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理性主义(1 / 1)

各种宗教之间的基本差别不在于它们是一神教还是多神教,是泛神论的还是无神论的(佛教是无神论的),而在于它们是乐观主义的还是悲观主义的。基于这个理由,《新约》和《旧约》是极端相反的,它们的结合造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怪物:《旧约》是乐观主义的而《新约》却是悲观主义的。前者是长音阶曲调,后者却是短音阶曲调。

基督教的这个基本特性,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麦兰克洪都深切地了解,也尽可能把它系统化。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性主义者却想除去它并做别的解释,他们的目的是想把基督教带回到平淡的、自私的、乐观的犹太教,再加上一种进步的道德观念和乐观主义所需的来世观念,以便让我们正在享有的美好时光不要结束得那么快,而将那终将来临的死亡赶走。

这些理性主义者都是对《新约》神话的深刻意义毫无所觉的诚实肤浅的人,他们无法超越犹太教的乐观主义。他们希望在历史和教义中都能获得浅显而未加任何渲染的真理。他们可以和古代的尤墨鲁斯学派相比。

的确,超自然主义者带给我们的是神话,但这种神话却是传达深刻真理的工具,这种真理是不能用任何其他方法让一般大众了解的。两者的错误都是想在宗教中寻找浅显的、未加任何渲染的、实实在在的真理。但浅显、未加渲染和实实在在的真理只能在哲学中找到,宗教所具有的真理只是适合于一般人的真理,只是一种间接的、象征的、寓言式的真理。

基督教是一种反映某种真实观念的寓言,但这种寓言本身却不是真实的,把寓言看作真理是超自然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的通病。前者说寓言本身是真实的;后者则曲解它的意义,直到他们根据自己的看法使之还原成为真实的为止。因此每一方面都能提出适当有效的论点来驳斥对方。

理性主义者对超自然主义者说:“你的看法不真实。”

后者反驳前者说:“你的看法不是基督教。”

两方面都对。

理性主义者认为他们以理性为标准,可是,实际上,他们的标准只是一神论和乐观主义假设中所包含的理性,很像卢梭的《萨伏依代理主教宣言书》中提及的理性主义的那种典型。对于基督教教条,他们承认有效的只是从实质意义上认为真实的东西,即一神教和灵魂不朽。超自然主义者无论如何还有寓言真理,理性主义者则不可能有任何真理。理性主义者根本就错了。如果你是一位理性主义者,就应该成为哲学家,摆脱一切权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可是如果你是一位神学家,就应该和权威符合并坚守权威,即使硬要你相信无法了解的东西,也要坚守它。

一个人不可能服侍两个主人,因此必须在理性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这里如果采取中庸之道,就会两头落空。不信仰,就进行哲学思考!不管你选择哪一种,都要全心全意。可是,如果只信到某一限度,过此便不再信仰,只进行哲学思考到某一限度,过此便不再进行哲学思考,这种缺乏决心的状态就是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那些认为科学可以继续进步和不断扩大而不会影响宗教持续存在和发展的人,是大错特错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是宗教的敌人。说两者之间可以和平相处,那是天大的笑话,两者之间是一场殊死战争。宗教由于无知而产生,宗教不比无知维持得更久。当波斯诗人奥马尔烧毁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时,他了解这一点,他这样做的理由,即书本中的知识如果在《古兰经》中找不到,便是多余的、荒谬的。

其实,如果你不是太严肃的话,这种理由是非常尖锐的,它的意思是说,如果科学超越《古兰经》,就必是宗教的敌人,因此就不能让它存在。如果基督教的统治也像奥马尔般贤明,那么基督教在今天的情形就会好多了。可是,现在再去烧毁一切书籍那就太迟了。

人类从宗教中长大,正如从襁褓中长大一样。信仰和知识不可能在同一个头脑中相安无事,它们像一狼一羊同处一笼,知识势将吃掉信仰。在宗教所做的垂死挣扎中,我们看到宗教死抓住道德不放,想要表示自己是道德的根源。没有用!真正的道德并非基于宗教,尽管宗教认可道德也支持道德。

信仰有如爱,爱是不能强迫的:如果要强迫别人去爱,就会产生恨,因此最让人排斥信仰的就是这种强迫别人信仰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