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很苦,孩子也很累。除了学校里规定的课程外,父母还要把大把的时间、大把的金钱花在孩子身上,让他上这个补习班、那个兴趣班,学这个钢琴、那个舞蹈,把本该温馨恬静的小家庭搞得车水马龙,就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折腾得够呛,这又何苦呢?
还有一些学校,年年都倡导素质教育,可是总也离不开奥数、钢琴、舞蹈、书法,又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来了呢?
所以你看现在的孩子,身体、心理素质越来越差,操场上站那么几分钟就会晕倒;毕业后挣钱没学会,花钱大手大脚却不用教,“月光族”、“啃老族”、“房奴”、“卡奴”们比比皆是。
实惠一点看,孩子在校时学习成绩好不好不重要,是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也不重要;小两口恩爱,能挣会花,小日子过得舒坦,会孝顺双方父母,最好还有能力帮助父母改善一下住房条件,经常送父母外出旅游散散心,这样的孩子才没白养。比只会弹弹钢琴、跳跳舞强多了。
而这,就和他们是不是具备必要的财商,与父母有没有对他们财商启蒙有关,和智商高低反而关系不大。
穷怕了的国人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怪现象,那就是:一方面,苛求孩子将来一定要幸福,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要“有钱”;另一方面,又从来不教孩子怎样才能“有钱”,只是空洞地提出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学校教育亦是如此,从来没有与财商教育有关的科目。
所以,最常见的是:孩子过去“好好读书”了,现在也已经从“好大学”毕业了,却尴尬地找不到工作;或者虽然找到了工作,却活得不开心,养活自己尚且不易,养家糊口就更勉为其难。于是乎,在埋怨这埋怨那的同时,只能将就就业,免得闲在家中无事生非!
这哪里是求职哟。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你现在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甚至被迫0报酬,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这样的价格根本就不能体现出价值来。任何投入都追求回报,教育投资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便是失败的。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时代,什么东西都能接触到,什么都懂,不懂的只是赚钱。古今中外,能赚钱的人一定聪明(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狡黠”什么的),但聪明的人不一定会赚钱。这说明:赚钱比聪明难。
不会赚钱的当然不仅是孩子们,成年人中多得很。这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同国人从来没有接受过起码的财商教育有莫大关系。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想让孩子将来幸福、“有钱”,就必须从小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提高他们的财商。完全可以说,财商比智商更重要、财商教育比智商教育更重要,至少也是同等重要。
想想吧,在学校里上课,整天题海战术,此外还有少量用于点缀的体育课、音乐课、电脑课、手工课、生理卫生课,唯一缺少的就是理财课,好像理财不重要似的。而其实呢,一个人如果掌握了一手过硬的赚钱本领,懂得怎样去投资理财,那么,无论他生活在什么朝代、什么国家,不但个人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还能为家庭、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试想:如果你有足够的实力乐善好施、捐款捐物,捐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儿童,或者干脆达到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那样的境界,还用担心不会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敬,以至于名垂青史吗!
从这个角度看,国人几千年来推崇把智力教育放在第一位,不说搞错了对象,至少也是不全面的。真正应该排在第一位的是财商教育。一会儿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会儿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实在是把几千年来的教育方针给搞糊涂了。
在这方面,穷怕了的国人远没有我们的祖先明智,多数人至今依然糊涂得很。
我国西汉时期有一位大官名叫疏广(?—前45),告老还乡后每天免费款待乡里乡亲们好酒好菜。他经常问家人还有多少钱,督促家人拿出来招待大家。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悄悄告诉疏广最信得过的族人说,疏广应该买点地产留给后代,不能这样吃光用光了、让子孙后代们以后受苦。疏广听了之后说,我并没有老糊涂呀:现在我的子孙像普通百姓那样勤劳,足够吃用的了,再给他们增加什么不但是多余的,而且会养成懒惰的习惯。如果子孙贤良,过多的财富会损害他们的志向;如果子孙愚懒,过多的财富会增加他们的罪过。更不用说,钱财过多还会遭人嫉恨,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啊。我这些钱都是皇帝赐给我养老的,现在我把它拿出来和乡亲们共同享受皇帝的恩赐,不是很好吗?
晚清政治家林则徐(1785—1850)读了这则故事后深为感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是“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由此可见,明智的父母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的钱财,更不会自己节衣缩食、苦得要命,却让孩子锦衣玉食、挥霍无度,而是会致力于培养他们的财商。换个角度看,认真读书、好好工作、锻炼身体等,也都是为了更好地赚钱、赚更多的钱、赚更轻松的钱,然后回馈给社会。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哪怕你拥有再多的鱼传给子孙,如果他不会捕鱼,吃完了鲜鱼吃咸鱼,早晚也会坐吃山空;相反,如果他掌握了捕鱼的本领,就永远都不愁没鱼吃。
财商教育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几十年历史;可是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市面上的相关图书主要是引进版的,与我国国情相差甚远,这样在参考作用上就打了大折扣。
本书作为我国儿童财商教育的第一部本土著作,力图通过发生在你身边的各种真实案例,反复强调这样三句话:一是财商教育很重要,要说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二是财商教育有诀窍,方法不同效果迥异;三是学校里不设财商教育这门课,家庭教育中就一定要补上,否则就是父母的失职!
于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