后的一丝力气,在夹杂着英语、粤语、普通话的“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呼声中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九岁。

孙中山去世了。南方国民政府的实力派人物在一年多的吵吵闹闹和钩心斗角后,终于推举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欲完成孙中山未竟的事业。

1926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部队动员令。北伐军总司令明确提出了先定三湘,再克武汉,会师中原,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

7月9日,广州骄阳似火,蒋介石顶着炎炎烈日,一手接过中央监委吴稚晖代表国民党中央授予的北伐军军旗,另一只手接过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代表国民政府所授予的北伐军总司令大印,然后满面春风地转身向操场示意。只见黄埔军校大操场上,旌旗耀目,枪支如林,士气高昂,战马嘶鸣,一派蓬勃旺盛、战而必胜的气氛。

7月上旬,北伐军出广东,向两湖的吴佩孚部队发动攻势。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敌人仓皇逃窜,湘江两岸捷报频传。不久,北伐军进逼长沙城下,坐镇长沙的吴佩孚部将、湘军总司令叶开鑫不战而逃,北伐军第八军李品仙师顺利占领长沙。

9月1日,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9月3日,蒋介石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见部队两次攻城未果,便下令首先攻取汉阳、汉口。北伐军占领汉阳、汉口后,吴佩孚见两湖难以立足,趁深夜撤出武昌,仓皇逃往河南信阳。武昌遂被北伐军团团包围,成了一座死城。

9月20日,蒋介石乘着两湖战场胜利的喜庆气氛,在武昌城外的余家港车站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同时下达了三个重要命令:一、强攻武昌。二、调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之第一师、第二军、第三军、第六军、第七军,同时开赴江西,开辟第二战场,攻击北洋军阀的实力派孙传芳部。三、任命第一军军长何应钦为北伐军东路总指挥,率所部三师攻击福建的北洋军阀周荫人。

江西的孙传芳是个足以和吴佩孚、张作霖相抗衡的大派军阀,除占据江西全境外,还占有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盘。号称五省联军总司令,共有十九个师零九个旅,可参战兵员约为十六万,机枪三百八十挺,各种火炮三百八十四门。其实力尚在吴佩孚之上,可谓声势浩大。在北伐军跟吴佩孚部杀得正酣时,老于世故的孙传芳却袖手旁观,坐视同属北洋派系的吴佩孚兵败而不救,企图保存实力,并从中渔利。直到蒋介石调大军进攻江西老巢时,孙传芳才从梦幻中醒过神来。他一面匆忙将驻扎在江苏、安徽、浙江的部队调往江西,同原驻守在江西、福建的部队会合,一面急电张作霖,准备与之联合,共同对付北伐军。

9月21日,孙传芳在由南京到九江的“江新”轮上望着滚滚长江,对随从们说:“南军没有什么了不起。吴佩孚被打垮,是因为除刘玉春的一旅人而外,其余都算不上什么军队。现在请南军尝试一下我的厉害吧。”

然而孙传芳高兴得太早了。就在他尚未完成迎战准备时,北伐军却突然兵分三路,从醴陵、浏阳、攸县、会昌、于都等地一起向江西杀来,蒋介石也亲自赶奔江西坐镇指挥。由于孙传芳部队的主力此时都分散在外省,防守南昌城的只有可怜的六百人,近乎一座空城。北伐大军一拥而来,于9月19日,不战而夺取南昌,孙传芳大败。

10月10日,围困湖北武昌城的北伐军终于攻进武昌,两湖全境尽收北伐军囊中。

吴佩孚失去湖北后,元气已尽,只得将残部撤至河南,准备固守。

北伐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几乎**平了整个南方,大军饮马长江,克日北指,准备一鼓作气**平中原,占领全国。

面对北伐军的强大攻势,在奉天的张作霖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于11月19日匆匆赶到天津,在蔡家花园召集奉系高级将领会议,商讨退敌之策。驻守济南的张宗昌于11月13日也匆忙赶到蔡家花园。

