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学习动机概述(1 / 1)

人的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意义是很大的,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它特别重视。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它与学习目的的关系如何?有哪几种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可资借鉴?学习动机有哪些重要的变化规律?怎样激发、转化和维持学习动机?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为了说明学习动机的涵义,先明确一下动机的性质是必要的。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有机体的内驱力可以分为生理和社会的两种。生理的内驱力,如饥渴、休息、睡眠、等,亦可称为第一级水平的内驱力;社会的内驱力,如认可、从属、爱情、独立等,亦可称为第二级水平的内驱力。无论哪一种内驱力都与需要密切联系,都是引起有机体活动的激活状态。但需要和内驱力并非同一状态,内驱力是当需要缺失时有机体内部所产生的一种能量或冲动,以激励和组织行为去获得需要的满足。

人的动机不仅可由内部因素来激发,也可由外在刺激来引起,而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就特别称之为诱因。诱因按其性质可分两种:凡是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凡是驱使个体逃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从方法的角度,又可以把诱因分为三种,即理智的诱因,它通过调动理智而引起学习动机,如目标与反馈;情绪的诱因,它通过激**绪而引起学习动机,如表扬与批评;社会的诱因,它通过唤起社会刺激而引发学习动机,个人竞赛与团体竞赛、期望与评价等即属于此类。诱因和内驱力是紧密联系的:一般地说。既没有无内驱力的诱因存在,也没有无诱因的内驱力存在。可以先有内驱力而后选择行动目标,也可以先有诱因诱发出需要,然后唤起内驱力。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及其动机常常是由内驱力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来决定的。

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界说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可以先组织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然后通过学习活动逐步地引发和形成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而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

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是紧密相连的。一般地说,在学习活动中没有无学习动机的学习目的,也没有无学习目的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出发点,学习目的则是学习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归宿。更通俗地说,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则回答的是“为了什么”学习的问题。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区别虽然如此显而易见,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是不易截然分开的。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一种较复杂的学习活动往往可以划分为好几个阶段,其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变化情况是,在这一阶段是学习动机的东西,在下一阶段却成了学习目的;同样,在这一阶段是学习目的的东西,在下一阶段又成为学习动机。例如,一个学生为了要精通某一门外语,就必须记住大量的外语单词。这样,“要精通某一门外语”就成为“要记住大量外语单词”这一学习目的的学习动机。进而言之,他为了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就至少要精通一门外语。这样,“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又成了“至少要精通一门外语”这一学习目的的学习动机。正是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相互转化、共同推进,二者才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如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一个学习动机不只指向一个学习目的,一个学习目的也不只由一个学习动机出发。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情况是,某一学习活动可能只有一个学习动机,但可以有若干局部的或阶段的学习目的;某一学习活动只有一个总的学习目的,却也可以有若干局部的或阶段性的学习动机。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身上,同样的学习动机可以指向几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围绕同一学习目的展开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包含几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考虑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