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旧约》和《新约》(1 / 1)

犹太教的基本特性是唯物主义和乐观主义,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也是真正一神论的先决条件,因为它们把物质世界看作绝对真实的,而把生命看作显然的赐予。相反,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基本特性则是唯心主义和悲观主义,因为它们认为世界只是梦幻般的存在,而生命则是自己罪恶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犹太教源于波斯祆教,可是祆教中的悲观主义成分至今犹在,恶之神就代表这种悲观主义成分。不过,在犹太教中,恶之神也像撒旦一样,只具有附属的地位,然而撒旦与恶之神一样,是一切虫、蛇、蝎子的创造者。

犹太教利用恶之神直接补救它的乐观主义的根本错误,即补救产生“堕落”的说法,然后,“堕落”把悲观主义因素带入这个宗教里面来,因为悲观主义成分是忠于真理所需。虽然这个因素把原本应该看作基础和背景的东西变为存在过程,但仍然是这个宗教中最正确的基本观念。

《新约》必定源于印度,因为《新约》中的伦理观念完全是印度式的,在这种伦理观念中,道德导致禁欲主义、悲观主义及其具体化。但是正因为这个理由,《新约》和《旧约》完全立于内在对立的立场,因此《旧约》中唯一可与《新约》相连的是关于“堕落”的故事。当这个印度学说进入巴勒斯坦时造成了腐化、不幸及需要救助的惨状;通过神的化身而获得拯救、自我牺牲以及赎罪的道德这些都和犹太一神教教义相互关联。这种相互关联是隐性地完成的,就是说,虽然这两个东西看上去完全不同甚至彼此对立,然而它们最终还是关联在一起了。

从无中造物的、外在于世界的创造主和救世主是同一个,并且由于救世主的关系与人类合一,他是人类的代表。自从亚当陷入罪恶之中,因而堕落、痛苦和死亡落到亚当身上以后,人类是因他而得救的。这是基督教表述世界的模式,正如佛教表述世界的模式一样,不再通过那发现万物都“很好”的犹太教的乐观主义。现在,魔鬼被称为“世界之王”(《约翰福音》第12章第31节)。

世界不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快乐王国只在世界之外和死后才存在。舍弃这个世界并期望一个更好的世界便构成基督教的精神。可是打开达到这个更好世界的道路的是“修好”。从这个世界救赎出来的方式,在道德上要求要爱你的敌人而不要报复,给你永恒生命的希望而不给你无数的子孙以希望,以圣灵代替犯罪的惩罚,一切东西都安静地在圣灵的羽翼之下休憩。

因此我们看到《新约》修正了《旧约》,也赋予《旧约》新的意义,所以在内在本质上都与印度古代宗教一致。基督教里所有真实的东西,在婆罗门教和佛教中也应该被发现。但是犹太教所谓从无中创生生命的观念,所谓只不过是充满不幸、恐惧和匮乏的短暂人生而永远不会太过谦卑地感激造物主赐予的世俗产物,这些观念你在婆罗门教和佛教中是找不到的。

如果一个人想要推测这种与印度学说一致的情形怎么产生,他可以认为“逃亡到埃及”这一事实可能有某种历史的根据,也可以认为耶稣是由埃及僧侣养大的,而这些僧侣的宗教源于印度,接受印度的伦理观念以及由这些伦理观念而具体化的概念,后来则设法把这些学说用在犹太教义中并嫁接到犹太教的古树上。

耶稣觉得自己在道德上和智慧上的优越可能让他自认为是神的化身,因而自称为神子以示自己不只是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他的意念力量和纯洁以及当作物自体之意志的全能,让他也能表现所谓的奇迹,通过意志的形而上的影响力而从事活动。关于这一点,他从埃及僧侣那里接受的教育可能对他有某些启发。

后来的传说增加了这些奇迹的次数,夸大了神奇的力量。只有在某种程度内,这种假设才可以解释保罗如何能把一个刚死去不久而又复活的人郑重其事地宣称为神的化身以及与世界创造者合一的人。因为要郑重其事地推出这种神圣和伟大往往需要数百年才能慢慢实现。另一方面,这个想法可以当作一种论证来否定保罗书信的真实性。

我们现有的《福音书》是基于耶稣在世时以及他周围的原件或部分原件而成的,这是我基于所谓世界末日以及想象中主耶稣第二次光辉降临的预言而得到的结论,当主耶稣允诺重来时,人们认为,在现世某些人的有生之年,这件事将要发生。因此,这个允诺未曾实现,是非常令人困扰的事情,不但后世人觉得困扰,而且也让彼得和保罗感到十分困扰。百年以后,如果没有当时文献之助而攻讦《福音书》的话,那么一个人的确已经避免了把这种预言引进来,这种预言为何没有实现就能弄明白了。

施特劳斯建立了一项原则,这项原则说,福音故事或其特有的细节应该用神话方式来解释。当然,这项原则是正确的,不过,我们很难确定这项原则的适用范围有多大。对于一般神话性质的判断,最好运用手边不太需要慎重处理的实例。

例如,亚瑟王在整个中世纪的英法两国是一个相当真实的人物,许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的名字常常与同样人物同样环境一起出现,与他的圆桌、骑士、英勇行为、术士,不贞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兰塞劳特等共同构成中世纪许多诗人和文学家笔下的主要题材。他们描写的都是同样的人物、情节,所不同的只是服装的式样和风俗习惯,就是说,根据他们自己时代的不同而在服装和风俗习惯上有所不同而已。

几年之前,法国政府派遣维勒马克到英国去研究亚瑟王这些传说的渊源。他发现这些传说背后的事实竟然是6世纪初期住在韦尔斯的一位名叫亚瑟的小首领,他不屈不挠地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但是他的无关重要的事迹已经被人遗忘了。

天知道,这个人居然成为许多世纪来无数诗歌、小说和故事中所歌颂的伟大人物。这种情形几乎和罗兰的情形完全一样。罗兰是整个中世纪的英雄人物,无数诗歌、史诗和小说都把他作为歌颂的对象,甚至还替他铸像,直到最后亚里斯托把他改观为止。可是,正史上说到他的只有一次,还是偶然说到的。我们所知道的耶稣基督的全部实际情形只是塔西佗著作中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