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孩子们的一场“奋斗”(1 / 1)

叛逆就是反抗,叛逆就是奋争。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他们对万事万物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他们总觉得,长期以来,父母与师长对他们灌输的思想与理念,竟然有许多地方是“不对”的。于是,他们就滋生了叛逆的心理,希望能得到家人与外界的认可。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不过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信号,是一种希望得到认可的方式。

“唉,这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没法管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发出的感叹之言。是的,孩子的任性和叛逆是现在许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事情。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孩子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跟父母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当孩子从懵懂无知的孩提时代进入青春期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并非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也不是孩子越大就越不听话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的叛逆行为,其实也是一种渴望独立的信号。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不再对父母的话语“唯言是听”,而是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相应的判断。这时候,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懂得及时沟通,及时了解,仍然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把他们当作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就很容易使孩子听不进去,也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从而使矛盾不断升级,变成和父母对着干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刚满17岁的孩子洋洋,正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为了使洋洋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一个锦绣的前程,洋洋的父母为孩子找来了三位辅导老师,分别对洋洋的“语数外”进行课外辅导。谁知,洋洋根本不听话,每当辅导老师登门授课时,他就对辅导老师爱答不理的,有时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就跑到外面上网去了。弄得登门的辅导老师来过几次后,就再也不愿意来了。眼看高考临近了,洋洋的家长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他。

“你能理解父母为你请辅导老师的用心吗?”洋洋的妈妈问道。

“这还用说吗?当然理解,只是不想说出来而已!”洋洋回答。

“那你为什么对辅导老师这么冷淡呢?”

“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干吗还要把我当作小孩子一样呢!”洋洋反问起来。

……

面对孩子的回答,洋洋的父母似乎无言以对。

是的,洋洋已经17岁了,虽然不是特别的成熟,可他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了,如果做家长的还把他当成一个需要随时呵护的人,那么,孩子肯定受不了。

由洋洋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孩子的家长都是50、60后,由于历史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愿望都不能完成,因此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女身上,全心全意地想把他们打造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全能人才,应该说,家长总是想把孩子纳入自己所设计好的轨道。而当家长的成人化的理念和要求与孩子的想法以及目标相悖时,便会产生碰撞。然后家长就认为孩子变得叛逆是孩子在学“坏”,却不曾想,孩子是想有自己的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