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的战略大迂回(1 / 1)

宋朝绝对很有趣 李飞 2184 字 1个月前

南宋在同蒙古军作战中,逐渐形成守长江上游以固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的防御方针,加强了四川、荆湖、两淮三个战区的设防。四川战区,余玠采取守点控面的防御措施,建立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梯次防御体系。荆湖战区,宋安抚制置使孟珙招兵置军,大兴屯田;为阻止蒙古军过夔门沿江东进,实施了梯次防御。江淮战区,在军事重镇和要点加筑城寨,增兵守备,并于城寨百里以内,三里一沟,五里一渠,遏制蒙古骑兵长驱奔袭。同时还造轻捷战船,以水、步混编组成游击军,屯戍长江,拟随时应援。

蒙哥继汗位后,针对南宋防御部署,命四川、河南、山东诸军开辟屯田,与宋军争夺城镇与堡寨。蒙哥鉴于水军稀少,难以越过长江天险,遂采取战略大迂回,从翼侧及侧后攻宋。

蒙哥汗六年春,兀良合台征降云南各部后,偕大理国王段兴智向蒙哥汗献图。六月,蒙哥鉴于对宋的侧后包围已完成,遂以宋囚蒙古使臣为名,决定攻宋。诏命兀良合台打通由云南至四川道路;命帖哥火鲁赤、带答儿率军南进,与兀良合台会师。北路,帖哥火鲁赤与汪德臣以原隆庆府(今四川广元)降将南永忠、高贵为向导,率军自利州(今广元)出苦竹隘,经阆州(今阆中),进抵顺庆府(今南充),沿嘉陵江南下;带答儿率军自兴元(今陕西汉中)经米仓山入蜀,越巴州(今巴中),沿渠江南下,至渠州(今渠县)。十一月,抵重庆附近地区。南路,兀良合台自云南率军北进,攻占滇蜀要冲乌蒙(今云南昭通)等地。鉴于泸江(今金沙江)河道险阻,水势汹涌,兀良合台从陆路向石门关(今四川高县西北)进军,破秃剌蛮三寨,又破石门关,趋叙州(今宜宾东北),欲北进至嘉定(今乐山)。在马湖江(今四川境内金沙江别名)遭宋都统制张实、知叙州史俊所率三万兵截击。蒙古军力战获胜,夺船两百艘后,改道东进。循大江南岸,水陆并进,趋重庆,后沿嘉陵江北进,于十二月到达合州附近,与帖哥火鲁赤、汪德臣及带答儿部军会师。次年正月,蒙古三路大军先后原路返回。

南宋宝祐六年,蒙哥汗八年(1258年)二月,蒙哥决定发动全面侵宋战争,彻底征服南宋。西路由蒙哥亲征攻四川,宗王塔察儿率东路军攻荆山(今安徽怀远西南),以分宋兵力。由于塔察儿攻宋不利,蒙哥又改命其弟、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统领东路军。蒙哥意图在踏平川蜀后,与忽必烈的东路军攻下鄂州会师,直趋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蒙哥统兵四万,号十万,自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十二月,攻占川西、川北大部州县,进抵武胜山(今武胜县城附近),准备进攻合州,宋将余玠已将合州治所移于钓鱼城。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五公里的钓鱼山顶,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三百米。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的石墙,南北各建一条延至江中的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可谓兵精粮足,水源充足;江边筑设水师码头,布有战船,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今重庆市),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地势十分险要。蒙哥派降将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被王坚所杀。蒙哥恃其兵强马壮,不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万东下的建策,无视天候、地理的不利条件,决心攻下钓鱼城。遂遣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今渠江东北,俗称三教寺寨),曳剌秃鲁雄攻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军突袭合州旧城,切断外围诸城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令四川都元帅纽璘自成都趋涪州蔺市(今重庆市涪陵区西)造浮桥,断绝宋援。又在铜罗峡据险为垒,阻遏重庆宋军北进。蒙哥率军渡过鸡爪滩(今钓鱼城东北鸡心石),驻于城东石子山,亲督诸军攻钓鱼城。

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连续进攻城东之东新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等处,但在宋守城军民顽强抗击下,均遭失败。随后,连降大雨二十天,天初晴,蒙古军偷袭城南护国门未逞。次日深夜,攻破城北出奇门至嘉陵江一侧的一字城,但被王坚率勇士力战夺回。宋理宗闻讯,下诏嘉奖,鼓励合州军民。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灭掉南宋。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高昂。一日,南宋守军将重十五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十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王坚乘机多次夜袭蒙古军营地,使其人人惊恐,夜不得安。

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率军乘夜突破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五个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劝降,被城上飞石击中,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大怒,命军在东新门外筑台建楼,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蒙哥亲临现场指挥,中飞石受伤,卒于军中(一说染病而死)。

忽必烈军至汝南(今属河南),得知蒙哥死于钓鱼城(参见钓鱼城之战),误为谣言,遂采取招降与进攻两手,继续前进。忽必烈率主力渡过淮河,破大胜关(今河南罗山南),宋戍兵皆遁。万户张柔率军攻最险要的虎头关(今湖北麻城东北),先与宋军战于沙窝(今河南商城西南),其子张弘彦将宋军击败,继而破守关宋兵。忽必烈兵至黄陂(今湖北黄陂北),率军抵长江北岸,时任南宋沿江制置副使的袁玠是权臣丁大全的党羽,为政横征暴敛,当地百姓无不痛恨。及蒙古军至,渔人尽献渔舟济师,并充作向导。这时,从攻四川的宗王末哥遣使告蒙哥死讯,请其北归争汗位。忽必烈为立战功,仍率师渡江。

