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在这种作用下,有些人选择了勇敢前行,奋力拼搏,并且不出意外地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有一名心怀大志、渴望成功的年轻人。他14岁就进入拳坛,第一次上擂台便被对手打得鼻梁都快断了,下台时还血流满面。
然而,第二天,他又坚强地站上擂台再次挑战。不过仍然扮演着被追打的角色,但他毫不丧气地选择了最严苛的训练。不幸的是,某次练习时,他的左眼受了伤,这只眼睛从此失去了视力。后来他转了行,再也无法参赛,却依旧渴望胜利,并在新的人生旅途上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成功之路。
另一位年轻人19岁时参军走上战场,在某次战役中全身上下被两百多块炸弹残片入侵,其中一部分弹片由于卫生条件有限,取出就会危及性命,只能永远留在他的体内。
退役后,20岁的年轻人立志成为一名作家,坚持不懈地写作,可是他的作品被出版商全部退回,但他毫不气馁,认为人生就是不断战斗的过程,坚决不放弃写作的梦想。
到23岁时,他的执着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第一部著作出版了。可是只印刷了300册,根本不足以支撑他的生活,并且为了全身心投入写作,他早已身无分文。
这个一生为了梦想拼搏的年轻人就是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恩斯特·海明威——世界名著《老人与海》的作者。
在对成功的渴望下,海明威历经人生的起伏,却仍坚持梦想,直面挫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然而,在生活中,也有不少畏惧失败的人。他们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马上降低对自己的标准,动摇了去实现它的信念,不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还拼命对自己说:“我不可能会成功的,我就是这个命。”
这些人想逃脱现实对梦想的残酷砥砺,选择一劳永逸的安稳人生,然后又在午夜梦回时不甘心地想:我那时候要是坚持不放弃的话,现在就会和那些成功人士一样过上理想的生活。
这时再来责怪环境和身边的人,都是不愿意对人生负责的托词,而且日积月累下,这些愤愤不平的怨气还会摧毁你现有的人生基础。
为什么“渴望成功”的人与“害怕失败”的人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虽然 “渴望成功”与“害怕失败”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都是为了成功,但“渴望成功”是主动追求,并且能为自己创建十分强大的信心,即便遇到再大的波折,也能够坚强、勇敢地度过,于是,很容易获得优势,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而“害怕”则属于被动心理,由于缺乏信心,不得不一味地进行防守,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心理上的疲劳使得战斗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倘若小时候我们没有跌倒过,那么现在我们也不会走路。所以,看起来似乎不可逾越的失败和挫折,实际上不过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倘若因为惧怕失败而将自己的使命放弃,不去努力争取,不愿意改变,那么你永远也不能看见更高处的风景。
再看看社会上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有些人之所以比你更加出色,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特别优厚的条件,只是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你与他们的做法是不同的,仅仅这一点就已经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与人生的走向。
渴望成功,让你能够直面现实生活的残酷,是追求梦想的阶梯。惧怕失败,是消极逃避、不敢直面挫折的懦弱举动,只能让你一边逃避,一边走向人生的“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