11月29日,张宗昌建议推举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和吴、阎共同成立“讨赤联盟”[1],由张作霖统一指挥,与会将领深以为然。此时,在江西兵败逃跑的孙传芳也来到蔡家花园,表示愿意收拾残部,归张作霖指挥。张作霖随即宣布自己任安国军总司令之职,同时任命孙传芳为安国军副总司令兼苏皖赣闽浙五省联军司令,张宗昌为安国军副总司令,仍兼直鲁联军总司令。

12月1日,北方军阀的蔡家花园会议结束。这次会议制定了共同对付南方国民革命军和北方国民军冯玉祥部的策略和军事部署。但北方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吴佩孚和阎锡山不冷不热的态度,给蔡家花园会议的决策无形中罩上了一层阴影。

新任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见吴佩孚在河南力不能支,根据会议决策,准备派兵假道河南,在长江一线同北伐军决一雌雄。但吴佩孚深知只要奉军一到河南,他仅存的一点地盘也将自动化为乌有了。因此,他坚决阻止奉军假道河南,而让其从海路乘军舰抵长江作战。这一损人利己的策略,张作霖自然不会答应。眼看北伐军已越过长江向中原气势汹汹地杀来,张作霖认为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他不顾吴佩孚的强烈反对,毅然决定分兵两路进军河南,并专门派了吴佩孚的老对头赵倜为河南宣抚使,随军南下,负责招降吴佩孚残部。至此,北洋军阀两大派系合作的局面彻底破灭了。

1927年2月8日,奉军第十军于珍部突然开到河南,将河南督军齐燮元的卫队缴械。然后开到新乡,将当地驻军王为蔚之一部缴械。

2月中旬,张作霖决定调东北吉、黑两省军队入关,以全力保持长江以北的地盘,张宗昌则调集鲁军赶往江浙前线,负责解决河南问题。孙殿英作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被调往南京附近前线作战,直接受直隶军务帮办徐源泉的指挥。徐源泉是张宗昌的老部下,当张宗昌在奉军任旅长时,他是褚玉璞团的团副,张宗昌建立直鲁联军后,徐源泉便当了直隶军务督办一职。

正当奉军大量拥入河南时,原投降奉系的毅军忽于中牟自动退却,吴佩孚部下靳云鹗部乘势在中牟、开封之间发动了一次猛烈的反攻,并于当天占领开封,次日占领中牟。奉军前敌总指挥于珍、毅军总司令米振标、河南宣抚使赵倜皆夺路而逃。

正在吴奉两军在河南境内自相残杀时,晋军首领阎锡山派人到汉口表示愿意中立和亲近,同时派晋军大将徐永昌率兵进驻娘子关,宣称“保境息民”,禁止吴奉两军进入。自此,奉、吴、阎的“三角讨赤联盟”完全瓦解。

恰在这时,冯玉祥又率领国民军由陕西入河南,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吴佩孚在张作霖、阎锡山以及湖南的唐生智、陕西冯玉祥的挤压、打击下,所属军队分崩离析。在四面楚歌中,吴佩孚只好弃军独自逃往四川,接受实力派人物杨森的庇护。

吴佩孚虽把自己看作战无不胜的儒将,但此时属于他的那个时代已经彻底过去。在逃往四川后,日本第一舰队总司令荒城二郎同日本海军驻华特务机关头子藤秀大佐等一行十五人来到吴佩孚的住处,拜访这位落魄的大帅,表示愿供给私人借款一百万,赠枪十万支、小炮五百门、机关枪两千挺,让其东山再起,问鼎中原。但吴佩孚却说:“过去我有枪不止十万,有钱不止百万。可见成败不在钱、枪的多少。如果我想借外债、引外援,何必等到今天。中国人的事让中国人自己了结吧,贵国的盛意我不能接受。”英雄末路,尚有如此言行,真没有愧对吴佩孚的一世英名。至此,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一代军阀巨头,完全退出了中国政治、军事舞台。

