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羊群效应”的影子。比如,大家都认为到科技产业工作会有比较好的薪资与福利,这就使得很多人都想做一名工程师,但是却没有认真评估在台湾的科技代工环境下,一家公司的盈亏基本上都要依靠外来订单,倘若这一季的订单骤减,僧多粥少的情况必然会导致无薪假,甚至变相裁员。
我们常常会有“模仿成功人士”就能“复制成功模式”的自我安慰心理,因此大街小巷常常流传着这类名人小故事:比尔·盖茨半路弃学经商;李嘉诚白手起家,抓住机遇,迅速致富……这些千篇一律的故事似乎总在重复同一种模式——主角起初一无所有,但经历种种变故与努力后,最终名利双收。
不过,你曾经深入研究过,他们为何能成功吗?
大部分故事中的名人案例,谈到的都是百分百天才加上百分百努力,再加上百分百机遇的历程。问题是这些事情发生在一般人身上的概率微乎其微。
最终,我们会将焦点放到对功成名就的欣赏与羡慕上,然后告诫自己这样的天分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即便在名人故事上受到了极大的激励,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会将那些看起来简单,其实不太可能实现的伟大梦想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也觉得那样的方式、那样的世界,与你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
其实,比尔·盖茨并不是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律师,母亲不仅是洲际银行的第一位女性主管,而且是联合劝募协会的第一名总裁,所以,盖茨是出生在一个拥有高等教育与深厚经济背景的家庭。
18岁那年,父亲送了一辆保时捷跑车作为盖茨的成年礼,还替他购买了当时非常昂贵的个人电脑,使他有机会成为世界上最早接触到电子科技的第一批年轻人。
最初,他替IBM公司做商务软体,并由此创立了伟大的微软王国。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可以轻易地与当时如此知名的公司合作?答案很简单,因为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和IBM的高阶管理者约翰·埃克斯同为联合劝募协会的董事,某次会面中,两人聊到电脑业的新兴公司,玛丽认为埃克斯低估了这些公司的未来价值,于是向他推荐儿子研发的DOS系统,这就是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的过程。
在许多名人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些关键的情节被忽略了,如果我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很有可能会掉到美梦的陷阱中,以为自己半路休学,加入科技业就有机会踏上比尔·盖茨、乔布斯的成功之路,但庸才休了学也不一定能得到什么好的发展,不如踏踏实实学好学校里的知识,待自己思想成熟,走入社会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与其抱着不符合实际的梦想,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下自己对什么最在行,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