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会让你越来越穷(1 / 1)

中华民族历来有“勤俭持家”的传统,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是储蓄。可是从财商角度看,储蓄只会让你越来越穷。这并不是反对你把钱存在银行里,更不是和银行有仇,而是揭露了一种真相:投资越来越富,储蓄越来越穷。

明白了这一点,父母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就不要过于强调储蓄的重要性,更不要一味陈词滥调地告诫孩子“要尽早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云云。如果良好的储蓄习惯仅仅是指把现金存在银行比放在家里安全还有点说得通的话,那么,把储蓄当作一种投资理财行为,就大错特错了。

谁都知道,你的储蓄收入来源于银行存款利息,而银行存款利率是肯定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也就是说,你把这部分钱存在银行里拿利息,届时本金和利息加起来的实际购买力总是在不断下降的。

下降幅度多大呢?官方发布的数据是,我国2015年的物价上涨指数(CPI)为同比上涨1.4%,是5年来的最低点,与当年年末一年期银行储蓄基准利率1.5%相当。而据北京大学教授王建国在2013年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的测算,2000至2012年间我国实际通货膨胀率约为13%至14%。他的依据是:在此期间我国年均M2增长率18.2%-(GDP增长率9.5%-GDP增长中的出口4.5%至5%)=13.2%至13.7%。[1]如果按通货膨胀率13.5%计算,就意味着现在的货币购买力实际上只值10年前的23.45%。就好比说,现在的100元钱只相当于10年前23.45元的购买力。这还没有考虑利息税因素在内。

所谓利息税,是指对个人在我国境内储蓄人民币、外币取得的利息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我国的利息税是从1950年开始征收的,税率先是10%,后来降到5%,1959年停征。1999年恢复征收,税率提高到20%,2007年8月降低为5%,2008年10月起暂时免征。请注意这里的“暂免”用词,并不是完全停止征收了。

征收利息税是全球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例如日本的利息税为15%,德国为30%,瑞士为35%。美国没有专门的利息税,但是会把工资、存款利息、稿费、股票投资获利等合并在一起纳税,比例高达39%。

由此可见,这些国家的银行储蓄都会因为要征收利息税的因素,从而使得你的财富加速缩水。而且国外的普遍做法是,除了本币存款利息、外币存款利息外,企业债券利息、国债利息、投资收益等也都被纳入利息税的征税范围。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如果你从银行取得贷款,则可以起到节税效果。节税,就意味着你提高了收入、扩大了财富。

例如,我们都知道,许多娱乐明星都有自己的企业。他们明知自己整天忙于拍戏、唱歌、演出,没有时间打理企业;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投资理财方面完全一窍不通,可是他们依然雇人经营管理,从来就没有准备关门大吉的念头。为什么?原因之一就在于资金运作。

因为这样一来,本该属于他们个人的巨额收入,就可以通过公司名义入账,变成企业经营行为,从而逃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这时候适用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与此同时,明星个人的所有支出,哪怕是买条三角裤、外出拍戏途中嘴里嚼的口香糖,也都会计入公司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纳税额。他们通过银行贷款投资其他实业,银行贷款所付利息又会在企业账上表现为“财务费用”项目。财务费用增加了,企业利润减少了,从而上缴给政府的所得税就相应降低了,这就是节税。

节税不但光明正大,而且完全合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得到的银行贷款数额越大,这种节税效应就越显著。

所以可以特别关注一下,没有哪个明星——推而广之,没有哪个富裕家庭、没有哪家效益好的企业——会把钱存在银行里拿利息。他们都很精明:储蓄存款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穷。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如果仅仅把储蓄说成一种理财方式讲给孩子听,并无不妥;而如果一本正经要求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这种观念就过时了。

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在南京某大学当教授,从小就是个乖乖儿。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小到大一直教育他说,“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好好存钱、买房子”。

父母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大约2002年春节罢,我在他家里时,他对我谈了新年展望,说准备把多年来的银行储蓄取出来,再贷款几十万,买套140平米的新房,现在的住房太旧了。他父母一听赶忙说,这不行不行,贷款几十万,你以后拿什么来还!你这辈子不是要苦死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放在银行里的那几十万元储蓄,每年所得利息与房价上涨速度相比简直是龟兔赛跑。

可恨的是,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会偷懒睡觉,而房价上涨这只兔子却一直异常兴奋,一路“兔”不停蹄,把乌龟甩得无影无踪。

十几年过去了,据说我的这位老同学依然没能住上新房。望着存在银行里的这百把万元现金,再看看2016年3月他原本想买的那个区域房价已经涨到每平方米3万以上,唯有哭笑不得!

[1]王建国:《考虑M 2中国通货膨胀率在13%到14%之间》,和讯网,201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