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孔子说:“我真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曾经有一家公司的老板总是感叹纠正别人的错误太困难,特别是自己的下属出现了问题,自己去批评一下,甚至是提醒一下,下属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和你来个鱼死网破。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位老板在批评下属的时候总是要把错误完完全全地指出来,之后再进行严厉的批评。这看起来是没有错的,但是往往会让受批评的人产生逆反甚至是对抗的心理。
到了后来,这位老板终于发现通过强调他们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把错误改正过来,效果要好很多。
除此之外,一些优秀的教练在纠正运动员所犯错误的时候,从来不会说:“不对,你做的不对。”而我们总是会听到:“你的动作做得已经不错了,如果你再……那么会更加完美的。”
原来,教练在批评运动员之前先是肯定他,之后再帮助他改正。这样一来就先满足了他的自尊心,然后教练再提出要求改进的话,那么运动员就会更加容易接受。
可是如果教练一开始就单纯地指出错误,进行批评的话,只会引起运动员的反感,或者是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批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真正的批评是能够让犯错误的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这样你不仅达到了批评的目的,也不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
其实,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犯错误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及时改正。就批评本身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不知道这一点,为了提意见而提意见,为了批评而批评,那么效果肯定会适得其反。
人的面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最好不要直白地指出缺点,而是强调如果纠正问题可能会更好。
点破不说破,有的时候需要我们使用一些手段,能够给对方一些暗示或者是适当的鼓励。当然,点破别人的错误不能用太长的话语,应该力求做到话语简短,最好一两句话就能够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后就自然而然地把话题转移到别的地方。我们切记不要怕对方不明白你的意思,从而反复地提对方的错误,这样容易造成你故意抓住他错误不放的误会,让别人产生抵触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而我们想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把话说得滴水不漏,就一定要使用一些语言技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抱有一颗同情心,能够真切地去理解对方犯错误之后的心情,只有当对方发现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上来批评他的时候,他才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并且对你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