忽必烈登上江北的香炉山(今阳逻堡北),俯瞰大江,见江北有武湖,湖东江岸筑阳逻堡,南岸即浒黄川,宋军以大舟扼江渡,拥兵十万,战船两千,列阵于江中,水陆阵容严整。蒙古军当即遣军夺大舟两艘,连夜准备舟楫,欲夺据点阳逻堡,强渡大江。

那天早晨,风雨昏暗,诸将以为不可渡江。忽必烈不从,令扬旗擂鼓,分兵三道并进。勇将董文炳率敢死士数十百人冲其前,乘朦胧击鼓急进,直达南岸,诸军亦竞相争渡,宋军迎战,三战皆败。习水战的部将张荣实率军乘轻舟鏖战于北岸,获宋大船二十艘,俘两百人,斩宋将吕文信。水军万户解诚部将朱国宝,率精兵与宋军战于中流,十七战,夺宋船千余艘,杀溺宋兵甚众。宋军三道皆败,阳逻堡防线也累遭失败,蒙古军遂迅速渡江。董文炳派董文用以轻舟渡江,向忽必烈报捷。忽必烈闻报大喜,传令全军进围鄂州城,同时分一部兵由郑鼎率领袭江西;另遣兵于湖南接应绕道大理而攻击宋朝腹地的兀良合台军。

忽必烈渡江后,驻营于浒黄州,下令“军士有擅入民家者,以军法从事,凡所俘获,悉纵之”。初六,派人前往招降鄂城。使者行至东门,宋军箭如雨下。忽必烈知道宋军有所准备,于是率军将鄂州团团围住。因为蒙哥进攻四川的缘故,枢密使贾似道、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等人率领的大军都在支援长江上游,鄂州只有都统权州事张胜主事,兵力十分空虚,守备顿时危急起来。

忽必烈登上城东北压云亭,立高楼观察城中军情,见城中出兵,即遣兵迎战,俘宋军两人。后遣将携宋降人至城下劝降,张胜杀死降人并遣兵出击,又被击败。张胜遂以缓兵之计,佯称归附,诱劝蒙古军东撤。蒙古军中计后撤,张胜趁机将城周围民居焚毁,使鄂州城防成为一体。这时宋将高达、邛应从江陵率军入援。蒙古军百户长巩彦晖迎战,高达埋下伏兵后假意撤退,一举擒杀巩彦晖。鄂州之战处于相持状态。

宋理宗闻报鄂州被围,非常惊慌,一度想迁都至宁海军(今浙江宁海)。太后和大臣们纷纷反对,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更是言辞激烈,上疏要求将提出迁都的董宋臣斩首示众。宋理宗这才安下心来,一面组织义勇,一面命各制司进兵赴援,诏贾似道节制江西、两广人马,立即援助中流,以增强抵抗蒙军进攻的能力。

蒙古军包围鄂州后,在城外造起了一座五丈高的瞭望台。忽必烈每日在上面指挥攻城。由于久攻鄂州不克,又听说宋援军到来,忽必烈下令抓紧攻城。蒙古军遂组织敢死队,由勇将张禧、张弘纲父子率领,自城东南角登城,高达率诸将力战,张禧身负重伤而退。忽必烈见状,对张柔说:“吾犹猎者,不能擒圈中豕,野猎以供汝食,汝可破圈而取之。”张柔乃命部将何伯祥造鹅车,掘洞入城,又选勇士登城,经激烈战斗后破城东南隅。高达率军奋力抗击,并组织人力修城墙,随破随修,使蒙古军不得入。为防止蒙古军再穴城而入,贾似道命宋军沿城墙内壁建造木栅,形成夹城。仅一夜时间,环城木栅全部竣工。

虽然鄂州暂时可保,但是宋朝的军事形势仍不容乐观。绕道云南的蒙古军兀良合台尝试攻击柳州(今广西柳州)与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失败,星夜从小路北上,杀到了宋荆湖南路首府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江西一带也受到蒙古骑兵的骚扰。南方腹地四面开花,这一情况引起了宋廷的极大震惊。监察御史饶应子认为“今精兵健将咸在阍外,湖南、江西地阔兵稀,虽老臣宿将可以镇压,然无兵何以连捍敌之来?当自内托出,不当自外赶入。”于是宋理宗下诏,命贾似道突围移司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那组织起一道新的防线,以便更好地指挥宋军全局战斗。然而从鄂州突困到黄州,是一条十分危险的道路。吕文德遣部将孙虎臣将精兵七百护送,途中遭遇蒙古军,幸亏都是老弱残兵及所掠金帛子女,孙虎臣率军将其打败后,贾似道才得以顺利地入黄州。贾似道移司成功,鼓舞了两淮、江西一带的士气,“下流之兵始振”。

时间进入冬季。蒙古军屡屡向鄂州发起强攻,但是疫病、缺粮使围城部队减员十之四五;宋军死伤已经达到一万三千余人,鄂州之战初期的守将张胜也英勇地牺牲在了城头上。令忽必烈更加担心的是,妻子察罕寄来书信说,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正在谋划继承蒙古大汗之位。自蒙哥死后,开平的汗位一直空虚。几个儿子刚刚成年,不具备争夺汗位的实力;三儿子旭烈兀正匆匆忙忙地从西亚赶回蒙古,也难以问鼎宝座,所以汗位的争夺就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兄弟手中展开。谋臣郝经认为灭宋是持久战,劝忽必烈先回国夺取汗位。

这时贾似道向蒙古派出了使者,指出宋蒙双方均已精疲力竭,不如讲和停战。提出:“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匹各二十万。”赵璧答称:“大军至淮州时,诚有是请,犹或见从。今已渡江,是言何益!贾制置今焉在耶?”拒绝了贾似道乞和之请。后忽必烈迫于形势,答应了贾似道的卖国请求。自己率军北返,开始了争夺蒙古汗位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