吴佩孚的军队溃败后,冯玉祥和唐生智部占据了河南大半,张宗昌在江浙的防线也逐渐被北伐军主力冲垮。奉军被迫溃退到山东境内。

面对一天紧似一天的形势,张作霖决定重新进行战略部署,原北方的镇威、直鲁、五省联军的名义一律取消,统称为安国军,并组成北方安国军政府,由张作霖本人担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主持全盘的政治和军事事务。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中南海怀仁堂就任大元帅之职,孙传芳、张宗昌在参加大元帅的就职典礼后,当天相偕赶回济南布置防务。根据新的战略部署,张宗昌将直隶的大部分驻军统统调往山东境内参战,从南京战场退却下来的孙殿英部又被调往山东前线。

由于整个北方的军队几乎都调往山东境内,加之直鲁军退出江苏后,孙传芳的原五省联军也退到山东地盘来就食,无疑大大加剧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山东人民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无力缴纳张宗昌强硬摊派的军饷,百姓纷纷逃出故乡。而张宗昌搜刮的民脂民膏,并非全部用在军饷和其他事业上。他把直鲁两省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尽情挥霍。他为妓女脱籍或者聚众豪赌,往往一掷数万金而毫无愧色。手下的大小军官见主帅如此,也都吃缺吞饷,层层中饱,因此积欠军饷,使兵士们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在这种情形下,直鲁军有的倒戈投向南方北伐军,有的则沦为披着军队外衣的强盗土匪。直鲁军明显大势已去,只待在北伐军的一阵喊杀中土崩瓦解了。

在南北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布置新的战略战术,准备决一雌雄的空隙,在蒋介石的阴谋筹划下,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屠杀曾在北伐征战中共同出生入死的共产党人。蒋介石被迫下台又重新复出后,将冯玉祥、阎锡山以及桂系的李宗仁,紧紧地拉入自己的阵线之中,在又一轮紧锣密鼓的策划之后,终于开始了向奉系军阀最后的全面攻击。

1928年2月13日,国民革命军重新编组为四个集团军,其部署为:

蒋介石为全军总司令,何应钦、李济深为总参谋长。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蒋介石兼任,辖18个军,29万人。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为冯玉祥,辖25个军,31万人。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为阎锡山,辖11个军,15万人。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宗仁,辖16个军,9个独立师,约20万人。

蒋介石在基本完成北伐的部署后,于4月7日下达总攻击令,具体部署为:

第一集团军沿津浦路北上。

第二集团军沿京汉路北上。

第三集团军沿正太路向东北进军。

第四集团军白崇禧第十二路军,沿京汉线北上。

4月10日,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分左右两翼向张宗昌的鲁军发起攻击。鲁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蒋军右翼不战而入山东境内。12日,张宗昌下令鲁军总退却。至5月1日短短十八天的时间,第一集团军攻陷济南,鲁军越过黄河向北溃退。

5月17日,第一、第二集团军攻克德州,第三集团军占领了石家庄。

5月30日,奉军在保定的关键性战役中失利,北京岌岌可危。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下令奉军全线退却。

6月2日,在北伐军兵临京师的危急时刻,张作霖被迫发出通电,决定退出北京,撤至关外。电文称:“为避免同室操戈,喋血京师,祸及中外,决意本着化干戈为玉帛的宗旨,奉军全部退出京师。以后的政治问题,留待全国大众裁决。”

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被炸翻情形

6月3日,张作霖携潘复、张景惠、王荫泰等三十余人,离京返奉。至6月4日凌晨,当张作霖的专列行至沈阳西郊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药炸翻,张作霖身受重伤,于当日上午9时30分死亡。

6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全权处理接收京津事务。

6月20日,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承袭父职,就任奉天军总司令。

7月1日,张学良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何应钦等人,表示愿意用和平的手段统一全国……

就在国民革命军最后的北伐业已完成,全国即将和平统一的喜庆气氛中,从政府首脑到普通民众,谁也没有料到,一起震撼中外的东陵盗宝案悄然发生了。在整个北伐战争中,似乎并未太显山露水的孙殿英,也随着这起东陵盗宝的惊天大案,在一夜之间轰然震彻整个世界。

注释:

[1]讨赤联盟:1924年起,国民党采行联俄联共政策,南方的国民政府被北洋军阀视为赤色政权,故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人组成“讨赤联盟”,对抗北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