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经济水平划分社区模式(1 / 1)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尽管中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这并没有成为衡量农村社区建设是否可以启动发展的标准。我们看到,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都已经是事实。在经济发达和较为发达的沿海东部地区,以及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建设都形成了星火燎原的局面。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不一样。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各地政府的发展任务和当地农民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把这些社区的发展状况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发展中地区的社区、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和城乡接合部的社区。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的社区模式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相应地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例如在山东、江苏、浙江等省,这些地方已经取得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也正开展积极探索。在这里,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性特征已经不太明显。城乡社会的空间不断向一体化转变。例如南京市,城区居民向郊区流动,转变了郊区居民以本地农民为主的单一格局。这些给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些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方,社会发展也相应地走在前面。

南京市的做法

南京市民政局认为,短期内让农民在经济收入上达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水平是较难的。但是,抓好公共服务、办好公益事业就可以让农民较有尊严、较为安全、较为和谐地生活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所以,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就由村委会去办,发展社区建设。南京市的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几项:

1.抓四类服务。一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全市基本在村一级全部建立了社区警务站、劳动保障站、救助救济站和卫生计生站。江宁区每年平均免费开展就业培训1万人次。二是农民急需的生产技术服务。结合全市统一开展的“百乡千村”工程,全部设置了以“苏农”为代表的农资供应平台,使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农资供应和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三是便民利民服务。所有村均建立了以“苏果”为代表的连锁便民购物超市。四是文化娱乐服务。建立室内外娱乐活动场所,每个村均修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并由体育部门配备一套活动设备。另外,一些村还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立了生产服务站、社区环境卫生服务站、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站、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站等。

2.抓设施建设。他们要求所有的社区必须建有“一点两栏三站九室”,即健身点;公开栏、宣传栏;卫生计生服务站、劳动保障站、公共服务站;党组织办公室、村居委会办公室、财务室、信息档案室、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信访调解室、警务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个村委会的办公和服务用房不少于600平方米。目前,南京市所属区县60%以上的村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3.抓规范。南京市改进村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方式,抓村委会的规范化建设。为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兴办农村公益事业、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上来,要强化村委会的作用。南京市从机构设置、职能事务、规章制度、队伍管理、保障措施五个方面推进村委会的规范化建设,明确了村委会的十项职责,即:宣传教育、议事决策、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监督评议、规划制定、沟通协调、民间调解、治安维护、民意表达、必要的政务协助等。

4.抓队伍。全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村级自治组织干部、专职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南京市规定,到“十一五”末,为每个村引进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人才。实现的路径为,扩大村委会成员选举的民主程度,现在南京市八分之一的村是通过无候选人一次性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另一方面,开展招聘大学生“村官”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为44个村引进了大学生,一般担任村主任助理,其待遇由县、镇两级财政负担。

5.抓组织。即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村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特别在社区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在农民最需要的服务项目上扶持协会的建立,使之成为有效的自治形式和服务的有效载体。南京市已经有了社区民间组织9700余个,其中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其他活动、维权、慈善类民间组织达到1500余个。

6.抓信息化。除了一区两县,其他的所有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并统一安装由市民政局开发的社区信息化软件,实现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联网。

基本特点

南京市代表了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做法,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南京市的农村社区建设覆盖范围已经超出了试点区,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普遍推广,全面推开。比如基本在村一级全部建立了社区警务站、劳动保障站、救助救济站和卫生计生站。这表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在普遍发展。

2.南京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不仅更加全面,而且体现了高规格与高水平。这种高水平,不仅表现在对硬件的要求上,例如在设施建设上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还表现在对软件的要求上、在队伍建设上,特别对专业队伍有了明确的规定。

3.南京市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还在积极拓展并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内容。

4.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正在探索制度化、法规化的道路。在这样的地方,农村社区建设不是以群众运动的形式展开,而是正在形成一种现代化法规与制度体系。

二、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的社区模式

在经济水平处于发展中的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公共设施,但是还不具备十分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全面规划社区建设。在这样的地方,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推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为社区建设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山东省即墨市鲁家埠就是以经济为前提发展的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案例。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启动阶段,经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

湖南省临澧县的做法

湖南省临澧县新安镇的农民在2006年的人均总收入为5000元。像这样的经济水平发展中等的地区,社区建设应该如何搞?

