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武圣关羽,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他与“文圣”孔子齐名,忠义无双,神勇无比,一生几乎百战百胜,唯在暮年之时,本驻守荆州四平八稳却莽撞出兵强攻襄樊,结果一战导致败走麦城,最终还丢了性命。
其实,关羽智勇双全,一生经历过无数战役,临战经验十分丰富,败走麦城多少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但细细品读武圣人这最后一战的过程,却又觉得这虽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领汉中,赶走曹军,自称汉中王,一直驻守荆州的关羽见刘备连战连捷,也不甘人后,想立下些功勋向大哥邀功,便不顾荆州有着来自东吴潜在的威胁(事实上,东吴就是关羽驻守荆州的假想敌,关羽认为自己武力雄厚,不必在意潜在的威胁,这就是关羽为自己埋下的第一颗雷),决定亲自起兵攻打曹操的属地樊城。
最初,关羽的战术并没有错误,将兵马分为两路,一路留守荆州,一路出征樊城,两军始终首尾呼应,可以随时支援对方。很快,关羽便利用自己极强的战争素质,连打了几场胜仗,还导演了一出水淹七军的超级好戏,重创曹军,连斩对方几员大将,一时间威震华夏,以至于曹操都打算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战争开始时,几场小胜并没有让关羽冲昏头脑,他深知自己的根还是荆州,不论前方获取多大胜利,都要坚持留下部分精兵驻守荆州。但是,随着自己节节胜利,特别是水淹七军之后,地盘越来越大,兵力便有些不够用了,而在这时,关羽骨子里的骄傲也开始作祟,有了“调兵出荆州打下更大地盘”的野心。
这时,曹操一看形势不对,决定听取司马懿的意见,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关羽,而东吴孙权深知关羽如果击败曹操,下一个目标一定是自己,而且以关羽的战斗力,自己并无获胜把握,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同意结盟。虽然暗地结盟,但孙权表面上仍然若无其事,还故意派初次出山的陆逊取代大将吕蒙驻扎在离荆州最近的地方,并且让陆逊假意恭维关羽,做出十足的示弱之态。此举一出,关羽顿时放下心来,以为在自己威名之下,东吴绝不敢造次,而且陆逊乳臭未干根本不足为惧,于是便不顾谋臣反对,执意抽走了荆州大部分守,兵全力攻打曹军。(孤军深入与后方不稳都是兵家大忌,却被关羽一一忽略,此刻,关羽内心深处的盲目自信与一意孤行便是给自己埋下的第二颗雷)
兵力增加后,关羽率军打得上瘾,却不知道孙权已在暗中行动。孙叔命令吕蒙率军袭取江陵,派蒋钦督水军进入汉水,为了迷惑关羽,孙权军队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准备直取荆州断了关羽的后路。
其实这时,关羽仍有机会挽回局面,因为狡猾至极的曹操为了从中渔利,决定使用离间计,命人将孙权给自己写的信件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信后却犹豫不决,不知信件是真是假。他一方面担心荆州失守,一方面又不愿放弃节节胜利的大好局面。(该当机立断却犹豫不决,该权衡利弊却一意孤行,耽误了撤退的最佳时间,这是关羽给自己埋下的第三颗雷)
正当关羽犹豫不决之际,吴军终于露出狰狞面目,一举攻占了荆州。此时,关羽军队的家属大部分都留在荆州,听闻荆州失守,顿时士气低落,而这时曹军也乘机大举反攻,此消彼长之下,关羽大败而逃。他知道荆州已失,只得败走麦城,就是在麦城逃亡路上,关羽因为日夜兼程,连续数日未休息,十分疲累,结果被吴军生擒,最终被斩于临沮。
关羽死后,后人以“败走麦城”比喻被逼入绝境,却极少有人探究这个绝境究竟是被谁逼入的。事实上,关羽就是被自己埋下的这三颗雷逼进了绝境:决定出兵攻打曹操时不顾荆州有东吴虎视眈眈,这是第一颗雷;节节胜利后又被东吴迷惑盲目相信自己,这是第二颗雷;得到孙权写给曹操的结盟书信却仍犹豫不决,这是第三颗雷。终于,第一颗雷爆炸,东吴占了荆州断了自己的后路;第二颗雷爆炸,精兵家属都在荆州使得在外战斗的士兵士气低落、军心泱散;第三颗雷爆炸,耽误了安全撤退的最佳时间导致全军覆没。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炸死”关羽的这三颗雷全都是他自己埋下的,而点火的引子就是他的固执己见,可以说,正是关羽自己一步一步的错误坚持将自己逼入了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