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1 / 1)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六雍》

鲁国的卿大夫季康子问:“子路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子路办事果断,去从政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又问:“端木赐也可以让他从政吗?”又答:“端木赐能通达人情事理,那他从政,你说还有什么问题呢?”又问:“冉求能让他去从政吗?”又答:“冉求多才多艺,你说让他去从政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有一位音乐系的学生,当他进入教室的时候,看到教室里的钢琴上放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这是一份具有超高难度的乐谱,他翻着乐谱,感觉自己对弹好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他已经学了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总是以这种方式来为难他。他勉强打起精神,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教授从教室外面进来的脚步声都被这钢琴的声音所掩盖住了。

这位教授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非常高,学生弹得不仅生涩僵滞,而且错误百出。“你弹的还不成熟,回去要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的时候盯住学生说。

一个星期过后,第二周上课时,学生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教授不仅没有进行验收,还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然后对他说:“试试看吧!”没想到教授对他上星期的课一个字也没提,又让学生再次挑战着那种更高难度的技巧。

第二周很快也过去了,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要向钢琴大师问个明白,为什么这三个月来一直折磨自己。

教授没有说话,他拿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奇迹出现了,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弹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钢琴大师缓缓地说:“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

孔子是非常看重做官从政这件事情的,他不仅身体力行,孜孜以求,而且还经常鼓励并大力推荐弟子做官从政,因为孔子一直以来都认为政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影响一个国家,作为以读书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业的士人,更应该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民族效力,这也就是广为流传的“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当鲁国权臣季康子问仲由、端木赐和冉求能否从政时,孔子列举各自的长处,说他们都可以做官从政,为鲁国效力。

其次,孔子认为人应该各有所长,作为执政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长处,用其所长。只要取其所长,人人皆可任用。这对那些认为国中无人,求全责备的执政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教训。

执政者的主要问题就是,他们一旦掌握权力,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目中无人主要是目中没有别人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唯我独尊。别人一无是处,只有他最高明,于是就事事听他的,于是他说一不二,这样就产生了独裁与专制。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即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那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士,尽管优点不一而足,成就也有所不同,但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也是最基本的特点:热忱、专注与勤奋。因为热忱,所以能够投入巨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所以能够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因为勤奋,所以才能够练就一手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