社区基础建设。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搞好社区基础建设,以增加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信心。临澧县新安镇的古城社区,完成了十大建设任务。一是道路硬化。利用国家对同村公路补贴的有利契机,投资110万元硬化水泥道路,让社区主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二是水利排灌渠硬化工程。三是投资22万元,建设了社区活动服务中心大楼。四是投资30万元,完成社区90%村民户的改水改厕,同时完成部分村民的沼气及清洁工程建设。五是投资8万元,建立社区娱乐园。六是投资30万元,完成了380户农民的有线电视安装,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了86%o。七是完成了300多户的自来水安装,村民饮用水净化率达80%以上。八是每村配套一家农资超市和两家生活超市。九是对社区卫生室升级改造或者新建。十是建设文化走廊、村务公示栏和精神文明宣传栏。

他们为了壮大社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制定了详细的社区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增收:一是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超级稻种植、杂柑生产、抗虫棉制种、大棚蔬菜等优势产业;二是扩大大米、原煤等加工业企业规模;三是因地制宜为农户制定增收计划。

基本特点:

1.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以形成经济发展时期的社区建设的重点。湖南省临澧县的农村社区建设,内容紧贴经济发展中地区的农村实际,更多地把投入瞄准社区内的基础建设。

2.这些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包括了壮大社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内容。这是因为,如果想从根本上把农村社区建设搞好,建设现代化的新型社区,经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模式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是不是就一定要等待经济发展起来,进入先进的行列后再发展农村社区建设?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不是这样等待,因为群众急需社会事业的发展。经验证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那里的人民群众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就越是迫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创造了社区建设的丰富方式与内容。这里,我们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来做分析。

江西省都昌县的做法

江西省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城乡差别大、农村社会事业相对落后的省份。取消农业税后,平均每个村委会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为2.3万元,加上农业税附加补助款,每个村年均享有上级补助资金在3万元左右。大多数村庄无集体经济,一些有少量集体经济的村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也基本上没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多数村负债严重,有的地方村级负债平均高达24.6万元。这样的经济状况,维持村委会自身的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就更谈不上为村民提供有效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了。

自2004年以来,都昌县在江西省率先开展村落社区建设。其中的一个做法是,先后组织了96个农村村落社区,并和九江市及县城区54个城市社区开展了联谊结对互助活动,探索和尝试城乡社区对接,广泛开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互动互惠的双赢效果。具体的互动内容包括:

社区管理互学。城乡社区之间举办社区管理经验交流会,请来城区的居委会主任介绍城市社区管理经验,村落社区协会会长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体会。

社区经济互补。城区居委会牵线搭桥,通过劳务输出合作,为城市居民解决家务服务的需求。城镇社区吸纳了2000多名村落社区村民进城务工。城乡社区的互动,还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物畅其流,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相互发展。

社区文化互享。城乡社区开展“送百场戏,进百个村落(社区)”活动。最偏僻的大山深处的村民也能在自家门口欣赏到来自城市社区“妈妈演出队”的精彩演出。城区演出队下到村落社区辅导,帮助培训村落腰鼓手、中老年歌舞队员。在城市社区协助指导下,全县村落社区已成立腰鼓队、歌舞队380多支,村业余剧团102家。节日期间,村落社区业余剧团、龙狮队则为城区居民送去了乡土气息浓厚的地方戏。在城乡社区文化互动中,还开展了“援万册图书,建百个村落社区图书室”的活动。

社区青少年教育互动。城市社区先后组织中小学生与村落社区青少年开展“一对一”的生活体验活动。城区小学生来到村落社区体验农家生活和帮助干农活,体会农家生活的贫困和农活的辛苦。城市社区邀请村落社区小学生到城市观光旅游,激发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年生活互助。城市军休所下乡送医送药,对村民进行义诊。

基本特点

都昌县的城乡社区对接活动,表现了居民群众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因地制宜开发资源的创造性。

1.它是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最直接的办法。中国存在非常大的城乡差距,农民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做出了牺牲和贡献。近三十年的经济改革虽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但是城乡的差别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为加大。所以,城市与农村结对子是一个很好的最便捷的缩小城乡差别的办法。

