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不亮西方亮(1 /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哪怕是再顽劣的孩子,也有他独特的闪光点。父母只要善于抓住这些优势把它发扬光大,孩子将来总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那一天。

例如,孩子在学校读书时,无论父母还是老师、他人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人们眼里,学习成绩(说穿了吧就是考试分数)被当作头等大事,有时候哪怕相差一分、做错一道题目,在学校就要受到老师讥笑、立壁角,回家后又要受到父母的严厉处罚,好象犯了什么罪似的!

可是当离开学校多年后回过头来看,这些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而已,不但没有给孩子造成任何损失,而且还可能会坏事变成好事,让他从此吸取教训、下不为例。

2015年暑假,在外地工作的黄君回老家与几位小学同学相聚,很快他就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小时候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大多当上了老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多数是一步一个脚印,生活过得平稳而乏味,解决温饱不成问题,要想有多富裕就很难说了。

他举例说,谢君自己开了个工厂,资产好几百万;王君当上了包工头,城里买了好几套房;另一位王君当初依靠贷款买车跑运输起家,发展到现在,他的运输公司已经拥有60多辆汽车;杨君从卖盒饭起家,现在城里拥有两家大酒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样的“成功”人士都很难得到同学会上以前那些“好同学”的理解,直至有些嫉妒。

“好同学”们说,想当初这些人考试总是不及格,作业还不都是抄我们的?有的连大专都没读完。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调皮捣蛋,老师和同学都很头疼。可是学习成绩好、乖巧听话的我们呢,虽然考上了大学、混了个单位,但基本上是拿死工资,靠自己根本买不起房。两者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或许这就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不用说,这种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归根到底有财商在起作用。

例如,总体来看,这些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孩子,从小就被老师和父母批评,练就了一副厚脸皮;经常要受老师罚站、受父母皮肉之苦,锻炼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学习成绩差,所以作业做不出来、考试考不及格,经常受挫折,所以最终的抗挫折能力也强;喜欢搞恶作剧、上课时间翻墙出去打游戏,冒险精神就炼出来了;从小被老师、父母看作是“另类”,反而使得他们患难与共、更讲义气……

回过头来看,所有这些不都是创富过程中必不可少并且十分可贵的气质吗?这些气质在学校里派不上什么用场,经常受排挤,可是走上社会后却又变成了各种优点。

所以说,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一定要有长远远光,眼睛不能只盯着考试分数,更不能由此把孩子看扁了。说实话,很多时候考试分数高反而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这样的孩子善于死记硬背,不够机灵、缺乏创新。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只要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每个孩子都是有用之才,还说不定将来谁不如谁呢!而作为孩子自己呢,也要有这样的自信,不因某个方面不如别人就灰心丧气,甚至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1997年,王雨菲从一家商业中专毕业后,进入外资保险公司当推销员。她深知自己的学历不高、长相一般、家庭贫困,但她从小有一股子倔劲,这倔劲就是她的闪光点。

有一天,她去一家公司拜访时,传达室里传出朗朗的英语读书声让她感到好奇。就这样,王雨菲走进去和这位名叫解铭的外地农民工亲切交谈起来。当时的解铭只是初中毕业,月收入300元,但王雨菲隐隐觉得他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客户。

王雨菲经常帮助解铭找资料、找工作,以至于解铭感激地说,将来他成功了,一定要拿出一半家产来买她的保险。

2000年12月,从美国培训结束归来的王雨菲,接到了解铭打来的电话,说他占股份的网络公司已经在香港科技板上市,他的个人身价也已经高达75万美元,所以指定要买她的保险。就这样,解铭的这笔保额102万元人民币的业务,成了该公司当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一笔个人寿险保单。

王雨菲在随后不久解铭举行的婚礼上接到许多名片,对方纷纷表示早就听说过她的故事,随时恭候她的光临;并且还特地嘱咐她,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带上一份空白的保险协议书。

就这样,23岁的王雨菲成为这家外资保险公司在东北地区的业务总监,是该公司在全球几十家分支机构里同类职务中年龄最小的一位[1]。凭什么?就凭她的这股子倔劲!

孩子有了这样的闪光点,就一定会东方不亮西方亮。读书时笨一点算什么、过去家里穷一点算什么,都只不过是成功路上的铺路石而已。

[1]柯柄嘉:《培养小学生财商的100个故事》,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