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得了吗?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正的懂。”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喜欢听吹竽,当时在他的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于是总想着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齐宣王总是会叫这300个人一起合奏给他听。
当时有一个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自己有机可乘,找到了一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一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哪怕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更是会和着节拍颤动,现如今,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完之后非常高兴,不加考察就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了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从这以后,南郭先生就跟随那300人一块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不止高兴,更是得意。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一个弥天大谎,犯了欺君之罪,因为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次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的时候他也摇晃身体,看人家摆头他自己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是一样吹奏的非常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就这样,南郭先生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而他的儿子齐闵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和他的父亲齐宣王一样也喜欢听吹竽,但是他却认为300个人在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了,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为此,齐闵王特意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他将让300个人轮流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当300名乐师得到齐闵王的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显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最后南郭先生想来想去,觉得这次无论如何是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不懂就不懂,为何要装懂呢?但凡有此陋习的人一般原因有二:一是肚中本来没有多少知识,一旦被人问住,想回答“不知道”,但是又怕自己丢人,所以只好不懂装懂,信口胡诌,答非所问,敷衍了事,从而得以脱身;二是自己的能耐不大,但是却耐不住寂寞,于是就开始在人前人后“打肿脸充胖子”,摆出一副博古通今的架势,张嘴就是“张飞打岳飞,打的满天飞”,专门吓唬那些学识浅薄的人,从而借以扬名。
说到底,不懂装懂其实就是自欺欺人,更是一个人在求知过程中对待缺点和不足的一种遮掩。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对任何事情有很深的了解,必然有很多需要弥补和学习的地方。而不懂装懂就好像是给不足之处盖上了一块遮羞布,施了个障眼法,暂时挡住了别人的视线,让自己能够苟延残喘。殊不知,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不懂装懂的人终究是要为自己的欺骗行为付出惨重代价的。
可见,不懂装懂不仅无用,反而有害。汉代鸿儒董仲舒曾写道:“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所谓“不隐其短”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解剖自己。“不知则问”就是让自己少几分羞涩与虚伪,多几分坦诚与谦虚。“不能则学”就是要学习自己原来不明白的东西,弥补缺陷,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我们也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实事求是地做人,才能够在人生道路上站得稳、走得端。
求知最忌讳的就是自欺欺人,不懂装懂。如果只是为了读书获得知识,这种“自欺欺人”还只不过是害己而已,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让这种人领导企业,那就不是害己的问题了,可谓是“小则害己害人,大则毁掉企业。”
为此,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让一个人的品质转变,堕落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可谓是贻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