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做到:知过、求过、改过(1 / 1)

道光二十七年(1847)四月,曾国藩参加翰詹大考,题为《远佞赋》,以“请问下民常厥德”为韵,赋有《君子慎独论》和《澡身浴德》。曾国藩列二等。至此,他才最后通过了仕途上层层的八股制艺考试,六月初二日,六迁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擢次如此之快,连曾国藩本人也深感意外。他于十七日写信给祖父说:孙“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惶悚实深”。话虽然这般说,实际上他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同一天,给叔父母写信说:“常恐祖宗积累之福,自我一人享尽。”第二天,又给在家的三个弟弟写信,不无自负地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近来中进士十年得阅学者,惟壬辰季仙九师、乙未张小浦及予三人”。因此,他叮咛诸弟说:“祖母大人葬后,家中诸事顺遂,祖父之病已好,予之癣疾亦愈,且骤升至二品,则风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且大大的不孝矣。”

曾国藩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战事上常常胜少败多,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后来,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由于改变了处事方法所带来的收获,“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酉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大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因此一年以后,当他再次出山时,他则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他自己也承认:“余此次再出,已满十个月。论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平贼,尚不如前次之志;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完毕,则远胜于前。”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国藩从官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下下者软熟和同之气,善已稔知之。而惯尝积不能平,乃亦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屡蹈怨尤,丛讥取戾”。

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省自悟以后,曾国藩在自我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及至复出,为人处事不再锋芒毕露,日益变得圆融、通达。

正因为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在自己的道德修养上一刻不敢放松,所以他的人品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如他的同僚薛福成曾有一大段评论曾国藩的人品、尤其是他待人处世的话: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请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勤以率下,则无间旰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亦在此!

§§§34.做到:知过、求过、改过

曾国藩的修身践行主要在于知过、改过,以致能恕忍为宝诀,确为处世为人之真知卓见。

曾国藩求过的方法,第一是自己求过,便是记日记。日记的功效是很大的,只要能诚实不欺,无事不记,曾国藩的日记,便能做到这一步。曾国藩依照倭仁的办法,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过失,时时警惕以求改过。曾国藩求过的第二个方法,便是请求朋友和兄弟直言相告。他说:“若得一二个好友,胸怀宽广、豁达,博学多才,能文善诗,批评我,可对我大有益处。”

《孙子兵法》特别告诫那些不善于反思的人,一定是以败局而告终,它强调知过是知己的一种根本方法。

曾国藩的是非功过,虽已成为过去,难免会智仁各见。但是,他注重道德修养,并时时在品德上激励自己,这么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格和态度,无疑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

做人之道在于敬恕,曾国藩认为:

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望人而畏”,斯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则宜勉强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意为:

至于做人的道理,圣贤们讲了千言万语,大概都不外乎“敬恕”两个字。“仲弓问仁”这篇文章,说敬恕最为亲切。除了这个以外,如站立他就参照前面的人,如乘车他就靠在车辕的横木上。君子无论多少,无论大小,无论快慢,他都能泰然处事而不骄傲。端正自己的衣冠,使人望而生畏,他却威而不猛。这些都是讲“敬”字最好的方法。孔子说,要立先立自己,要豁达先要自己心胸开阔;孟子说,行动上办不到的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仁义存于心中,把礼仪放在心中,虽然一生都担忧,但没有一日能难住自己。这是讲“恕”字最好的方法。你心地光明,对于“恕”字或许容易做到,“敬”字则要尽力去做到。这是立德的基础,不能不谨慎。

曾国藩的修身践行主要在于知过、改过,以致能恕忍为宝诀,确为处世为人之真知卓见。

曾国藩求过的方法,第一是自己求过,便是记日记。日记的功效是很大的,只要能诚实不欺,无事不记,曾国藩的日记,便能做到这一步。曾国藩依照倭仁的办法,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过失,时时警惕以求改过。他的日记中自己找出自己过失的例子很多,直到他年衰官高,勤求己过仍不肯稍宽。他说:“吾平日以俭字教人,而吾近来饮食起居,殊太丰厚。”又说:“人不勤劳,什么事都会荒废,整个家都会衰败。我在三四个月里不做一事,大大损害了家庭,又惭又愧!”这种勤求己过的精神是一般人不可及的。

记日记并不是难事,而日记终身不间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有极大毅力的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曾国藩求过的第二个方法,便是请求朋友和兄弟直言相告。他说:“若得一二个好友,胸怀宽广、豁达,博学多才,能文善诗,批评我,可对我大有益处。”

至于他请兄弟常进箴规,我们可以在他的家书中常常看到。他说:

诸位兄弟相隔千里,必须不断地批评我。要时时来信指正我的过失。不要让祖上几世的积德,因我之过失而堕失。这样才能免于灾难。诸弟若能经常向我进言劝告,你们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了!

外边有人指责我们家几个弟弟过于恶劣,我也有所闻,自当一一告诉他们,责备劝诫,有错改正,没有错要加以勉励,不可掩盖。

喜谀怒诟,乃是人之常情。但朋友们对于曾国藩的忠告,他可真肯接受。他说:

“竹如教育我要有耐心。我常说竹如的贞忠足可以干大事,我所缺的正是贞忠浩达啊!这一字,足可以医治我的心病!”

许多居大位的人,因为听不到一句逆耳的话,听不到一句真实的舆论,结果把他的前程葬送了。曾国藩这种“勤求己过”“喜闻诤言”的态度,是很难得的。

他找到过失后能时时严于自律。

曾国藩有一件持之有恒终身不渝的自律事情,便是起早。他常说:“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多丹也。吾近有二事法祖父: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

其实起早不仅有益于身体,于做事方面也很有裨益。湘军之所以有战斗力,便是能吃苦,而湘军起身早吃饭早,也是比人家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