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可塑性其实是很强的,孩子一时畏缩胆小,并不等于她将一直如此,只要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她很快就能超越自己。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男孩胆子很小,通常家长们会鼓励他,想尽办法**他的胆子;但是对于胆小的女孩,当父母的就不会太在意,他们认为女孩胆子小是自然现象,如果她们也和男孩一样胆大妄为、无拘无束,倒不像是女孩的风格了。
是的,我们认为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不必向着“野小子”的路子发展,但女孩拥有沉静的气质,并不代表她的内心就是懦弱怕事、不敢出头的。如果你的女儿凡事不敢相信自己、做事没有毅力,在一些陌生场合惊慌退缩,家长们就应该有意识地练练她的胆子了。否则,将来以这种性格在社会上打拼,很难有出色的表现,只能是一个机构里可有可无的“花瓶”,一有什么变故,比如调整、裁员等,她将很难保住自己的位置。
孩子胆小,多是由父母“吓”出来的。
幼小的孩子本来不知道危险,不懂得害怕,总想这儿也摸摸,那儿也看看。这是孩子接触外界、认识事物、实现自主性的表现,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点。许多家长不认识这一特点,常常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阻止她们:“别把衣服弄脏了!”“下来,小心摔着!”这样就压抑了孩子的自主性发展,时间长了,孩子的胆子也就越来越小了。
孩子胆小也可能是由于家长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引起的,比如孩子主动擦桌子,由于个子矮小,可能擦得不够干净,如果家长任意指责,也会造成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日久之后变得胆小起来。另外,孩子做错了事,尤其是第一次做错事时,家长不是先给孩子讲道理,而是先训斥一顿,这样,也会使孩子胆小。因为孩子很可能以后不论干什么,都怕做错事而挨打,时间长了也会使孩子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于孩子的一些生理上的毛病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不是从爱护的角度去关心、帮助孩子,而是采取责备和取笑的方法,这也会挫伤其自尊心,使他们形成胆小的性格。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是很强的,孩子一时畏缩胆小,并不等于她将一直如此,只要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她很快就能超越自己。韩女士的女儿就是个胆小的孩子,学校里有活动,同学们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她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她也不上去;平时逛超市,她总喜欢拉着妈妈的手,就是上趟卫生间,也希望妈妈在外面等着。对于女儿的这种状态,妈妈很发愁,她咨询了一些专家后,为女儿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她“玩”。
当然这种玩不是瞎玩,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
一开始,女儿总是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不放,稍一松手她就哇哇大叫。妈妈坚持着鼓励她:“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女儿在妈妈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她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开始兴奋起来,叫道:“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下,那偶然的摔倒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女儿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了。之后,妈妈用同样的方法,教女儿学会了骑自行车和溜冰。
接连攻克了几个“堡垒”之后,妈妈明显感觉到女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女儿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她一块儿玩,慢慢地,她懂得了怎么跟别人去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教女儿学习什么运动项目,是手段,不是目的,当她相信自己的能力,把挑战当成乐趣的时候,胆子自然就大了。
较有挑战性的游戏项目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能让其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当你准备让孩子也这样做的时候,有三点要注意:一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二是不要操之过急,孩子学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三是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父母们总觉得女孩应该文静一些,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一些限制加在女孩子的身上。女孩又是很重视父母的意见的,如果父母老是对女儿说,你不能这样,你不该那样,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得胆小怕事,不够自信。