2.城乡社区对接活动从各方面带动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医疗和生活习俗等等。它是一种有形的带动,又是一种无形的渗透。

虽然结对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它依旧是区域性和地方自愿的辅助工作,这种帮助与支持是以搞活动的方式展开的,存在着不稳定性和较多变数。所以,如果要从根本上加速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除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投入,还需要国家与各级政府全面拉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贫困地区采取倾斜支持的政策。

小结

1.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地区和阶段都应当推进。社区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同时开展、不相上下的局面表明,社区建设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样也可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因为,农村社区给了农民以归属感;同时社区也是农民福祉的支持与保障。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民对社区建设都有行政管理、社会化服务、改善社区环境和加强社会治安等基本需求。

2.因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而导致居民的需求有所不同,社区建设内容也有所不同。在发达地区,社区建设更加专业化、高水平;在一些经济发展中等的地区,社区建设的内容与水平,则表现为建设和发展较为基础的项目,比如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在贫困地区,社区建设的内容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救助、扶弱济困,或者一些基础的社会服务,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规模也相对要小。

3.资金与物质建设不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决条件与衡量标准。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说,我们那里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政府和群众没有钱,农村社区建设搞不起来。这样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江西省的有些贫困地区,照样有声有色地搞起了农村社区建设。社区建设不是指要建一座大楼,挂一个中心的牌子;也不需要把村庄建成统一规模的现代化居民点。社区建设要有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所以,社区建设不可能一刀切,要根据各地的条件和实际,因地制宜,以多种方式向前推进。

四、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社区模式

在城乡接合部地区,由于城市化步伐加快,形成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交错并存的状态。比如山东省青岛市的黄岛区、南京市郊区、还有江苏省扬中市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社区,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些城乡交织的地方,农村社区建设怎么搞?这里以江苏省扬中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向城市全面大转移为例,看城乡接合部的社区发展。扬中市主要做法扬中市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城中有村,村中有城”。该市在2001年提出了“城市化”战略,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硬件先行,软件配套、适度超前、城乡联动”的思路,在工作重点上由过去较多地注重硬件建设向提升服务水平转变,在工作思路上由过去比较多地注重城区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在工作内容上由过去比较多地注重服务向提高市民素质转变。结合城区、集镇、农村的特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扬中市以“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基础保障工作”为关键环节,具体抓好“四个一”。

打造一个平台。对社区用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新建。城区和集镇的22个社区用房同步建设,投入2097万元新建社区用房。2005年以来,投入2000余万元,在86个村建设社区服务用房75处。所有社区用房选址均在交通要道两侧,统一按功能布局。

培育一支队伍。抓好基层干部、专业服务者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从机关选派百余名青年干部到各村社区挂职指导,定期培训,力图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对辖区内有一技之长、热爱社区工作的人员统一登记,经培训后按服务技能发证上岗。成立扬中市志愿者服务总站,各村设立分站。各类志愿者占全市总人口的10%。

健全一套机制。以“共建”为核心形成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机制。首先,上下联动、市镇共建。市成立了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各镇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两级城乡社区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其次,组织推动、结对共建。市级机关与全市各村结对共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第三,以“卫生、教育、文化、治安走进农村、走进社区”活动为龙头,营造社会共建气氛。

提供一个保障。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经费落实。财政每年预算80万元用于社区建设,给每个达标的社区用房奖励5万元,设立新农村建设基金500万元,每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70%用于农村社区基础建设。通过村庄整理所产生的土地纯收入20%以上用于社区基础建设。村干部和城镇社区干部工资实行市镇两级统筹发放。

基本特点

扬中市城乡接合部的社区建设做到城乡统筹,城乡联动。一体化的社区管理,也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比如保障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的利益都受到保护,同时促进两者之间相互融合。而这些需要一个长时期的工作过程。城乡社区一体化过程中,需要改进原有农村的许多的基础建设。但是,仅仅有硬件还是不够的。扬中市正由较多地注重硬件建设向提升服务水平转变,由较多地注重城区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由较多地注重服务向提高市民素质转变。结合城区、集镇、农村的特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农村社区建设的类型远远不止上述的几种,各地不断根据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践出许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农村社区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